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于1934年完成的一本关于美术方面的著作。傅雷先生字怒庵或怒安,1908年生,1966年遭迫害,与夫人朱梅馥愤而弃世。 本书根据傅雷先生受
……
[ 展开全部 ]
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期间的讲稿整理而成。傅雷对名作的绘画技巧和画面表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艺术史,将名作做深入浅出的解析。 本书是艺术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 收起 ]
作者:傅雷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定价:119.00元
ISBN:710207179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83 )
评价 (1 )
第三讲 波提切利之妩媚
cute
2020-11-28 11:12:53 摘录
现在,我得解释“波提切利之妩媚”的意义和来源。
第一,所谓妩媚并非是心灵的表象,而是形式的感觉。波提切利的春神、花神、维纳斯、圣母、天使,在形体上是妩媚的,但精神上却蒙着一层惘然的哀愁。
第二,妩媚是由线条构成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这种美感是属于触觉的,它靠了圆味(即立体感)与动作来刺激我们的视觉,宛如音乐靠了旋律来刺激我们的听觉一样。因此,妩媚本身就成为一种艺术,可与题材不相关联;亦犹音乐对于言语固是独立的一般。
波氏构图中的人物缺乏谨严的关联,就因为他在注意每个形象之线条的和谐,而并未用心去表现主题。在《维纳斯之诞生》中,女神的长发在微风中飘拂,天使的衣裾在空中飞舞,而涟波荡漾,更完成了全画的和谐,这已是全靠音的建筑来构成的交响乐情调,是触觉的、动的艺术,在我们的心灵上引起陶醉的快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ute
2020-11-28 10:58:40 摘录
在春之女神中,应当注意的还有两点: 一、女神的脸庞是不规则的椭圆形的,额角很高,睫毛稀少,下巴微突这是翡冷翠美女的典型,更由波氏赋予细腻的、严肃的、灵的神采。 二、波氏在这副优美的面貌上的成功,并不是特殊的施色,而是纯熟的素描与巧妙的线条。女神的眼睛、微笑,以至她的姿态、步履、鲜花都是由线条表现的维纳斯微俯的头,举着的右手,衣服的褶痕,都构成一片严肃、温婉母性的和谐。母性的,因为波提切利所代表的维纳斯,是司长万物之生命的女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ute
2020-11-28 10:53:25 摘录
波提切利的《春》,正是描绘这样轻灵幽美的一幕。春的女神抱着鲜花前行,轻盈的衣褶中散满着花朵。她后面,跟着花神( Flora,佛罗拉)与微风之神( Zephyrus,仄费洛斯)。更远处,三女神手牵手在跳舞。正中,是一个高贵的女神维纳斯。原来维纳斯所代表的意义就有两种:一是美丽和享乐的象征,是拉丁诗人贺拉斯( Horace)、卡图卢斯 ( Catullus),提布卢斯( Tibullus)等所描写的维纳斯;一是世界上切生命之源的代表,是蒂克莱斯诗中的维纳。波提切利的这个翡冷翠型的女子,当然是代表后一种女神了。至于三女神后面的那人物,即是雄辩之神( Mercury,墨丘利)在采撷果实。天空还有一个爱神在散放几支爱箭。 草地上、树枝上、春神衣裾上、花神口唇上,到处是美丽的鲜花,整个世界布满着春的气象。 然而,这幅《春》的构图,并没像古典作品那般谨严,它并无主要人物为全画之主脑,也没有巧妙地安排了的次要人物作为衬托。在图中的许多女神之中,很难指出哪一个是主角;是维纳斯,是春之女神,还是三女神?雄辩之神那种旋转着背的神情,又与其余女神有何关系? 我们可以说他只把若干轻灵美妙的故事并列在一起,他并不费心去整理一束花,他只着眼于每朵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ute
2020-11-28 10:47:06 摘录
波提切利亦是属于这一类的画家。他有独特的作风与面貌,他的维纳斯他的圣母与耶稣,在一切维纳斯、圣母、耶稣像中占着一个特殊的地位。他的人物特具一副妩媚( grace可译为妩媚、温雅、风流、娇丽、婀娜等义。)与神秘的面貌,即世称为“波提切利的妩媚”。
波氏最著名的作品,首推《春》与《维纳斯之诞生》二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ute
2020-11-28 10:44:23 摘录
此外,整个社会正度着最幸福的岁月。宴会、节庆、跳舞、狂欢,到处是美妙的音乐与歌曲。
这种生活丰富的社会,自然给予艺术以种新材料,特殊的而又多方面的材料。人文主义者用古代的目光去观察自然,这已经是颇为复杂的思想了,而画家们更用人文主义者的目光去观照一切。
艺术家一方面追求理想的美,一方面又忠于现实;理想的美,因为他们用人文主义的目光观照自然,他们的心目中从未忘掉古代;忠于现实,因为自乔托以来,一直努力于形式之完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与傅雷先生/庞薰琹
序/傅雷
第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第二讲 多那太罗之雕塑
第三讲 波提切利之妩媚
第四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上)
《瑶公特》与《最后之晚餐》
第五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人品与学问
第六讲 米开朗琪罗(上)
西斯廷礼拜堂
第七讲 米开朗琪罗(中)
圣洛伦佐教堂与梅迪契墓
第八讲 米开朗琪罗(下)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墓与《摩西》
第九讲 拉斐尔(上)
一《美丽的女园丁》
二《西斯廷圣母》
第十讲 拉斐尔(中)
三梵蒂冈宫壁画——《圣体争辩》
第十一讲 拉斐尔(下)
四毡幕图稿
第十二讲 贝尔尼尼
巴洛克艺术与圣彼得大教堂
第十三讲 伦勃朗在卢浮宫
《木匠家庭》与《以马忤斯的晚餐》
第十四讲 伦勃朗之刻版画
第十五讲 鲁本斯
第十六讲 委拉斯开兹
西班牙王室画像
第十七讲 普桑
第十八讲 格勒兹与狄德罗
第十九讲 雷诺兹与庚斯博罗
第二十讲 浪漫派风景画家
编校后记
人名译名原名对照简介
人名原名译名对照索引
重编插图本后记/傅敏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与傅雷先生/庞薰琹
序/傅雷
第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第二讲 多那太罗之雕塑
第三讲 波提切利之妩媚
第四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上)
《瑶公特》与《最后之晚餐》
第五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人品与学问
第六讲 米开朗琪罗(上)
西斯廷礼拜堂
第七讲 米开朗琪罗(中)
圣洛伦佐教堂与梅迪契墓
第八讲 米开朗琪罗(下)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墓与《摩西》
第九讲 拉斐尔(上)
一《美丽的女园丁》
二《西斯廷圣母》
第十讲 拉斐尔(中)
三梵蒂冈宫壁画——《圣体争辩》
第十一讲 拉斐尔(下)
四毡幕图稿
第十二讲 贝尔尼尼
巴洛克艺术与圣彼得大教堂
第十三讲 伦勃朗在卢浮宫
《木匠家庭》与《以马忤斯的晚餐》
第十四讲 伦勃朗之刻版画
第十五讲 鲁本斯
第十六讲 委拉斯开兹
西班牙王室画像
第十七讲 普桑
第十八讲 格勒兹与狄德罗
第十九讲 雷诺兹与庚斯博罗
第二十讲 浪漫派风景画家
编校后记
人名译名原名对照简介
人名原名译名对照索引
重编插图本后记/傅敏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与傅雷先生/庞薰琹
序/傅雷
第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第二讲 多那太罗之雕塑
第三讲 波提切利之妩媚
第四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上)
《瑶公特》与《最后之晚餐》
第五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人品与学问
第六讲 米开朗琪罗(上)
西斯廷礼拜堂
第七讲 米开朗琪罗(中)
圣洛伦佐教堂与梅迪契墓
第八讲 米开朗琪罗(下)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墓与《摩西》
第九讲 拉斐尔(上)
一《美丽的女园丁》
二《西斯廷圣母》
第十讲 拉斐尔(中)
三梵蒂冈宫壁画——《圣体争辩》
第十一讲 拉斐尔(下)
四毡幕图稿
第十二讲 贝尔尼尼
巴洛克艺术与圣彼得大教堂
第十三讲 伦勃朗在卢浮宫
《木匠家庭》与《以马忤斯的晚餐》
第十四讲 伦勃朗之刻版画
第十五讲 鲁本斯
第十六讲 委拉斯开兹
西班牙王室画像
第十七讲 普桑
第十八讲 格勒兹与狄德罗
第十九讲 雷诺兹与庚斯博罗
第二十讲 浪漫派风景画家
编校后记
人名译名原名对照简介
人名原名译名对照索引
重编插图本后记/傅敏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第一,所谓妩媚并非是心灵的表象,而是形式的感觉。波提切利的春神、花神、维纳斯、圣母、天使,在形体上是妩媚的,但精神上却蒙着一层惘然的哀愁。
第二,妩媚是由线条构成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这种美感是属于触觉的,它靠了圆味(即立体感)与动作来刺激我们的视觉,宛如音乐靠了旋律来刺激我们的听觉一样。因此,妩媚本身就成为一种艺术,可与题材不相关联;亦犹音乐对于言语固是独立的一般。
波氏构图中的人物缺乏谨严的关联,就因为他在注意每个形象之线条的和谐,而并未用心去表现主题。在《维纳斯之诞生》中,女神的长发在微风中飘拂,天使的衣裾在空中飞舞,而涟波荡漾,更完成了全画的和谐,这已是全靠音的建筑来构成的交响乐情调,是触觉的、动的艺术,在我们的心灵上引起陶醉的快感。
波氏最著名的作品,首推《春》与《维纳斯之诞生》二画。
这种生活丰富的社会,自然给予艺术以种新材料,特殊的而又多方面的材料。人文主义者用古代的目光去观察自然,这已经是颇为复杂的思想了,而画家们更用人文主义者的目光去观照一切。
艺术家一方面追求理想的美,一方面又忠于现实;理想的美,因为他们用人文主义的目光观照自然,他们的心目中从未忘掉古代;忠于现实,因为自乔托以来,一直努力于形式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