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封建”原本只是一个划分时代的用语,据我所知,自从严复在其译书《社会通诠》(E. Jenks, A History ofPais)中介绍了甄克思的“种族社会宗法社会一军国社会”的进化史观(1904)之后,“封建”这一用语开始带上了“落后”的语感。严复本人在序言当中也把宗法和封建结合在一起。那以后,将宗法社会等同于封建社会,并视为历史阶段中落后的社会阶段的看法迅速传播开来。肯定也好,否定也好,至少不久之前还和地方自治、代议制等相提并论的“封建”—如“夫地方自治,即古者之封建也”(康有为,1902年)(5)、“代议者,封建之变形耳”(章炳麟,1908年)等等——很快就沦为了“落后”的同义词。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上批判宗法、封建作为儒教意识形态是“半开化东洋民族一贯之精神”,待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论被接受以后,至少在二三十代,“落后”的含意基本上固定了下来。把“落后”看做是中国革命条件的毛泽东,也认为皇帝、贵族、地主不断剥削农民的封建中国是几千年以来“停滞不前”的社会。今天,对于“落后”的认识在中国甚至渗透到了普通百姓当中,变成了一种渴望自己所没有的“先进”又得不到满足的受挫心理。当然追求自力更生的“文化大革命”的挫折也是原因之一。对“封建”的误解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良好论证的五要素:(1)良好论证的结构性要求;(2)论证之前提的相关性;(3)论证之前提的可接受性;(4)相关且可接受的前提对结论支持的充分性;(5)论证对其最有力的批评的反驳,是否有效。结构 相关 接受 充分 反证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