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死亡的脸
《死亡的脸》是耶鲁大学备受欢迎的医学教授、外科医生舍温·努兰的经典作品,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抢救生命似乎是医学的天职与成就,然而努兰1993年出版《死亡的脸》时即对这种陈
……
[ 展开全部 ]
旧的观点提出批判,医者不应是疾病的征服者,人类通往死亡之途的最后旅程,应得到尊严的对待。善终是每个人追求的圆满结局。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但努兰认为,死亡的艺术,也是生的艺术。死亡的脸,处处是生命的表情。要使善终不成为神话,就必须了解死亡,面对死亡。 《死亡的脸》剖析人体每一处组织,讲述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手术过程,努兰通过六种常见的致命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老化、阿兹海默症、艾滋病与癌症,再加上意外等其他原因,描述人类经历死亡的共通过程,赤裸裸地描绘了生命走向衰亡的过程中不堪的、痛苦的、触目惊心的情状,把“死亡在生物学和临床学上的真实面貌呈现出来”。 不论是何死因,临终总伴随着饥饿、窒息与巨痛。正如生之不易,离开也同样困难。努兰认为,最了解死亡的恐怕是诗人与哲学家,不是医生。因此在《死亡的脸》出版二十多年之后,努兰仍大声疾呼,临床医疗不应成为取胜的血腥行为,医者必须学习放慢速度,思考对病患有益的事。 国内医学人文畅销书《心外传奇》作者李清晨诚挚推荐、倾情作序。
[ 收起 ]
作者:[美]舍温·努兰(Sherwin Nuland)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45.00元
ISBN:750865508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绞痛的心
会微积分的猫
2018-08-14 18:09:20 摘录
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通常都有下面这些特质:抽烟、饮食无节制;对于做家务事、运动、维持正常血压漠不关心;有糖尿病史或心脏病家族史;A型性格(个性好强、急躁)这些人的个性很像小孩子在学校课堂上举手大喊:“选我吧!我一定做得比别人都好!”这样的个性给了心脏额外的负担。这些人都是很容易分辨的,也就是说,冠状动脉心脏病通常是有迹可循,而非随机偶发的。
早在了解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的潜在危险性之前医学界就开始描述死于心脏病的患者的特征了。美国第一本医学教科书的作者威廉·奧斯勒,已开始描述麦卡提之类患者的特性了,“不只是神经质的人易罹患冠状动脉疾病,其他有野心的、热切追求事业的人,打个比方,只要是所谓的‘引擎全开’的人(即身体、心理极致运作),恐怕都是心绞痛的常发者。”
心脏病患者的通常特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会微积分的猫
2018-08-14 17:48:46 摘录
缺血性心脏病引发的胸痛是很突然而且很剧烈的。胸痛的感觉多半是紧缩感,或者是压迫感,好像有一种无法忍受的重物压在前胸一样,而且这种疼痛会延伸到左臂、颈部、下颚。这种感觉是很恐怖的,即使是一些常有心绞痛的患者,每次胸痛发作时,还是都会有一种快要死亡的感觉。患者感到的痛苦多为冒冷汗、恶心、呕吐、气促。如果缺血情形在10分钟内未获改善的话,就会造成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心肌梗死的话,大概20%的患者在送达急诊室前会死亡;但如果能在心脏科医生所说的“黄金小时”送往医院急救,死亡率至少会下降一半。
黄金一小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会微积分的猫
2018-08-14 17:41:43 摘录
里普辛纳脑中的血流突然中断,导致他感觉周围逐渐变暗。滞留脑中的血流所含氧气逐渐被用尽,导致大脑开始衰竭,表现出来的就是视力逐渐变差。但是因为氧气是逐渐用罄的,所以患者感觉到的是视野所及逐渐变暗,而不是突然变暗。此时若对其施予心肺复苏术,就会在心脏恢复功能前,用人为的力量把氧气挤入肺脏,并把血流运至重要器官。
而里普辛纳几乎猝死的原因,则与大部分未住院病人所发生的心脏病猝死成因一样,是心室纤维颤动。里普辛纳倒下之前并未感觉到胸痛,而导致他心室纤维颤动的原因,可能是1974年他第一次遭受心肌梗死的左心部分区域,对于化学物质刺激过度敏感。那天,过量的网球运动,刺激过量的肾上腺素分泌进入血流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引发了心律不齐。但里普辛纳的心肌缺血,并未留下任何后遗症,而且心律不齐开始前完全没有胸痛,这都是很少见的。大部分的人,在猝死前基本都会感到胸痛。
心室颤动会导致脑死,最后心脏停止跳动,不再有血液自心脏挤出,而后身体其他组织也相继死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会微积分的猫
2018-08-14 17:29:59 摘录
有一种特别形式的胸痛,其发生率并不低,且可能隐藏有相当的危险性。其发作多与焦虑有关,发作时胸部有绞痛感,我们暂时可称之为心绞痛。患者通常在走路、爬坡、吃饭后感到胸部有紧缩感与疼痛感,甚至感觉将要死亡一样。但如果停止活动立刻休息,上述症状就会缓解。
此病多发于男性,特别是大于50岁的男性。此症状持续年后,将会继续恶化;胸痛不只在走路时发生,甚至躺在床上(特别是左侧躺)时也会发作,使患者不得不起床。某些患者在生气、坐车,甚至吞咽、咳嗽、大便、说话时都会发作。
心绞痛相关症状。 最后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死于猝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会微积分的猫
2018-08-14 17:27:03 摘录
一个运动员过度使用他的小腿肌肉后,可能在慢跑时因血液供给不敷肌肉所需,而导致缺血。此时小腿肌肉可能会抽筋,以警告运动员必须停止活动,避免肌肉坏死,即梗死( infarction)。当这种剧烈的疼痛发生在小腿肌肉时,我们称之为痉挛;若发生在心肌,我们则称之为心绞痛,所以心绞痛就是心肌痉挛。若此种情况持续太久,就会导致心肌梗死。
当器官活动增加时,需氧量上升,需血量也上升。若动脉狭窄,无法扩张管径、增加血流以供器官组织所需,甚至因某种原因导致管壁挛缩而减少血流,以致器官的需氧情形超过血流所供给之氧量时,就会导致缺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会微积分的猫
2018-08-14 16:48:32 摘录
麦卡提心脏坏死是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得不到氧气乃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血红蛋白种携带氧气的蛋白质。得不到足够的血红蛋白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动脉管腔变硬、变窄,无法容纳更大量血流通过。发生动脉硬化的原因,则可能与麦卡提的饮食习惯、吸烟、缺乏运动、高血压、遗传等因素有关。而他那个被宠坏的女儿的那个电话,也可能引起他那已非常狭窄的血管发生痉孪。这突如其来的血管紧缩,可能将冠状动脉壁上的血栓块撕裂。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撕裂的血栓块将会导致血块凝集,完全堵塞住血管,使原本已经血流不足的心脏的情形更加恶化。这种称为“缺血”的结果将会使麦卡提的心肌坏死一大块,因而干扰心脏正常节律,导致心室纤维颤动发生。
麦卡提的心肌很可能没有因缺血而完全坏死,但在心肌梗死发生时,单单缺血就会引发心室纤维颤动。此时身体会因受到重大刺激,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类物质,同时,麦卡提的心脏电生理传导系统崩溃,从而夺去了他的生命。
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状动脉心脏病,目前仍是某些国家的首要死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会微积分的猫
2018-08-14 16:16:03 摘录
但事实上,死亡并不是一种“面对”,它只是生命自然历程的环。死亡不是真正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是疾病,疾病可怕的力量才是需要我们去面对的;死亡只是一场精疲力竭的败仗的产物而已。甚至我们在面对疾病时,也必须知道疾病只不过是把人们送往类似出生前身体、心灵那种“非存在”状态的方法罢了。无论医学、病理学上有着多么惊人的突破,也只是对于不可避免的死亡,给予短暂的缓刑而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推荐序
何以死?何以生?
自 序
二○○九年序
前 言
选择属于自己的死亡
第1章
绞痛的心
第2章
衰竭的心
第3章
无解的老化之谜
第4章
老者的死亡之门
第5章
阿尔茨海默症
第6章
谋杀与安宁
第7章
意外、自杀和安乐死
第8章
艾滋病的故事
第9章
病毒的一生,人类的一死
第10章
恶意的癌症
第11章
癌症与希望
第12章
教训
结 语
死亡的向导
译后记
了解真相,才有选择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推荐序
何以死?何以生?
自 序
二○○九年序
前 言
选择属于自己的死亡
第1章
绞痛的心
第2章
衰竭的心
第3章
无解的老化之谜
第4章
老者的死亡之门
第5章
阿尔茨海默症
第6章
谋杀与安宁
第7章
意外、自杀和安乐死
第8章
艾滋病的故事
第9章
病毒的一生,人类的一死
第10章
恶意的癌症
第11章
癌症与希望
第12章
教训
结 语
死亡的向导
译后记
了解真相,才有选择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推荐序
何以死?何以生?
自 序
二○○九年序
前 言
选择属于自己的死亡
第1章
绞痛的心
第2章
衰竭的心
第3章
无解的老化之谜
第4章
老者的死亡之门
第5章
阿尔茨海默症
第6章
谋杀与安宁
第7章
意外、自杀和安乐死
第8章
艾滋病的故事
第9章
病毒的一生,人类的一死
第10章
恶意的癌症
第11章
癌症与希望
第12章
教训
结 语
死亡的向导
译后记
了解真相,才有选择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早在了解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的潜在危险性之前医学界就开始描述死于心脏病的患者的特征了。美国第一本医学教科书的作者威廉·奧斯勒,已开始描述麦卡提之类患者的特性了,“不只是神经质的人易罹患冠状动脉疾病,其他有野心的、热切追求事业的人,打个比方,只要是所谓的‘引擎全开’的人(即身体、心理极致运作),恐怕都是心绞痛的常发者。”
而里普辛纳几乎猝死的原因,则与大部分未住院病人所发生的心脏病猝死成因一样,是心室纤维颤动。里普辛纳倒下之前并未感觉到胸痛,而导致他心室纤维颤动的原因,可能是1974年他第一次遭受心肌梗死的左心部分区域,对于化学物质刺激过度敏感。那天,过量的网球运动,刺激过量的肾上腺素分泌进入血流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引发了心律不齐。但里普辛纳的心肌缺血,并未留下任何后遗症,而且心律不齐开始前完全没有胸痛,这都是很少见的。大部分的人,在猝死前基本都会感到胸痛。
此病多发于男性,特别是大于50岁的男性。此症状持续年后,将会继续恶化;胸痛不只在走路时发生,甚至躺在床上(特别是左侧躺)时也会发作,使患者不得不起床。某些患者在生气、坐车,甚至吞咽、咳嗽、大便、说话时都会发作。
麦卡提的心肌很可能没有因缺血而完全坏死,但在心肌梗死发生时,单单缺血就会引发心室纤维颤动。此时身体会因受到重大刺激,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类物质,同时,麦卡提的心脏电生理传导系统崩溃,从而夺去了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