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脸

《死亡的脸》是耶鲁大学备受欢迎的医学教授、外科医生舍温·努兰的经典作品,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抢救生命似乎是医学的天职与成就,然而努兰1993年出版《死亡的脸》时即对这种陈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舍温·努兰(Sherwin Nuland)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45.00元
  • ISBN:7508655087
意外、自杀和安乐死
  • 会微积分的猫
    2018-08-31 09:56:54 摘录
    基本上,溺水也是窒息的一种,口鼻都被水堵住。如果是为了自杀,溺水者往往不会抵抗水被吸入。但如果是意外落水,湧水者常常会努力憋气,直到太虚弱且血中氧化碳过高,无以为继为止。这时候,呼吸道中,包括肺部都充满了水。溺水者若在接近水面处不停挣扎,会吸人许多空气,形成泡沫。这些泡沫会形成一种障壁,并且泡沫和水进入呼吸道中,还会引发呕吐反射,使情形更为不利,因为酸性胃容物倒流至口腔后,便有可能被吸入气管中。
    如果是在淡水中溺水,所吸入的水会经由肺部进入血液循环,使血液被稀释,进而破坏血液中物理、化学成分间的精密平衡。红细胞也会因此受到破坏,放出大量钾离子到血液中,引起心脏纤维性颤动。如果是在海水中溺水,情况正好相反。血液循环中的水分会被吸出而进入肺泡,造成肺水肿。在游冰池中溺水也可能会发生肺水肿,这是因为氯气对肺脏组织会产生化学刺激作用。
    溺水时,人的求生本能会阻挡水被吸入,但是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当第一口水进入气道,咽喉会发生反射性收缩而关闭起来,极力防止更多的水进入。但是两三分钟后,体内的血氧降低就会使关闭的咽喉放松,造成水分一涌而入。这就是所谓的“最后喘息期”,会吸入大量水分。在淡水中所吸入的量,甚至可高达血液总量的50%。
    没有生命的人体比水沉重,而且以头部的密度最高。因此溺水者的尸体通常是头部向下沉入水底,并且会维持这个姿势直到尸体腐烂,在组织中产生许多气体,形成浮力,使尸体漂浮到水面上。整个过程约需数天至数周,视温度和水况而定。遗体浮上水面,看到的人会大为惊骇,难以相信这个腐败的东西内曾含人类灵魂,并且曾与其他健康的人一同分享过自然所赐予的空气。
    淡水中溺水,引起心脏纤维性颤动;海水中溺水,造成肺水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会微积分的猫
    2018-08-31 09:49:31 摘录
    除了巴比妥盐外,还有一些可以致命的药物,如海洛因。它和其他静脉注射的麻醉剂一样,会迅速引起肺水肿而使人丧命,只是它造成肺水肿的原理还不清楚。氰化物会抑制体内的一个生化反应,使细胞无法利用氧气。砷会使许多器官受损,但是它致死的主因是引发心律不齐,有时还会造成昏迷和痉挛。
    当一个人企图自杀,将管子一端与汽车排气管相连,自己则在另一端吸气时,利用的是血红蛋白对一氧化碳的亲和力要比对我们赖以维生的氧气的亲和力高200~300倍这一原理。一氧化碳会和氧气竞争,使病人死于脑部和心脏缺氧。含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会使血液的颜色更鲜红,很诡异地使血液看起来更有活力。因此,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的皮肤和黏膜会出现明显的樱桃红而不像一般室息的人会有典型的发青。这会使人误以为病人双颊红润,仍然健在,殊不知他已死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EvolutionAK
    2017-12-11 00:53:17 摘录
    他杀、自杀和意外伤害都经由各种不同方式,夺走我们赖以维生的氧气供应。不论我们如何详述原因和生理反应,都很难将外伤死亡阵营中的兵士全部点名。对临终安宁、濒死经验或协助自杀的简短讨论,只不过想抛砖引]玉,提醒大家关心这个近来受到注目的议题,在众多值得关心的课题中再添一笔。它不只需要关心,还需要细究;不只是哲学家与科学家的事,而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只是,任何触及死亡的事,医学考虑与道德考
    虑往往南辕北辙,使我们很难两者兼顾。
    只要血液循环受阻,生命很快就要停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