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死亡的脸
《死亡的脸》是耶鲁大学备受欢迎的医学教授、外科医生舍温·努兰的经典作品,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抢救生命似乎是医学的天职与成就,然而努兰1993年出版《死亡的脸》时即对这种陈
……
[ 展开全部 ]
旧的观点提出批判,医者不应是疾病的征服者,人类通往死亡之途的最后旅程,应得到尊严的对待。善终是每个人追求的圆满结局。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但努兰认为,死亡的艺术,也是生的艺术。死亡的脸,处处是生命的表情。要使善终不成为神话,就必须了解死亡,面对死亡。 《死亡的脸》剖析人体每一处组织,讲述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手术过程,努兰通过六种常见的致命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老化、阿兹海默症、艾滋病与癌症,再加上意外等其他原因,描述人类经历死亡的共通过程,赤裸裸地描绘了生命走向衰亡的过程中不堪的、痛苦的、触目惊心的情状,把“死亡在生物学和临床学上的真实面貌呈现出来”。 不论是何死因,临终总伴随着饥饿、窒息与巨痛。正如生之不易,离开也同样困难。努兰认为,最了解死亡的恐怕是诗人与哲学家,不是医生。因此在《死亡的脸》出版二十多年之后,努兰仍大声疾呼,临床医疗不应成为取胜的血腥行为,医者必须学习放慢速度,思考对病患有益的事。 国内医学人文畅销书《心外传奇》作者李清晨诚挚推荐、倾情作序。
[ 收起 ]
作者:[美]舍温·努兰(Sherwin Nuland)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45.00元
ISBN:750865508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意外、自杀和安乐死
会微积分的猫
2018-08-31 09:56:54 摘录
基本上,溺水也是窒息的一种,口鼻都被水堵住。如果是为了自杀,溺水者往往不会抵抗水被吸入。但如果是意外落水,湧水者常常会努力憋气,直到太虚弱且血中氧化碳过高,无以为继为止。这时候,呼吸道中,包括肺部都充满了水。溺水者若在接近水面处不停挣扎,会吸人许多空气,形成泡沫。这些泡沫会形成一种障壁,并且泡沫和水进入呼吸道中,还会引发呕吐反射,使情形更为不利,因为酸性胃容物倒流至口腔后,便有可能被吸入气管中。
如果是在淡水中溺水,所吸入的水会经由肺部进入血液循环,使血液被稀释,进而破坏血液中物理、化学成分间的精密平衡。红细胞也会因此受到破坏,放出大量钾离子到血液中,引起心脏纤维性颤动。如果是在海水中溺水,情况正好相反。血液循环中的水分会被吸出而进入肺泡,造成肺水肿。在游冰池中溺水也可能会发生肺水肿,这是因为氯气对肺脏组织会产生化学刺激作用。
溺水时,人的求生本能会阻挡水被吸入,但是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当第一口水进入气道,咽喉会发生反射性收缩而关闭起来,极力防止更多的水进入。但是两三分钟后,体内的血氧降低就会使关闭的咽喉放松,造成水分一涌而入。这就是所谓的“最后喘息期”,会吸入大量水分。在淡水中所吸入的量,甚至可高达血液总量的50%。
没有生命的人体比水沉重,而且以头部的密度最高。因此溺水者的尸体通常是头部向下沉入水底,并且会维持这个姿势直到尸体腐烂,在组织中产生许多气体,形成浮力,使尸体漂浮到水面上。整个过程约需数天至数周,视温度和水况而定。遗体浮上水面,看到的人会大为惊骇,难以相信这个腐败的东西内曾含人类灵魂,并且曾与其他健康的人一同分享过自然所赐予的空气。
淡水中溺水,引起心脏纤维性颤动;海水中溺水,造成肺水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会微积分的猫
2018-08-31 09:49:31 摘录
除了巴比妥盐外,还有一些可以致命的药物,如海洛因。它和其他静脉注射的麻醉剂一样,会迅速引起肺水肿而使人丧命,只是它造成肺水肿的原理还不清楚。氰化物会抑制体内的一个生化反应,使细胞无法利用氧气。砷会使许多器官受损,但是它致死的主因是引发心律不齐,有时还会造成昏迷和痉挛。
当一个人企图自杀,将管子一端与汽车排气管相连,自己则在另一端吸气时,利用的是血红蛋白对一氧化碳的亲和力要比对我们赖以维生的氧气的亲和力高200~300倍这一原理。一氧化碳会和氧气竞争,使病人死于脑部和心脏缺氧。含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会使血液的颜色更鲜红,很诡异地使血液看起来更有活力。因此,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的皮肤和黏膜会出现明显的樱桃红而不像一般室息的人会有典型的发青。这会使人误以为病人双颊红润,仍然健在,殊不知他已死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EvolutionAK
2017-12-11 00:53:17 摘录
他杀、自杀和意外伤害都经由各种不同方式,夺走我们赖以维生的氧气供应。不论我们如何详述原因和生理反应,都很难将外伤死亡阵营中的兵士全部点名。对临终安宁、濒死经验或协助自杀的简短讨论,只不过想抛砖引]玉,提醒大家关心这个近来受到注目的议题,在众多值得关心的课题中再添一笔。它不只需要关心,还需要细究;不只是哲学家与科学家的事,而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只是,任何触及死亡的事,医学考虑与道德考
虑往往南辕北辙,使我们很难两者兼顾。
只要血液循环受阻,生命很快就要停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推荐序
何以死?何以生?
自 序
二○○九年序
前 言
选择属于自己的死亡
第1章
绞痛的心
第2章
衰竭的心
第3章
无解的老化之谜
第4章
老者的死亡之门
第5章
阿尔茨海默症
第6章
谋杀与安宁
第7章
意外、自杀和安乐死
第8章
艾滋病的故事
第9章
病毒的一生,人类的一死
第10章
恶意的癌症
第11章
癌症与希望
第12章
教训
结 语
死亡的向导
译后记
了解真相,才有选择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推荐序
何以死?何以生?
自 序
二○○九年序
前 言
选择属于自己的死亡
第1章
绞痛的心
第2章
衰竭的心
第3章
无解的老化之谜
第4章
老者的死亡之门
第5章
阿尔茨海默症
第6章
谋杀与安宁
第7章
意外、自杀和安乐死
第8章
艾滋病的故事
第9章
病毒的一生,人类的一死
第10章
恶意的癌症
第11章
癌症与希望
第12章
教训
结 语
死亡的向导
译后记
了解真相,才有选择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推荐序
何以死?何以生?
自 序
二○○九年序
前 言
选择属于自己的死亡
第1章
绞痛的心
第2章
衰竭的心
第3章
无解的老化之谜
第4章
老者的死亡之门
第5章
阿尔茨海默症
第6章
谋杀与安宁
第7章
意外、自杀和安乐死
第8章
艾滋病的故事
第9章
病毒的一生,人类的一死
第10章
恶意的癌症
第11章
癌症与希望
第12章
教训
结 语
死亡的向导
译后记
了解真相,才有选择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如果是在淡水中溺水,所吸入的水会经由肺部进入血液循环,使血液被稀释,进而破坏血液中物理、化学成分间的精密平衡。红细胞也会因此受到破坏,放出大量钾离子到血液中,引起心脏纤维性颤动。如果是在海水中溺水,情况正好相反。血液循环中的水分会被吸出而进入肺泡,造成肺水肿。在游冰池中溺水也可能会发生肺水肿,这是因为氯气对肺脏组织会产生化学刺激作用。
溺水时,人的求生本能会阻挡水被吸入,但是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当第一口水进入气道,咽喉会发生反射性收缩而关闭起来,极力防止更多的水进入。但是两三分钟后,体内的血氧降低就会使关闭的咽喉放松,造成水分一涌而入。这就是所谓的“最后喘息期”,会吸入大量水分。在淡水中所吸入的量,甚至可高达血液总量的50%。
没有生命的人体比水沉重,而且以头部的密度最高。因此溺水者的尸体通常是头部向下沉入水底,并且会维持这个姿势直到尸体腐烂,在组织中产生许多气体,形成浮力,使尸体漂浮到水面上。整个过程约需数天至数周,视温度和水况而定。遗体浮上水面,看到的人会大为惊骇,难以相信这个腐败的东西内曾含人类灵魂,并且曾与其他健康的人一同分享过自然所赐予的空气。
当一个人企图自杀,将管子一端与汽车排气管相连,自己则在另一端吸气时,利用的是血红蛋白对一氧化碳的亲和力要比对我们赖以维生的氧气的亲和力高200~300倍这一原理。一氧化碳会和氧气竞争,使病人死于脑部和心脏缺氧。含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会使血液的颜色更鲜红,很诡异地使血液看起来更有活力。因此,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的皮肤和黏膜会出现明显的樱桃红而不像一般室息的人会有典型的发青。这会使人误以为病人双颊红润,仍然健在,殊不知他已死了。
虑往往南辕北辙,使我们很难两者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