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挑战

三联书店畅销20万的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孩子:挑战》正统姊妹篇! 父母是未来的基础,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 全球畅销60多年的教育心理学经典 《父母:挑战》是德雷克斯心理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鲁道夫•德雷克斯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定价:49.00
  • ISBN:7807681926
代替“必须”/努力/揭示/儿童群体中的孩子)
  • 貝 、
    2018-08-15 23:39:04 摘录
    你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将你对孩子的了解告诉他?
    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采取特定的行动和行事方式。一种常见的徒劳做法是问孩子:“你为什么那样做?”当孩子回答“我不知道”时,父母往往会被激怒,但是多数时候确实如此。孩子跟随冲动行事,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动机。如果他诚实作答,为自己的行为解释,这些解释多是合理化和借口,并非真正的原因。不要问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你应该告诉他原因。关于他的目标以及行为目的等方面的信息对他有很大帮助。为了改变态度,他首先必须理解自己。任何与孩子相处的人都应当掌握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从而理解孩子面临的间题并且解读他们的
    行为。
    切勿在某些不当行为之后立刻进行讨论,此时孩子和成人都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
    交谈始终应当情绪平和并基于事实。倘若过程中暗示着丝毫的批评和指责,则只会激起对抗,继而导致孩子充耳不闻时刻谨记,心理学可以作为极有帮助的工具,但也可以成为极具破坏力的武器。将心理学应用于惩罚和羞辱,这比身体虐待更具伤害性。为了讨论心理学方面的解读,你必须保持平和、友好,并选择亲密的时刻,使双方都能接受彼此的观点。无论某种心理学的解读多么正确,一旦通过挑衅的方式或者在错误的时间提出来,它所造成的影响要比徒劳无功更
    加糟糕。
    “为什么”和“目的是什么”之间的区别从表面看来似乎无关紧要,然而,它体现了强调过去与强调当前目标的显著差异。导致孩子形成当前某种态度的理由可能有一千个,但是他的行为目的只可能有一个。对于未经训练的人来说,寻找“为什么”只不过是猜测;认识到目的则意味着理解。
    即使是心理学的解读也必须谨慎使用,一旦重复或者过度,就不再是揭示了。它们绝不能导致羞辱过轻视,也不应让孩子理解成挑剔和批评。避免明确说明,“你那样做是因为你想要…”更好的说法是表达模糊的推测“我怀疑你是不是不想要…有没有可能?”
    揭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貝 、
    2018-08-15 23:11:46 摘录
    在此过程中,你离不开“你可以”这一神奇句式,但
    应当将“必须”一词从你的词汇表中清除。它剥夺了孩子作为自由个体自愿采取行动并塑造自己命运的感觉。“可以”是自然秩序的表达;“必须”是个人权威的专制命令。这并非诡辩,也不是吹毛求疵。
    最好避免负面的指令。你应当强调正确的做法,而不是一味禁止错误的做法。一点点友好的鼓励就会带来非常主动的回应,尤其是,如果你能指出孩子的成就与他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并说“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以此激发孩子的自尊以及对认可的渴望,这往往被证明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达到想要的结果。
    用“可以”代替“必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