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三联书店畅销20万的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孩子:挑战》正统姊妹篇! 父母是未来的基础,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 全球畅销60多年的教育心理学经典 《父母:挑战》是德雷克斯心理
……
[ 展开全部 ]
学经典著作,它不仅解决了现代家庭中父母所面临的“挑战”问题,还系统描述了现代父母面临的各个方面——父母有哪些易犯的错误,如何理解孩子的基本人格;如果想要在家庭内部建立民主,父母如何训练孩子。它为我们提供了系列方法来解决父母困境,如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并接受社会规则,与孩子发展互动关系,给予孩子持续的鼓励。文中大量的临床案例犹如一面面镜子,能使我们照见自己,洞察自身问题,获得更新与成长。
[ 收起 ]
作者:[美] 鲁道夫•德雷克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定价:49.00
ISBN:9787807681922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Grace 王
2019-03-11 14:44:11 摘录
父母挑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3:56:40 摘录
唠叨的教育作用等于零。唠叨只会增强孩子的对抗,促使他们拒绝顺从,进一步导致失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3:55:22 摘录
做些事情让孩子开心,这不应附带任何条件。如果你确实想要根据孩子完成某项任务的情况来决定他能否得到你的特别对待,那么该任务必须与你的特别优待有逻辑关联。
索取承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3:53:43 摘录
当孩子开始工作时:
如果这件事情你做不完,那就不要开始。
我倒是想看看你能完成多少。
你倒是容易尝试那件事!
即使你真的完成了,你还能做些什么?
你只不过想要炫耀一番!
最好去做你的功课—那还有点儿意义。
事情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容易
你以为所有事情都会那么容易?
你这是贪多嚼不烂。
我不认为你已经懂了。
你不会有坚持到底的精神。
你竞然对这么傻的事情感兴趣!
如果你能做成,别人早就做完了。
当孩子取得成功时:
那永远不会让你走得更远。
你离好学生还差得很远。
你以为自己飞得很高,但是肯定会有下滑。
那不过是初学者的运气而已。
运气多过智商。
瞎猫还能撞上死耗子呢。
当孩子不成功时:
看看浪费的钱!
你看,我当初说对了吧!
我比你聪明多了。
你真是笨手笨脚。
你什么时候都会出错。
只是看见你就足以令人恶心。
这些以及类似的语言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损害他的实际能力,但还是被草率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一个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所说的话。语言本是为了鼓励和帮助,而非烦人和抑制。
绝对不要说的话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3:50:00 摘录
任何一句没有作用的话都是多余甚至有害的。它并非人际交往的表达,反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干扰。语言可以是沟通方式,也可以是斗争工具。每当与孩子交谈时,你都必须想清楚,你是希望通过交谈释放自己的紧张、烦躁或愤怒,还是希望借此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有在完全平静的时候,你才能够进行建设性的交谈。否则,你的话语将产生暴力影响。如果发现孩子当时不易受到影响,你就必须停止说话。如果你或孩子在交谈中变得很激动,你应当知道是时候停止说话了。
决不要重复你已经说过的话,也不要告诉孩子他已经知道的事。(向孩子指出他的错误,这也是无用的语言,因为多数时候孩子已经知道自己犯错了。)如果你的评论在第一次不起作用,在第二次就是有害的—哪怕它起到了作用。重复令人恼火,而恼怒是不愉快的争吵的前奏。你应该少说话,多思考,并相应地付诸行动也就是说,让自然后果发挥作用。有时候当孩子做错事时,沉默不语比言辞激烈更令孩子印象深刻,因为沉默可以非常有力地表达不赞同的态度。
说话过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3:45:07 摘录
你永远无法从吓唬中得到益处。播种恐惧的人收获的是担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3:44:14 摘录
清楚地指出你并非不喜欢孩子,你就可以表达不喜欢某个特定的行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3:39:04 摘录
你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将你对孩子的了解告诉他?
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采取特定的行动和行事方式。一种常见的徒劳做法是问孩子:“你为什么那样做?”当孩子回答“我不知道”时,父母往往会被激怒,但是多数时候确实如此。孩子跟随冲动行事,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动机。如果他诚实作答,为自己的行为解释,这些解释多是合理化和借口,并非真正的原因。不要问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你应该告诉他原因。关于他的目标以及行为目的等方面的信息对他有很大帮助。为了改变态度,他首先必须理解自己。任何与孩子相处的人都应当掌握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从而理解孩子面临的间题并且解读他们的
行为。
切勿在某些不当行为之后立刻进行讨论,此时孩子和成人都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
交谈始终应当情绪平和并基于事实。倘若过程中暗示着丝毫的批评和指责,则只会激起对抗,继而导致孩子充耳不闻时刻谨记,心理学可以作为极有帮助的工具,但也可以成为极具破坏力的武器。将心理学应用于惩罚和羞辱,这比身体虐待更具伤害性。为了讨论心理学方面的解读,你必须保持平和、友好,并选择亲密的时刻,使双方都能接受彼此的观点。无论某种心理学的解读多么正确,一旦通过挑衅的方式或者在错误的时间提出来,它所造成的影响要比徒劳无功更
加糟糕。
“为什么”和“目的是什么”之间的区别从表面看来似乎无关紧要,然而,它体现了强调过去与强调当前目标的显著差异。导致孩子形成当前某种态度的理由可能有一千个,但是他的行为目的只可能有一个。对于未经训练的人来说,寻找“为什么”只不过是猜测;认识到目的则意味着理解。
即使是心理学的解读也必须谨慎使用,一旦重复或者过度,就不再是揭示了。它们绝不能导致羞辱过轻视,也不应让孩子理解成挑剔和批评。避免明确说明,“你那样做是因为你想要…”更好的说法是表达模糊的推测“我怀疑你是不是不想要…有没有可能?”
揭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3:11:46 摘录
在此过程中,你离不开“你可以”这一神奇句式,但
应当将“必须”一词从你的词汇表中清除。它剥夺了孩子作为自由个体自愿采取行动并塑造自己命运的感觉。“可以”是自然秩序的表达;“必须”是个人权威的专制命令。这并非诡辩,也不是吹毛求疵。
最好避免负面的指令。你应当强调正确的做法,而不是一味禁止错误的做法。一点点友好的鼓励就会带来非常主动的回应,尤其是,如果你能指出孩子的成就与他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并说“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以此激发孩子的自尊以及对认可的渴望,这往往被证明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达到想要的结果。
用“可以”代替“必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3:09:05 摘录
给孩子介绍一项新任务或职责时,尤其需要注意避免
打击孩子。最好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每一个新成就都是切切实实前进的一小步。如果你过于费心地引导,他很容易就认为这一任务对他而言太难,还会认为你怀疑他是否有能力完成。我们建议你只是帮助他开始,然后让他自己尝试直到取得预期的结果。
必须注意何时可以和孩子交谈。唯有当孩子处
于接受倾听的状态时,交谈才有价值。在孩子做错事之后立刻找他谈话,这样毫无用处,因为这个时候他要么叛逆,要么消沉。最佳的谈论时间是你和孩子单独聊天或散步过程中某个安静、沉思的时刻。睡前时间也是进行半小时亲密交谈的好机会。记住,如果缺少了友好和善意,指示和引导将完全不起作用。
在交谈中必须避免表现出高孩子一等。无论
在什么时候,也无论对他进行什么样的教导,你都必须明确,他需要学习的行为规则同样适用于其他所有人。在他眼里,你应当是希望帮助他解决问题且与他平等的一位伙伴。如果你说“来吧,我们一起做”,他就会更好地接受所有建议。但是这一合作精神不应误导你帮孩子推卸责任,它的作用仅仅在于缓和很多无法避免的令人不悦的场合。
坦诚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并无害处。
引导和指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3:05:12 摘录
赞扬应当不带个人色彩并且应当是客观的。“这件事情做得好……”“这是正确的……”“很高兴你可以做这件事…”基于孩子已经做的事情给予他称赞,而不是基于他是什么样的人,无论是听话的、可爱的、帅气的、漂亮的,还是聪明的。
如果其他人可以做这件事,你也可以。
不冒险,无所得。
每个人都会犯错
没有人生来是完美的。
我们从错误中学习。
熟能生巧。
事情比你想象的简单。
一次撞击不足以击倒一棵橡树。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万事开头难。
不要放弃。
不要让自己泄气。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你一定会有一些失误。
无论如何都要试几次,然后你就会做得更好。
如果你足够渴望,你就可以做到。
困难注定会被征服。
任务越难,你从中的收获就越大。
鼓励称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3:01:39 摘录
很多孩子的不当行为都是针对父母,要么让他们手忙脚乱,要么为了击败他们。撤离,即父母真正离开现场,往往会带来戏剧化的结果。如果母亲拒绝成为不知情的受害者,孩子的行为就定会改变。如果母亲拒
绝扮演这一角色,孩子往往可以克服他的无力或弱点并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个拒绝服从的孩子通常比较专横。他已经为抵抗施加于自己的任何压力做好准备,而且非常擅长强迫父母按照他的想法行事,而不是屈服于父母的意愿。因此,强迫孩子服从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反之,如果父母能够注意到不屈服于孩子,孩子就可以学习到强迫是无用的。
发脾气将大大地扼杀为人父母者最用心良苦的努力。让孩子独自待着,这是纠正类似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没有了观众,就没有人对此感到害怕或在意,那么再精彩的发脾气都是毫无价值的。
从冲突中撤离,最好是进到洗手间并把自己反锁在里
面,直至风平浪静,如此一来,母亲就可以有力地促进家庭的和谐。如果母亲感到无计可施,无法再控制自己或者“难以忍受”,我们尤其建议使用这一策略性的撤退。在大发雷霆并置身其中之前,她始终可以用一扇门将自己与孩子分开。在主动撤离之后,当她再次出现时,她仍然可以做自己
想要成为并应当成为的那个友好而温暖的人。
从对立中撤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2:55:50 摘录
在与孩子沟通时,幽默是不可或缺的。拥有了幽默感,你会轻松许多。你不仅可以缓解其他人的紧张,还可以给自己减压。如果你让某个人开怀大笑,他就不可能对你怀恨在心。但是切不可将幽默与嘲笑混为一谈,风趣通常在于说话方式,而且往往更多地在于语调的变化而不在于语意。此外,幽默绝不能刻薄刺耳,否则便失去了调和的效果,只会徒增敌意。目的是让孩子和你一起开怀大笑,切不可开孩子的玩笑。
无论孩子多么闷闷不乐、顽固或叛逆,你始终可以保
持平静和友好。这是所有父母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温暖的话语、表达同情和理解,这经常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孩子受压抑的反抗和愤怒转化为抽泣和眼泪。因为在很多时候,傲慢、粗鲁、反抗和固执只不过是为了掩饰受伤害、被忽视和孤独的感受而已。
幽默沟通缓解局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2:49:59 摘录
他的顺从不仅是因为他相信你的公平和一致性,还因为他信任你的善意和可靠。你任何争夺权力的迹象都会导致你们无法达成这种合作。
孩子们的觉察能力非常强。他们可以轻松区分空洞的夸赞和真正的善意,并且快速识别谁才是他们真正的朋友。(也许你认为自己一直是孩子的朋友,而事实上你对他的态度经常不自觉地充满恶意和敌意。)
因此,你必须始终保持友好的语调。倘若不能在这些情形中保持友好的态度,你就很难促进孩子的发展。你的任何做法都只会令孩子的对抗加剧。基于这一原因,你有必要避免个人的谴责或惩罚,允许孩子从不当行为的后果中学习,这些后果完全符合逻辑且不含个人色彩。苛刻的语言必定会使孩子反感。
最容易赢得孩子的方式是对他和他的事情表现出真正的兴趣—和他一起玩耍、带他去散步、和他交谈,或者给他讲故事。但是,你必须像孩子那样全心全意地投入,否则你的一切行为都不起作用。
赢得孩子的信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貝 、
2018-08-15 22:44:58 摘录
父母经常抱怨孩子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可是,毫无生气且千篇一律的命令、责备和解释必然会导致无动于衷。
基于这一原因,你对孩子说话的语调有很大影响。你的表达方式越是生动自然,孩子就越能快速地注意到。暴躁的性情永远不能带给孩子乐于接受的心态。很多父母在与孩子谈话时都会使用一种沉闷、单调甚至刺耳的语调,这种语调要么导致孩子拒绝回应,要么他的回应明显意味着他想独自待着。同样地,成人经常尝试使用儿语,这只会令孩子感到厌烦;他认为这种方式荒唐可笑,也确实如此
激发孩子兴趣的说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部分 心理学背景
第一章
父母面临的处境/ 28
爱/焦虑/期望/要求/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母的
自卑感/父母是受害者/父母对教育有哪些了解/对
教育者进行教育/母亲的地位/父亲的地位/(外)
祖父母的地位
第二章
孩子面临的处境/ 56
人生计划/遗传/社会兴趣(或社会情怀)/社交
不安全感/自卑感和气馁/争取优越感/道德意识/家庭星座
第二部分 训练方法
第三章
有效方法/ 92
A. 维持秩序(家庭氛围/遵守内部的权利和义务/
一致性/果断/自然后果)
B. 避免冲突(观察和反思/克制/灵活性/ 激发兴
趣/赢得孩子的信任/缓解局势/撤离)
C. 鼓励(称赞/引导和指示/相互信任/用“可以”
代替“必须”/努力/揭示/儿童群体中的孩子)
D. 家庭会议
第四章
儿童训练中最常见的错误/ 154
娇纵孩子/没有爱/过度喜爱/收回感情/焦虑/吓
唬孩子/过度监督/说话过多/忽视/敦促/索取承
诺/“控制好自己”/报复/要求盲目服从/唠叨/
吹毛求疵/轻视/严酷/羞辱/体罚
第五章
特定的训练情形/ 214
产前调整/最初的经历/喂养/断奶/早期的肌动
活动/如厕训练/最初的独立/生活在成人的世界
中/玩耍/穿衣/说话/洗漱/饮食习惯/帮忙做家务/“被废黜”的孩子/孩子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开
始上学/暂时性的疾病/逆境/外部情形的变化/
不幸事故/家庭纠纷/“隐秘搭档”/性启蒙/通过
适龄的方式对待孩子/青春期/放松父母的束缚
第三部分 困难儿童
第六章
理解孩子/ 276
A. 寻求关注机制
积极—建设性方法(“模范”孩子/夸张的责任心/聪明的言辞)
积极—破坏性方法(炫耀/鲁莽冒失/“十万个为什么”/“可怕的小顽童”/不安定)
消极—建设性方法(过度依赖/虚荣)
消极—破坏性方法(羞怯/依赖与懒散/缺乏注意力和毅力/自我放纵和轻浮/焦虑和恐惧/饮食困难/语言障碍
B. 争取权力[不听话/倔强/发脾气/ 不良习惯(吮拇指、挖鼻孔、咬指甲)/手淫/撒谎/磨蹭]
C. 报复(偷窃/暴力与残酷/尿床)
D. 表现出能力不足(懒惰/愚蠢/“不足”/“粗暴”的消极)
E.病理反应(神经失调/精神失常/病态人格)
第七章
指导与再调整/404
案例分析
哭泣/恐惧/“跷跷板”兄弟/欺凌/“暴君”宝宝/
“可怕的孩子”/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智力迟钝/假迟钝
结论/458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部分 心理学背景
第一章
父母面临的处境/ 28
爱/焦虑/期望/要求/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母的
自卑感/父母是受害者/父母对教育有哪些了解/对
教育者进行教育/母亲的地位/父亲的地位/(外)
祖父母的地位
第二章
孩子面临的处境/ 56
人生计划/遗传/社会兴趣(或社会情怀)/社交
不安全感/自卑感和气馁/争取优越感/道德意识/家庭星座
第二部分 训练方法
第三章
有效方法/ 92
A. 维持秩序(家庭氛围/遵守内部的权利和义务/
一致性/果断/自然后果)
B. 避免冲突(观察和反思/克制/灵活性/ 激发兴
趣/赢得孩子的信任/缓解局势/撤离)
C. 鼓励(称赞/引导和指示/相互信任/用“可以”
代替“必须”/努力/揭示/儿童群体中的孩子)
D. 家庭会议
第四章
儿童训练中最常见的错误/ 154
娇纵孩子/没有爱/过度喜爱/收回感情/焦虑/吓
唬孩子/过度监督/说话过多/忽视/敦促/索取承
诺/“控制好自己”/报复/要求盲目服从/唠叨/
吹毛求疵/轻视/严酷/羞辱/体罚
第五章
特定的训练情形/ 214
产前调整/最初的经历/喂养/断奶/早期的肌动
活动/如厕训练/最初的独立/生活在成人的世界
中/玩耍/穿衣/说话/洗漱/饮食习惯/帮忙做家务/“被废黜”的孩子/孩子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开
始上学/暂时性的疾病/逆境/外部情形的变化/
不幸事故/家庭纠纷/“隐秘搭档”/性启蒙/通过
适龄的方式对待孩子/青春期/放松父母的束缚
第三部分 困难儿童
第六章
理解孩子/ 276
A. 寻求关注机制
积极—建设性方法(“模范”孩子/夸张的责任心/聪明的言辞)
积极—破坏性方法(炫耀/鲁莽冒失/“十万个为什么”/“可怕的小顽童”/不安定)
消极—建设性方法(过度依赖/虚荣)
消极—破坏性方法(羞怯/依赖与懒散/缺乏注意力和毅力/自我放纵和轻浮/焦虑和恐惧/饮食困难/语言障碍
B. 争取权力[不听话/倔强/发脾气/ 不良习惯(吮拇指、挖鼻孔、咬指甲)/手淫/撒谎/磨蹭]
C. 报复(偷窃/暴力与残酷/尿床)
D. 表现出能力不足(懒惰/愚蠢/“不足”/“粗暴”的消极)
E.病理反应(神经失调/精神失常/病态人格)
第七章
指导与再调整/404
案例分析
哭泣/恐惧/“跷跷板”兄弟/欺凌/“暴君”宝宝/
“可怕的孩子”/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智力迟钝/假迟钝
结论/458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部分 心理学背景
第一章
父母面临的处境/ 28
爱/焦虑/期望/要求/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母的
自卑感/父母是受害者/父母对教育有哪些了解/对
教育者进行教育/母亲的地位/父亲的地位/(外)
祖父母的地位
第二章
孩子面临的处境/ 56
人生计划/遗传/社会兴趣(或社会情怀)/社交
不安全感/自卑感和气馁/争取优越感/道德意识/家庭星座
第二部分 训练方法
第三章
有效方法/ 92
A. 维持秩序(家庭氛围/遵守内部的权利和义务/
一致性/果断/自然后果)
B. 避免冲突(观察和反思/克制/灵活性/ 激发兴
趣/赢得孩子的信任/缓解局势/撤离)
C. 鼓励(称赞/引导和指示/相互信任/用“可以”
代替“必须”/努力/揭示/儿童群体中的孩子)
D. 家庭会议
第四章
儿童训练中最常见的错误/ 154
娇纵孩子/没有爱/过度喜爱/收回感情/焦虑/吓
唬孩子/过度监督/说话过多/忽视/敦促/索取承
诺/“控制好自己”/报复/要求盲目服从/唠叨/
吹毛求疵/轻视/严酷/羞辱/体罚
第五章
特定的训练情形/ 214
产前调整/最初的经历/喂养/断奶/早期的肌动
活动/如厕训练/最初的独立/生活在成人的世界
中/玩耍/穿衣/说话/洗漱/饮食习惯/帮忙做家务/“被废黜”的孩子/孩子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开
始上学/暂时性的疾病/逆境/外部情形的变化/
不幸事故/家庭纠纷/“隐秘搭档”/性启蒙/通过
适龄的方式对待孩子/青春期/放松父母的束缚
第三部分 困难儿童
第六章
理解孩子/ 276
A. 寻求关注机制
积极—建设性方法(“模范”孩子/夸张的责任心/聪明的言辞)
积极—破坏性方法(炫耀/鲁莽冒失/“十万个为什么”/“可怕的小顽童”/不安定)
消极—建设性方法(过度依赖/虚荣)
消极—破坏性方法(羞怯/依赖与懒散/缺乏注意力和毅力/自我放纵和轻浮/焦虑和恐惧/饮食困难/语言障碍
B. 争取权力[不听话/倔强/发脾气/ 不良习惯(吮拇指、挖鼻孔、咬指甲)/手淫/撒谎/磨蹭]
C. 报复(偷窃/暴力与残酷/尿床)
D. 表现出能力不足(懒惰/愚蠢/“不足”/“粗暴”的消极)
E.病理反应(神经失调/精神失常/病态人格)
第七章
指导与再调整/404
案例分析
哭泣/恐惧/“跷跷板”兄弟/欺凌/“暴君”宝宝/
“可怕的孩子”/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智力迟钝/假迟钝
结论/458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如果这件事情你做不完,那就不要开始。
我倒是想看看你能完成多少。
你倒是容易尝试那件事!
即使你真的完成了,你还能做些什么?
你只不过想要炫耀一番!
最好去做你的功课—那还有点儿意义。
事情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容易
你以为所有事情都会那么容易?
你这是贪多嚼不烂。
我不认为你已经懂了。
你不会有坚持到底的精神。
你竞然对这么傻的事情感兴趣!
如果你能做成,别人早就做完了。
当孩子取得成功时:
那永远不会让你走得更远。
你离好学生还差得很远。
你以为自己飞得很高,但是肯定会有下滑。
那不过是初学者的运气而已。
运气多过智商。
瞎猫还能撞上死耗子呢。
当孩子不成功时:
看看浪费的钱!
你看,我当初说对了吧!
我比你聪明多了。
你真是笨手笨脚。
你什么时候都会出错。
只是看见你就足以令人恶心。
这些以及类似的语言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损害他的实际能力,但还是被草率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一个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所说的话。语言本是为了鼓励和帮助,而非烦人和抑制。
只有在完全平静的时候,你才能够进行建设性的交谈。否则,你的话语将产生暴力影响。如果发现孩子当时不易受到影响,你就必须停止说话。如果你或孩子在交谈中变得很激动,你应当知道是时候停止说话了。
决不要重复你已经说过的话,也不要告诉孩子他已经知道的事。(向孩子指出他的错误,这也是无用的语言,因为多数时候孩子已经知道自己犯错了。)如果你的评论在第一次不起作用,在第二次就是有害的—哪怕它起到了作用。重复令人恼火,而恼怒是不愉快的争吵的前奏。你应该少说话,多思考,并相应地付诸行动也就是说,让自然后果发挥作用。有时候当孩子做错事时,沉默不语比言辞激烈更令孩子印象深刻,因为沉默可以非常有力地表达不赞同的态度。
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采取特定的行动和行事方式。一种常见的徒劳做法是问孩子:“你为什么那样做?”当孩子回答“我不知道”时,父母往往会被激怒,但是多数时候确实如此。孩子跟随冲动行事,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动机。如果他诚实作答,为自己的行为解释,这些解释多是合理化和借口,并非真正的原因。不要问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你应该告诉他原因。关于他的目标以及行为目的等方面的信息对他有很大帮助。为了改变态度,他首先必须理解自己。任何与孩子相处的人都应当掌握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从而理解孩子面临的间题并且解读他们的
行为。
切勿在某些不当行为之后立刻进行讨论,此时孩子和成人都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
交谈始终应当情绪平和并基于事实。倘若过程中暗示着丝毫的批评和指责,则只会激起对抗,继而导致孩子充耳不闻时刻谨记,心理学可以作为极有帮助的工具,但也可以成为极具破坏力的武器。将心理学应用于惩罚和羞辱,这比身体虐待更具伤害性。为了讨论心理学方面的解读,你必须保持平和、友好,并选择亲密的时刻,使双方都能接受彼此的观点。无论某种心理学的解读多么正确,一旦通过挑衅的方式或者在错误的时间提出来,它所造成的影响要比徒劳无功更
加糟糕。
“为什么”和“目的是什么”之间的区别从表面看来似乎无关紧要,然而,它体现了强调过去与强调当前目标的显著差异。导致孩子形成当前某种态度的理由可能有一千个,但是他的行为目的只可能有一个。对于未经训练的人来说,寻找“为什么”只不过是猜测;认识到目的则意味着理解。
即使是心理学的解读也必须谨慎使用,一旦重复或者过度,就不再是揭示了。它们绝不能导致羞辱过轻视,也不应让孩子理解成挑剔和批评。避免明确说明,“你那样做是因为你想要…”更好的说法是表达模糊的推测“我怀疑你是不是不想要…有没有可能?”
应当将“必须”一词从你的词汇表中清除。它剥夺了孩子作为自由个体自愿采取行动并塑造自己命运的感觉。“可以”是自然秩序的表达;“必须”是个人权威的专制命令。这并非诡辩,也不是吹毛求疵。
最好避免负面的指令。你应当强调正确的做法,而不是一味禁止错误的做法。一点点友好的鼓励就会带来非常主动的回应,尤其是,如果你能指出孩子的成就与他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并说“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以此激发孩子的自尊以及对认可的渴望,这往往被证明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达到想要的结果。
打击孩子。最好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每一个新成就都是切切实实前进的一小步。如果你过于费心地引导,他很容易就认为这一任务对他而言太难,还会认为你怀疑他是否有能力完成。我们建议你只是帮助他开始,然后让他自己尝试直到取得预期的结果。
必须注意何时可以和孩子交谈。唯有当孩子处
于接受倾听的状态时,交谈才有价值。在孩子做错事之后立刻找他谈话,这样毫无用处,因为这个时候他要么叛逆,要么消沉。最佳的谈论时间是你和孩子单独聊天或散步过程中某个安静、沉思的时刻。睡前时间也是进行半小时亲密交谈的好机会。记住,如果缺少了友好和善意,指示和引导将完全不起作用。
在交谈中必须避免表现出高孩子一等。无论
在什么时候,也无论对他进行什么样的教导,你都必须明确,他需要学习的行为规则同样适用于其他所有人。在他眼里,你应当是希望帮助他解决问题且与他平等的一位伙伴。如果你说“来吧,我们一起做”,他就会更好地接受所有建议。但是这一合作精神不应误导你帮孩子推卸责任,它的作用仅仅在于缓和很多无法避免的令人不悦的场合。
坦诚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并无害处。
如果其他人可以做这件事,你也可以。
不冒险,无所得。
每个人都会犯错
没有人生来是完美的。
我们从错误中学习。
熟能生巧。
事情比你想象的简单。
一次撞击不足以击倒一棵橡树。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万事开头难。
不要放弃。
不要让自己泄气。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你一定会有一些失误。
无论如何都要试几次,然后你就会做得更好。
如果你足够渴望,你就可以做到。
困难注定会被征服。
任务越难,你从中的收获就越大。
绝扮演这一角色,孩子往往可以克服他的无力或弱点并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个拒绝服从的孩子通常比较专横。他已经为抵抗施加于自己的任何压力做好准备,而且非常擅长强迫父母按照他的想法行事,而不是屈服于父母的意愿。因此,强迫孩子服从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反之,如果父母能够注意到不屈服于孩子,孩子就可以学习到强迫是无用的。
发脾气将大大地扼杀为人父母者最用心良苦的努力。让孩子独自待着,这是纠正类似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没有了观众,就没有人对此感到害怕或在意,那么再精彩的发脾气都是毫无价值的。
从冲突中撤离,最好是进到洗手间并把自己反锁在里
面,直至风平浪静,如此一来,母亲就可以有力地促进家庭的和谐。如果母亲感到无计可施,无法再控制自己或者“难以忍受”,我们尤其建议使用这一策略性的撤退。在大发雷霆并置身其中之前,她始终可以用一扇门将自己与孩子分开。在主动撤离之后,当她再次出现时,她仍然可以做自己
想要成为并应当成为的那个友好而温暖的人。
无论孩子多么闷闷不乐、顽固或叛逆,你始终可以保
持平静和友好。这是所有父母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温暖的话语、表达同情和理解,这经常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孩子受压抑的反抗和愤怒转化为抽泣和眼泪。因为在很多时候,傲慢、粗鲁、反抗和固执只不过是为了掩饰受伤害、被忽视和孤独的感受而已。
孩子们的觉察能力非常强。他们可以轻松区分空洞的夸赞和真正的善意,并且快速识别谁才是他们真正的朋友。(也许你认为自己一直是孩子的朋友,而事实上你对他的态度经常不自觉地充满恶意和敌意。)
因此,你必须始终保持友好的语调。倘若不能在这些情形中保持友好的态度,你就很难促进孩子的发展。你的任何做法都只会令孩子的对抗加剧。基于这一原因,你有必要避免个人的谴责或惩罚,允许孩子从不当行为的后果中学习,这些后果完全符合逻辑且不含个人色彩。苛刻的语言必定会使孩子反感。
最容易赢得孩子的方式是对他和他的事情表现出真正的兴趣—和他一起玩耍、带他去散步、和他交谈,或者给他讲故事。但是,你必须像孩子那样全心全意地投入,否则你的一切行为都不起作用。
基于这一原因,你对孩子说话的语调有很大影响。你的表达方式越是生动自然,孩子就越能快速地注意到。暴躁的性情永远不能带给孩子乐于接受的心态。很多父母在与孩子谈话时都会使用一种沉闷、单调甚至刺耳的语调,这种语调要么导致孩子拒绝回应,要么他的回应明显意味着他想独自待着。同样地,成人经常尝试使用儿语,这只会令孩子感到厌烦;他认为这种方式荒唐可笑,也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