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得几个字

89篇温馨逗趣之作,涵盖台版《认得几个字》+《送给孩子的字》 最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渊博深厚的文字学和历史知识,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加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言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张大春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定价:46.00
  • ISBN:7208086974
79 反
  • 季浅阑
    2021-03-22 14:50:09 摘录
    反、在中国人安于现实的常情里,不是什么好字,给人的第一即像是翻转叛违、背离甚至怪悖。这个指事字以右边的“又”(即“手”)为基础,而左边的“厂”则表述了手的状态,是一种“翩翻”的状貌,也就是说,这是一只翻覆反转的手,翻云覆雨手。
    讲究的文字学者还会纠正我们,“反”字的第一笔是横划,不可以写成斜划参考金文、小篆可以得知,“厂”的确都写成了九十度,规矩得像个三角板上的直角。倘或如此,那么“翩翻”之义又是怎么从那直角里生出来的呢?这个疑点很明显,归纳此字部首于“厂”部,可能只是因为字形同化而然,但是究其原委,可能还得寻绎甲骨文的痕迹。
    在更早出现的甲骨文里,“反”字左边的两笔呈现的是大约一百五十度的钝角,比直角要大得多,看似是被右边那只手折得稍微弯曲的一根树枝。那么请容我跟文字学家的惯解唱个反调:这个字原来用手将“|“(读若“滚”)折回的意思。易言之,“反”的本意不是手的翩翻,而是要用手去翻转那原本向上生长的(植物),使其“归于本”。所以《礼记·乐记》上有这样的话:“反情以和其志。”注曰:“反,犹本也。”这里甚至已经直指“反”字即是“本”字。而“反”字在《左传》、《国语》、《史记》之中也都有“还”“回复”、“回报的意思。试看,强加人力于向上生长之物,使之反于本,的确有违乎自然的物性,这才衍生出叛违、背离甚至怪悖等意义来的。有趣的是,“造反”——一个看来是违逆其本国国家意志的语词,居然是从一个回返于本的意象上演化出来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