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得几个字

89篇温馨逗趣之作,涵盖台版《认得几个字》+《送给孩子的字》 最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渊博深厚的文字学和历史知识,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加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言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张大春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定价:46.00
  • ISBN:7208086974
85 玉
  • 季浅阑
    2021-03-30 19:42:25 摘录
    甲骨文“玉”字像个上出头、下出尾的“王”,与今天我们写的“丰”字差似,惟第一横划比较平齐。到了金文和小篆,“玉”字上下不出头了,还是写成“王”,像是笔画均匀齐整的几何图形。文字学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古人佩玉,大多不只佩一块,这样写,正是佩挂了一串玉石的侧视图,造字的原则是象形。
    至于“王”字,原先在甲骨文中,明明是一个人站立在一横划上,强调他的地位。直到金文出现,我们才发现这高高在上的人也被简化成三横一竖了。
    三条横划还有旁的意思:从老古人的宇宙观来看,这三划象征的是“天地人”。用一根竖划“1”通达天地人三者,谓之“上下通”,以成就“王”的职掌和威权。这么一来,原本字形中不加点的字和“以ㄧ贯三”的“王”字就没有区别了。有的文字学家提醒我们在部分金文和石鼓文里,王字的三划并不是均匀排列的,中间的一横比较贴近顶上的一横,这象征作为王的人“法天”——向天提升、向天学习。这样不就把两个字的字形区别开来了吗?
    可惜的是,用字的人不会像解字的人一样想那么多,用字的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以最简单的手法区别两个多个形体过于接近的字于是,“玉”字旁边加上了点。举例来说,在古陶器文字里,我们会看见左右各加写一撇的“玉”,有的加在下方的两横之间,也有的加在上方的两横之间。到了汉代的隶书以后,这个点时而只加在右上角或者右下角,便成为后来我们常见的“玉”字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