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别永远伤在童年
最有效的自我发掘历程,重建人生的心契机 ·你是否总是与周围的人无法友好相处? ·你是否在婚恋中总是重复扮演受伤害的那一方? ·你是否总是缺乏安全感,却变成了控制狂? ·你
……
[ 展开全部 ]
是否对过去的事情无法释怀? ·你是否害怕别人发现真正的自己? ·你是否焦虑、压抑、沮丧、不安…… 世界级心理大师约翰•布雷萧在书中告诉你,虽然你已经是成年人,但是童年的一些经历,比如被忽略、被误解、被伤害,会对你一生的性格、心理和行为造成影响。而这一切你可能并不自知。本书通过数十个经典案例和方法,教你了解、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找到人生幸福的方法。
[ 收起 ]
作者:(美)约翰·布雷萧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凤凰阿歇特
定价:35.00元
ISBN:754473692X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5章寻回幼儿期的自我
零度沸腾
2018-02-10 01:41:30 摘录
受伤小孩在幼儿阶段的成长失常可以归纳如下:
心灵创伤:对“我是”意识的否定。你不可以做自己。心灵创伤通常始这个年纪。
有害的羞耻感。有害的羞耻感告诉你,你一无是处。你感受的、做的和想的全都是错的。你是一个有缺陷的人。
侵犯行为的倾向增强。缺乏管教会导致侵犯行为。一个人侵犯他人时,就是不计后果地想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强道性地过度控制。由于过度适应,你的内在小孩成了一个处处讨好人的照顾者。你渐渐变得恪守教条,对自己和他人都挑剔、专断。
瘾癖。你的内在小孩不会说“不"。你染上酗酒、暴食、挥霍或纵欲等瘾癖。
孤僻。你的内在小孩自我隔绝、孤独无依,只有这样他才感到有些许边界。不与人交往,也就不会受到伤害。
缺乏平衡。由于内在小孩没有学会在收与放之间保持平衡,所以你:(1)要么吝于付出金钱、情感、表扬或爱;要么野性、疯狂,完全没有控制地给出一切,包括自己。缺乏平衡会导致你(2)要么过度控制儿女,即刻板地管教;要么一点都不限制他们,即过度放任而且张弛无度,在养育方法上完全不知一以贯之。由于不具备反依赖技巧,你会有(3)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要么与人纠结不清、落入陷阱,要么处于隔绝与孤独之中。
虽然幼儿阶段并非你的内在小孩接受家庭系统角色的时期,但此时得到的对待依然为你将来选择角色形成了一定的倾向性。我由于遭到遗弃并体验
到分离和愤怒,后来就形成了讨好人和照顾人的倾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零度沸腾
2018-02-10 01:36:27 摘录
成长失常
在这个阶段,尤其重要的是,父母要有严格的边界;同样重要的,是父母也要有很强的意志力。正如之前谈到的,意志力是形成严格边界的一种自我潜能。意志力让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在适当场合(有人把手提箱放在你的帽子上时),以表达情绪来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它还帮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说“不"。最重要的是,意志力需建立在良好的平衡意识的基础上。
有的父母本身就是成年小孩,没有很好的平衡意识。他们要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说“不”,要么就总是说“不”。有时候他们自相矛盾,刚说了“是”,
然后又说“不"。这对他们养育的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我在幼儿阶段时,学会了以过度克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成了一个绝对听话的小男孩,是妈妈的“小帮手”和奶奶的“好孩子”,我成了过度适应
的一个人,我的的自主意识被压制了。
一旦我试图表达属于自我的其他部分——愤怒、捣乱、大笑等,我就感到羞耻。我小时候的排便训练一定是一场噩梦!多年来我都怕上卫生间,因为我觉得所有人都可能知道我干什么去了。
我的母亲是被责任束缚的人,是一个过度调适的好女人、好妻子、好母亲。感上天给我一位这么有责任感的母亲,否则我不可能熬得过去。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盯着不放比放任不管要好。但是,责任的问题在于它是刻板、专断、吹毛求疵的。吹毛求疵、被责任束缚的道德观会培养出有羞耻
感、自卑心态的孩子。
被责任末缚的人会觉得没有快乐的权利。责任感过重的母亲厌恶快乐做她喜欢的事会让她产生罪恶感。责任还会让人陷入“行为"。正如玛利恩·伍德曼所说:“对一些已经训练好自己做事的完美主义者来说,‘闲着简直就是‘死去的委婉说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零度沸腾
2018-02-10 01:31:30 摘录
健康的羞耻感只是一种受到限制的情感,使我们可以人性化、可以不完美。
羞耻感不需要太多,只要足以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神即可。尼采说。盖耻守护心灵。怀疑意识能防止我们从二楼往下跳,让我们为心灵装上防护栏,以保证我们的安全。
健康的意志力是这一阶段的目标,使我们得以形成行为能力。“无规矩不成方”,规矩也是收与放之间的一种平衡。有人曾说,自由女神佩戴的面具中,最神秘的就是规矩。我们需要规矩,才能够自由。没有健康的意志力,我们就没有规矩,不知道如何恰当地收或放。我们要么放得不对(违法},要么收得不对(敛财、过度控制、偏执或强迫症)。人只要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收,在忠诚和爱情方面就靠得住;只要学会了如何恰当地放,在人生的转折面前就能只是稍作缅怀,随即继续上路。
除了平衡的意志力之外,健康的自主性带来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获得对象恒常性"。即孩子到了三岁时,就要懂得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不美,自己也不完美。健康的羞耻意识有助于孩子理解这一点。“爸爸、妈妈也是人,不会总按我的想法做事,或者我想要什么就给我什么。他们设定约束,常常会让我不高兴。但是,那就是我学会平衡的方式。”对象恒常性让孩子能以“世事本不完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当孩子意识到,同样的父母,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有时又会把快乐拿走,哪怕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既好又坏,但他们依然恒常。孩子还需要懂得,自己有两极性:有些日子会快乐,有些日子会悲伤。但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自己始终还是同一个人。没有学会这一点的人,以及内在小孩受伤的成年人,行为上倾向于刻板、绝对化,思想上容易走极端,要么全是,要么全不是。
孩子在获得独立之时,开始树立边界。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幼儿经常会说“那是我的”,他必须
这样才知道什么属于自己,什么属于别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零度沸腾
2018-02-10 01:26:11 摘录
18个月~3岁年龄段。这个阶段称为分离期,是以抵触的情感纽带为特点的反依赖阶段。在抵触的情感纽带作用下,孩子会说不”“让我来做”。以及“我不要”之类的话,尤其是在应对父母的要求时会这么说。他不愿服从指挥,但又总是待在父母的视线之内。这时孩子依然受情感纽带束缚,但是他必须反对父母,这样才能与父母分离,做他自己。这种分离过程被称为“第二次诞生”或“心理诞生”,标志着“我是”意识
的开始建立。
现在,孩子通过试探自己的各种能力,开始探索周围环境,最终发现自己是谁。
自然的生命火花使孩子做自己,并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最初,孩子不懂得情感平衡,他们的自主冲动是过激反应。他们还没有试探过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想容易像绝对论者,行为可能像“小独裁者”,得不到满足就乱发脾气。他们需要父母坚定又耐心,需要父母帮助设定与他们年龄相符的约束。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父母双方都在。有时,妈妈搞不定他,需要歇一口气。这时,爸爸就要帮助妈妈,给孩子设立健康的约束。爸爸象征个人主义,而妈妈则象征海纳百川。
父母双方都要以身作则,示范如何健康地表达愤怒,如何巧妙地化解矛盾。矛盾的解决对于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至关重要。孩子需要看到父母能够
解决自已的矛盾。需要看到父母双方处在诚实的关系中,并能表达真正的感受,解决分歧。
孩子也需要表达自己的独立性,探索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起初,他们要求一切都感觉良好、快乐。一旦父母介入并设定约束,矛盾就会发生。必须让孩子知道,他可以生爸爸、妈妈的气,但是爸爸、妈妈依然不会离开他。孩子必须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明白不可能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孩子还需要明白,“不”是有后果的,不可能选了这样又选那样,比如全家人商量是否去游泳时,不能先说“不去”,发现全家都要去时又反悔说“要去"。这些教训是孩子在幼儿期要学会的,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形成了羞耻感和怀疑意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零度沸腾
2018-02-10 01:18:1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言
鲁迪·雷夫林的故事
一、对不起,内在小孩
导言
第1章童年创伤怎样影响你的一生
受伤的内在小孩问卷
第2章内在小孩是怎样受的伤
温柔小精灵的故事
二、回来吧,内在小孩
导言
第3章清理童年的创伤
第4章遇见婴儿期的自我
第5章寻回幼儿期的自我
第6章找到学前期的自我
第7章寻回学龄期的自我
第8章创造新的青春期
三、我爱你,内在小孩
导言
第9章用成年的力量呵护内在小孩
第10章让内在小孩的需求得到释放
第11章保护受伤的内在小孩
第12章简单易行的疗愈练习
四、谢谢你,内在小孩
导言
第13章创造力回来了
第14章神奇小孩的顿悟
结语回家!
致谢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言
鲁迪·雷夫林的故事
一、对不起,内在小孩
导言
第1章童年创伤怎样影响你的一生
受伤的内在小孩问卷
第2章内在小孩是怎样受的伤
温柔小精灵的故事
二、回来吧,内在小孩
导言
第3章清理童年的创伤
第4章遇见婴儿期的自我
第5章寻回幼儿期的自我
第6章找到学前期的自我
第7章寻回学龄期的自我
第8章创造新的青春期
三、我爱你,内在小孩
导言
第9章用成年的力量呵护内在小孩
第10章让内在小孩的需求得到释放
第11章保护受伤的内在小孩
第12章简单易行的疗愈练习
四、谢谢你,内在小孩
导言
第13章创造力回来了
第14章神奇小孩的顿悟
结语回家!
致谢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言
鲁迪·雷夫林的故事
一、对不起,内在小孩
导言
第1章童年创伤怎样影响你的一生
受伤的内在小孩问卷
第2章内在小孩是怎样受的伤
温柔小精灵的故事
二、回来吧,内在小孩
导言
第3章清理童年的创伤
第4章遇见婴儿期的自我
第5章寻回幼儿期的自我
第6章找到学前期的自我
第7章寻回学龄期的自我
第8章创造新的青春期
三、我爱你,内在小孩
导言
第9章用成年的力量呵护内在小孩
第10章让内在小孩的需求得到释放
第11章保护受伤的内在小孩
第12章简单易行的疗愈练习
四、谢谢你,内在小孩
导言
第13章创造力回来了
第14章神奇小孩的顿悟
结语回家!
致谢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心灵创伤:对“我是”意识的否定。你不可以做自己。心灵创伤通常始这个年纪。
有害的羞耻感。有害的羞耻感告诉你,你一无是处。你感受的、做的和想的全都是错的。你是一个有缺陷的人。
侵犯行为的倾向增强。缺乏管教会导致侵犯行为。一个人侵犯他人时,就是不计后果地想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强道性地过度控制。由于过度适应,你的内在小孩成了一个处处讨好人的照顾者。你渐渐变得恪守教条,对自己和他人都挑剔、专断。
瘾癖。你的内在小孩不会说“不"。你染上酗酒、暴食、挥霍或纵欲等瘾癖。
孤僻。你的内在小孩自我隔绝、孤独无依,只有这样他才感到有些许边界。不与人交往,也就不会受到伤害。
缺乏平衡。由于内在小孩没有学会在收与放之间保持平衡,所以你:(1)要么吝于付出金钱、情感、表扬或爱;要么野性、疯狂,完全没有控制地给出一切,包括自己。缺乏平衡会导致你(2)要么过度控制儿女,即刻板地管教;要么一点都不限制他们,即过度放任而且张弛无度,在养育方法上完全不知一以贯之。由于不具备反依赖技巧,你会有(3)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要么与人纠结不清、落入陷阱,要么处于隔绝与孤独之中。
虽然幼儿阶段并非你的内在小孩接受家庭系统角色的时期,但此时得到的对待依然为你将来选择角色形成了一定的倾向性。我由于遭到遗弃并体验
到分离和愤怒,后来就形成了讨好人和照顾人的倾向。
在这个阶段,尤其重要的是,父母要有严格的边界;同样重要的,是父母也要有很强的意志力。正如之前谈到的,意志力是形成严格边界的一种自我潜能。意志力让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在适当场合(有人把手提箱放在你的帽子上时),以表达情绪来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它还帮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说“不"。最重要的是,意志力需建立在良好的平衡意识的基础上。
有的父母本身就是成年小孩,没有很好的平衡意识。他们要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说“不”,要么就总是说“不”。有时候他们自相矛盾,刚说了“是”,
然后又说“不"。这对他们养育的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我在幼儿阶段时,学会了以过度克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成了一个绝对听话的小男孩,是妈妈的“小帮手”和奶奶的“好孩子”,我成了过度适应
的一个人,我的的自主意识被压制了。
一旦我试图表达属于自我的其他部分——愤怒、捣乱、大笑等,我就感到羞耻。我小时候的排便训练一定是一场噩梦!多年来我都怕上卫生间,因为我觉得所有人都可能知道我干什么去了。
我的母亲是被责任束缚的人,是一个过度调适的好女人、好妻子、好母亲。感上天给我一位这么有责任感的母亲,否则我不可能熬得过去。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盯着不放比放任不管要好。但是,责任的问题在于它是刻板、专断、吹毛求疵的。吹毛求疵、被责任束缚的道德观会培养出有羞耻
感、自卑心态的孩子。
被责任末缚的人会觉得没有快乐的权利。责任感过重的母亲厌恶快乐做她喜欢的事会让她产生罪恶感。责任还会让人陷入“行为"。正如玛利恩·伍德曼所说:“对一些已经训练好自己做事的完美主义者来说,‘闲着简直就是‘死去的委婉说法。
羞耻感不需要太多,只要足以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神即可。尼采说。盖耻守护心灵。怀疑意识能防止我们从二楼往下跳,让我们为心灵装上防护栏,以保证我们的安全。
健康的意志力是这一阶段的目标,使我们得以形成行为能力。“无规矩不成方”,规矩也是收与放之间的一种平衡。有人曾说,自由女神佩戴的面具中,最神秘的就是规矩。我们需要规矩,才能够自由。没有健康的意志力,我们就没有规矩,不知道如何恰当地收或放。我们要么放得不对(违法},要么收得不对(敛财、过度控制、偏执或强迫症)。人只要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收,在忠诚和爱情方面就靠得住;只要学会了如何恰当地放,在人生的转折面前就能只是稍作缅怀,随即继续上路。
除了平衡的意志力之外,健康的自主性带来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获得对象恒常性"。即孩子到了三岁时,就要懂得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不美,自己也不完美。健康的羞耻意识有助于孩子理解这一点。“爸爸、妈妈也是人,不会总按我的想法做事,或者我想要什么就给我什么。他们设定约束,常常会让我不高兴。但是,那就是我学会平衡的方式。”对象恒常性让孩子能以“世事本不完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当孩子意识到,同样的父母,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有时又会把快乐拿走,哪怕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既好又坏,但他们依然恒常。孩子还需要懂得,自己有两极性:有些日子会快乐,有些日子会悲伤。但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自己始终还是同一个人。没有学会这一点的人,以及内在小孩受伤的成年人,行为上倾向于刻板、绝对化,思想上容易走极端,要么全是,要么全不是。
孩子在获得独立之时,开始树立边界。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幼儿经常会说“那是我的”,他必须
这样才知道什么属于自己,什么属于别人。
的开始建立。
现在,孩子通过试探自己的各种能力,开始探索周围环境,最终发现自己是谁。
自然的生命火花使孩子做自己,并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最初,孩子不懂得情感平衡,他们的自主冲动是过激反应。他们还没有试探过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想容易像绝对论者,行为可能像“小独裁者”,得不到满足就乱发脾气。他们需要父母坚定又耐心,需要父母帮助设定与他们年龄相符的约束。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父母双方都在。有时,妈妈搞不定他,需要歇一口气。这时,爸爸就要帮助妈妈,给孩子设立健康的约束。爸爸象征个人主义,而妈妈则象征海纳百川。
父母双方都要以身作则,示范如何健康地表达愤怒,如何巧妙地化解矛盾。矛盾的解决对于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至关重要。孩子需要看到父母能够
解决自已的矛盾。需要看到父母双方处在诚实的关系中,并能表达真正的感受,解决分歧。
孩子也需要表达自己的独立性,探索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起初,他们要求一切都感觉良好、快乐。一旦父母介入并设定约束,矛盾就会发生。必须让孩子知道,他可以生爸爸、妈妈的气,但是爸爸、妈妈依然不会离开他。孩子必须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明白不可能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孩子还需要明白,“不”是有后果的,不可能选了这样又选那样,比如全家人商量是否去游泳时,不能先说“不去”,发现全家都要去时又反悔说“要去"。这些教训是孩子在幼儿期要学会的,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形成了羞耻感和怀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