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永远伤在童年

最有效的自我发掘历程,重建人生的心契机 ·你是否总是与周围的人无法友好相处? ·你是否在婚恋中总是重复扮演受伤害的那一方? ·你是否总是缺乏安全感,却变成了控制狂? ·你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约翰·布雷萧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凤凰阿歇特
  • 定价:35.00元
  • ISBN:754473692X
第5章寻回幼儿期的自我
  • 零度沸腾
    2018-02-10 01:41:30 摘录
    受伤小孩在幼儿阶段的成长失常可以归纳如下:

    心灵创伤:对“我是”意识的否定。你不可以做自己。心灵创伤通常始这个年纪。

    有害的羞耻感。有害的羞耻感告诉你,你一无是处。你感受的、做的和想的全都是错的。你是一个有缺陷的人。

    侵犯行为的倾向增强。缺乏管教会导致侵犯行为。一个人侵犯他人时,就是不计后果地想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强道性地过度控制。由于过度适应,你的内在小孩成了一个处处讨好人的照顾者。你渐渐变得恪守教条,对自己和他人都挑剔、专断。

    瘾癖。你的内在小孩不会说“不"。你染上酗酒、暴食、挥霍或纵欲等瘾癖。

    孤僻。你的内在小孩自我隔绝、孤独无依,只有这样他才感到有些许边界。不与人交往,也就不会受到伤害。

    缺乏平衡。由于内在小孩没有学会在收与放之间保持平衡,所以你:(1)要么吝于付出金钱、情感、表扬或爱;要么野性、疯狂,完全没有控制地给出一切,包括自己。缺乏平衡会导致你(2)要么过度控制儿女,即刻板地管教;要么一点都不限制他们,即过度放任而且张弛无度,在养育方法上完全不知一以贯之。由于不具备反依赖技巧,你会有(3)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要么与人纠结不清、落入陷阱,要么处于隔绝与孤独之中。


    虽然幼儿阶段并非你的内在小孩接受家庭系统角色的时期,但此时得到的对待依然为你将来选择角色形成了一定的倾向性。我由于遭到遗弃并体验
    到分离和愤怒,后来就形成了讨好人和照顾人的倾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零度沸腾
    2018-02-10 01:36:27 摘录
    成长失常
    在这个阶段,尤其重要的是,父母要有严格的边界;同样重要的,是父母也要有很强的意志力。正如之前谈到的,意志力是形成严格边界的一种自我潜能。意志力让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在适当场合(有人把手提箱放在你的帽子上时),以表达情绪来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它还帮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说“不"。最重要的是,意志力需建立在良好的平衡意识的基础上。

    有的父母本身就是成年小孩,没有很好的平衡意识。他们要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说“不”,要么就总是说“不”。有时候他们自相矛盾,刚说了“是”,
    然后又说“不"。这对他们养育的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我在幼儿阶段时,学会了以过度克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成了一个绝对听话的小男孩,是妈妈的“小帮手”和奶奶的“好孩子”,我成了过度适应
    的一个人,我的的自主意识被压制了。

    一旦我试图表达属于自我的其他部分——愤怒、捣乱、大笑等,我就感到羞耻。我小时候的排便训练一定是一场噩梦!多年来我都怕上卫生间,因为我觉得所有人都可能知道我干什么去了。


    我的母亲是被责任束缚的人,是一个过度调适的好女人、好妻子、好母亲。感上天给我一位这么有责任感的母亲,否则我不可能熬得过去。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盯着不放比放任不管要好。但是,责任的问题在于它是刻板、专断、吹毛求疵的。吹毛求疵、被责任束缚的道德观会培养出有羞耻
    感、自卑心态的孩子。

    被责任末缚的人会觉得没有快乐的权利。责任感过重的母亲厌恶快乐做她喜欢的事会让她产生罪恶感。责任还会让人陷入“行为"。正如玛利恩·伍德曼所说:“对一些已经训练好自己做事的完美主义者来说,‘闲着简直就是‘死去的委婉说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零度沸腾
    2018-02-10 01:31:30 摘录
    健康的羞耻感只是一种受到限制的情感,使我们可以人性化、可以不完美。
    羞耻感不需要太多,只要足以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神即可。尼采说。盖耻守护心灵。怀疑意识能防止我们从二楼往下跳,让我们为心灵装上防护栏,以保证我们的安全。

    健康的意志力是这一阶段的目标,使我们得以形成行为能力。“无规矩不成方”,规矩也是收与放之间的一种平衡。有人曾说,自由女神佩戴的面具中,最神秘的就是规矩。我们需要规矩,才能够自由。没有健康的意志力,我们就没有规矩,不知道如何恰当地收或放。我们要么放得不对(违法},要么收得不对(敛财、过度控制、偏执或强迫症)。人只要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收,在忠诚和爱情方面就靠得住;只要学会了如何恰当地放,在人生的转折面前就能只是稍作缅怀,随即继续上路。

    除了平衡的意志力之外,健康的自主性带来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获得对象恒常性"。即孩子到了三岁时,就要懂得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不美,自己也不完美。健康的羞耻意识有助于孩子理解这一点。“爸爸、妈妈也是人,不会总按我的想法做事,或者我想要什么就给我什么。他们设定约束,常常会让我不高兴。但是,那就是我学会平衡的方式。”对象恒常性让孩子能以“世事本不完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当孩子意识到,同样的父母,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有时又会把快乐拿走,哪怕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既好又坏,但他们依然恒常。孩子还需要懂得,自己有两极性:有些日子会快乐,有些日子会悲伤。但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自己始终还是同一个人。没有学会这一点的人,以及内在小孩受伤的成年人,行为上倾向于刻板、绝对化,思想上容易走极端,要么全是,要么全不是。

    孩子在获得独立之时,开始树立边界。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幼儿经常会说“那是我的”,他必须
    这样才知道什么属于自己,什么属于别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零度沸腾
    2018-02-10 01:26:11 摘录
    18个月~3岁年龄段。这个阶段称为分离期,是以抵触的情感纽带为特点的反依赖阶段。在抵触的情感纽带作用下,孩子会说不”“让我来做”。以及“我不要”之类的话,尤其是在应对父母的要求时会这么说。他不愿服从指挥,但又总是待在父母的视线之内。这时孩子依然受情感纽带束缚,但是他必须反对父母,这样才能与父母分离,做他自己。这种分离过程被称为“第二次诞生”或“心理诞生”,标志着“我是”意识
    的开始建立。
    现在,孩子通过试探自己的各种能力,开始探索周围环境,最终发现自己是谁。


    自然的生命火花使孩子做自己,并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最初,孩子不懂得情感平衡,他们的自主冲动是过激反应。他们还没有试探过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想容易像绝对论者,行为可能像“小独裁者”,得不到满足就乱发脾气。他们需要父母坚定又耐心,需要父母帮助设定与他们年龄相符的约束。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父母双方都在。有时,妈妈搞不定他,需要歇一口气。这时,爸爸就要帮助妈妈,给孩子设立健康的约束。爸爸象征个人主义,而妈妈则象征海纳百川。


    父母双方都要以身作则,示范如何健康地表达愤怒,如何巧妙地化解矛盾。矛盾的解决对于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至关重要。孩子需要看到父母能够
    解决自已的矛盾。需要看到父母双方处在诚实的关系中,并能表达真正的感受,解决分歧。

    孩子也需要表达自己的独立性,探索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起初,他们要求一切都感觉良好、快乐。一旦父母介入并设定约束,矛盾就会发生。必须让孩子知道,他可以生爸爸、妈妈的气,但是爸爸、妈妈依然不会离开他。孩子必须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明白不可能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孩子还需要明白,“不”是有后果的,不可能选了这样又选那样,比如全家人商量是否去游泳时,不能先说“不去”,发现全家都要去时又反悔说“要去"。这些教训是孩子在幼儿期要学会的,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形成了羞耻感和怀疑意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零度沸腾
    2018-02-10 01:18:1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