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乐的困惑

《纵乐的困惑》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也是海外汉学的经典之作,曾获得2000年的列文森奖。 明中晚期的中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变革,商业的蓬勃发展,促使社会、文化发生一系列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卜正民
  • 出版社: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定价:CNY 49.80
  • ISBN:7549587507
贫富差距 / 090
  • 麦兜史努比
    2018-04-28 20:56:57 摘录
    田中正俊对1448—1449年起义进行分析,随后得出结论:起义的失败是由于邓茂七过分坚持要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谈判,而到明朝统治的第一个世纪末时,这一政权已无意于保护耕种者免受地方官员和地主的压迫。为了表明他对皇帝的忠诚,邓茂七在应该进一步扩大军事优势的时候没有及时发动主动进攻,他还幻想着,维护地方利益的正义要求会得到明朝政府的保护。在田中看来,邓茂七应该迅速控制交通动脉,为进一步斗争建立起广泛的地方根据地,阻止政府军的侵入,使地方豪强无法调用他们的人力物力对起义军组织进行反扑。尽管起义失败了,田中仍将邓茂七起义看作第一次反对租佃制的阶级关系的农民起义,它有别于历史上夺富济贫的政治性斗争。因此,这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以阶级为基础的“农民战争”。
    十五世纪四十年代这场战争燃烧了整个福建山区,这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对白银需求的增长,地主和佃农关系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佃农不再愿意将他们与地主的关系看作个人依附关系,这种关系的标志之一就是佃农负有为地主供应“冬生”的义务。现在它已成为一种纯粹的契约性关系:一种除了租佃契约中规定的内容外不应再有任何额外要求的经济协议关系。随着佃农对地主以往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封建领主性义务进行反抗,有明一代租佃关系的人身依附色彩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地主开始抱怨:拥有好土地不如拥有好佃户。赋税征收的舍人税地加速了人身依附的松弛化。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以白银为量度的更为纯粹的经济关系,将决定中国社会的权力等级结构。
    佃户越来越高傲还有这样的原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