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历史评论(第6辑)

《东方历史评论(第6辑)》以中日关系为主轴,作者阵容强大,涵盖葛兆光(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辻康吾(日本独协大学教授)、约翰•道尔(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拉纳•米特(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许知远 主编 刘柠 客座主编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定价:32.00
  • ISBN:7549563241
备受历史折腾的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 /辻康吾
  • 麦兜史努比
    2018-12-21 12:35:39 摘录
    无论“文革”的实态如何,或者对中国实态的理解如何,当时在包括日本在内的部分国家,对那些对资本主义体制感到某种闭塞感的人来说,“文革”带有某种“脱管理社会”的启示,因而受到追捧。也出版了很多图书,从革命论到哲学类等,不一而足。包括东京在内,在世界各地的校园骚乱(Campus Riot)中,与切·格瓦拉像一起高举的,是毛泽东的肖像,此情此景,记忆犹新。毛式制服(Mao Look)风靡国际时装界,也是这个时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麦兜史努比
    2018-12-21 12:34:12 摘录
    应该看到二战后,日本社会存在两种潮流:一是主要占领国美国所主导的日本民主化思潮,另一种是试图描绘新的世界图景的社会主义思潮。尽管这两股潮流在对日本帝国(军国)主义的批判上是一致的,但在冷战体制下,是作为完全不同的对立抗争思潮,走过了复杂的轨迹。这种矛盾的象征,便是战败后不久即被释放、称联合国军为“解放军”的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德田球一,五年后复遭“红色清洗”(Red Purge)的事件。而战后日本的中国研究,正处于这种剧烈的动荡之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麦兜史努比
    2018-12-21 12:22:23 摘录
    多数日本人并未意识到与中国真的打过仗、打输了。这种历史感觉的不一致性,在1972年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交涉中,也未曾消解。两国所承认终结者,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所谓“战争状态”和“不正常状态”的终结,对国家的胜败,则完全没有触及。其理由在此先不谈,但众多的日本人在邦交正常化阶段,尽管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正常化”本身欢迎热烈,但并没有明确认识到,作为国家的日本是中国的“战败国”。对日本人来说,日中战争好像是一场有“敌人”却没有“敌国”的不可思议的战争。另一方面,就中国而言,虽然一向认为日本是曾经的“敌国”,中国是“战胜国”,但正如所谓“惨胜”的说法所传达的那样,中国抗战的“胜利”是胜利感大打折扣的胜利。当然,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对“友好”的一味强调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其后的历史教育中,“战胜国”宣传归宣传,但在“丑化”对手的抗日电影中,那种作为“胜者”的喜悦,终究是无法翻过头来体验的。
    对很多日本人来说,如果说对现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所亏欠的话,与其说是作为国家层面的“败者”,毋宁说如《日中联合声明》中所写的那样,是对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下的地域的人们——即“中国国民”所造成的损害。这种道义上的“亏欠”和“补偿”,已经反映在“联合声明”中和其后历代日本政府的姿态中,特别是在与中方的民间交流活动中也有所反映。
    真相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