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

德国文化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在西方思想界的地位和影响,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蒸蒸日上,目前已毫无疑问地跻身于二十世纪最伟大作者的行列。而在这一小群杰出人物之中,本雅明又属于更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德] 汉娜·阿伦特 编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定价:38.00
  • ISBN:710805101X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汉娜阿伦特
  • 春服既成
    2018-02-26 22:44:54 摘录
    这种态度来源于父辈的心态,他们商业上很成功,却鄙薄自己的成就,梦想儿子注定会成大器。在古老犹太信仰的世俗版本中,研究犹太法典“托拉”(the Torah),即上帝法则的人是人民中真正的精英,不能牵绊于赚钱或工作谋生这样卑贱的事务。这并不是说这代人没有父子纷争,相反此时的文学作品充斥了父子反目的描写。假如弗洛伊德在另一个国家居住、做研究,使用另一种语言,而不是在哺育他的病人的德国犹太环境,我们也许永远不会听说有什么“俄狄浦斯情结”( Oedipus complex)。但按惯例,只要儿子声称自己是天才,或在许多信仰共产主义的殷实人家,声言为人类福祉献身——总之,追求比赚钱更高尚的目标,这种父子矛盾就能解决。而且父亲会热情支持这个目标,视为不必挣钱谋生的理由。一旦无法声明或让人承认有天才或献身的品德,灾难随时都会降临。本雅明就是一个例子。他父亲从未承认他的追求,两人的关系异常糟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