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出品,国内首本口述历史类Mook《述林》。 本书为《述林》第一辑,解读抗战年代的另一种路径——平凡人故事中的1931—1945中国往事。 —————
……
[ 展开全部 ]
———————— 《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是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团队采集的非虚构纪实文集,团队成员走访了二十一位中国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及其家属,收录了二十一位老人对抗日战争的点滴回忆。这些世纪老人回忆年轻时代遭遇这场战争时迁徙漂泊、辗转求学、敌后杀敌、远征缅甸、文艺抗敌, 用故事和细节勾画出一幅普通民众的抗日战争史。 书中所收录的这些讲述、手记,用故事和细节,为我们提供了触摸那场战争的另一种路径。个人的记忆,呈现的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 —————————————— 《述林》 国内首本口述历史类Mook,致力捕捉大历史中普通人的独特记忆,用人物、故事、细节去勾勒口述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历史。 内容选材主要取自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现有的采访。 涵盖近百年中国历史的讲述,将为《述林》的存续,提供丰富的选题灵感。
[ 收起 ]
作者:张钧主编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出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48.00
ISBN:754958929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37 )
评价 (1 )
随军家属的战时生活(谢雪萍)
一叶飘零
2018-08-28 11:15:40 摘录
“战时的女性生活”描述的是随军女性的日常生活,其中多是无奈。“把孩子用绳子绑上,拴到炕上,然后去干活”“等你有了小孩儿,你想把他打掉,没条件,没有药,也没有技术”,这些困难都是现代人想象不到的,却是那个特殊的时期真真切切存在的事实。
虽然生活艰辛,备受煎熬,但是“没有怨言。唯一的目的就赶紧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赶紧把日本人赶出去”。这样的觉悟,可以说在当时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都存在着。
一直以来,谈到战争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女性屏蔽掉。然而,战争并非男人的特权。在抗日战争的战斗一线,也活跃着一大批女兵。谢雪萍的口述,以一个女性的视角观察战争、描述生活,为我们展现了不同以往的战时生活景象。这份难得的口述史料,为人们了解抗战时期的大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一叶飘零
2018-08-28 11:10:27 摘录
这些都是现代人想不到的,战争年代里的女同志,特别是随军的,都很苦,你又得跑,你还得动,你还没办法。
这么困难,有怨言吗?没有怨言。唯一的目的就赶紧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赶紧把日本人赶出去,别的好像也不想。那时候的人比较简单,想法也简单,大家都很困难,觉得自己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一叶飘零
2018-08-28 11:00:52 摘录
第一个孩子纯粹就是在敌人追赶、我们跑的情况下生的。当时是在野外,而且是难产,我那时候瘦,骨盆小,产道窄,营养不够,体力也不够,整整三天生不出来。大夫就给开了剪子。当时麻药也没有,动剪子就剪,非常疼,最后总算把孩子弄出来了。孩子能生出来算是很幸运,他要是横个腿、弄个胳膊就更麻烦了。生完孩子以后,没有三天,就又跑。这个孩子生下来大概一个月,自己不能带,就托给老百姓养了。当时我们没有什么东西给人家,就是说好了,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看。第二年我再去看的时候,因为日本“铁壁合围”扫荡,村村烧光、杀光、抢光,整个村都没有了,人没有,孩子也没了。我第一个孩子就这么丢了,我就在他一个月的时候见过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一叶飘零
2018-08-28 10:52:17 摘录
我母亲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的。大姐姓李;二姐姓陈;我是老三,姓谢;老四姓石。四个姊妹四个姓,就是因为我家穷,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溺水去世了。我大姐因为年龄大,可以帮我母亲,就留下了。我二姐就给人了,所以跟人家姓陈。后来,母亲去梧州给一个烧锅的老板填房,这家人姓石,她在那生了个女儿,就姓石。妹妹出生后,我就没办法再跟着母亲了,她就把我送给她远方的表妹,她丈夫姓谢,就是我现在的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辗 转
国难当头,百姓沦为难民,辗转他乡。
人总是无奈地被时代裹挟,漂泊如浮萍。
但求学、读书,热爱生活、憧憬未来,
再恶劣的环境也挡不住年轻人的快乐和成长。
走向离战火更远的地方,然后活下去。
++++++++
少年漂泊记(潘际銮)
老迈的学童生涯(金敬迈)
没有毕业的联大学生(周锦荪)
孙景瑞辗转求学路(孙景瑞)
————————————
直 击
政治背景各异,作战方式不同。
他们中有正规入伍的军人、灵活机动的武工队员,也有随军迁移的家属。
他们身份各不相同,却面对同样的敌人,经历同一场战争。
++++++++++++++
抗联的三种死法(卢连峰)
父亲口中的“西安事变”(卫道然)
武工队里的高中生(李耐因)
我在山东做敌工工作(符浩)
我在湖南打游击(谭昆山)
随军家属的战时生活(谢雪萍)
——————————————
跨 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归国华侨参战,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援助,“驼峰航线”物资救援。
无处,不是战场。
++++++++++++++
远征缅甸第一枪(罗远跃)
南侨雄鹰长空逐日(彭嘉衡)
报务员(吕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 绎
特殊的抗战年代,戏如人生的背后,
更有错综复杂的人生故事登台。
演艺界,也是一方战场。
++++++++++++++
孤岛及沦陷区的上海影剧界(吕玉堃)
抗战演剧队(胡宗温)
韦家院坝16号(任宗德)
甘粕正彦之死(张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 方
战时烽火,尚有
歇脚的地方,长大的地方,
学习的地方,出发的地方。
+++++++++++++++++++
从未抵达的前线(夏世铎)
在伪满军校“反满抗日”(刘凤卓)
在“保小”长大(王敏清)
在陕北公学的日子(徐桑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微言抗战
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辗 转
国难当头,百姓沦为难民,辗转他乡。
人总是无奈地被时代裹挟,漂泊如浮萍。
但求学、读书,热爱生活、憧憬未来,
再恶劣的环境也挡不住年轻人的快乐和成长。
走向离战火更远的地方,然后活下去。
++++++++
少年漂泊记(潘际銮)
老迈的学童生涯(金敬迈)
没有毕业的联大学生(周锦荪)
孙景瑞辗转求学路(孙景瑞)
————————————
直 击
政治背景各异,作战方式不同。
他们中有正规入伍的军人、灵活机动的武工队员,也有随军迁移的家属。
他们身份各不相同,却面对同样的敌人,经历同一场战争。
++++++++++++++
抗联的三种死法(卢连峰)
父亲口中的“西安事变”(卫道然)
武工队里的高中生(李耐因)
我在山东做敌工工作(符浩)
我在湖南打游击(谭昆山)
随军家属的战时生活(谢雪萍)
——————————————
跨 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归国华侨参战,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援助,“驼峰航线”物资救援。
无处,不是战场。
++++++++++++++
远征缅甸第一枪(罗远跃)
南侨雄鹰长空逐日(彭嘉衡)
报务员(吕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 绎
特殊的抗战年代,戏如人生的背后,
更有错综复杂的人生故事登台。
演艺界,也是一方战场。
++++++++++++++
孤岛及沦陷区的上海影剧界(吕玉堃)
抗战演剧队(胡宗温)
韦家院坝16号(任宗德)
甘粕正彦之死(张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 方
战时烽火,尚有
歇脚的地方,长大的地方,
学习的地方,出发的地方。
+++++++++++++++++++
从未抵达的前线(夏世铎)
在伪满军校“反满抗日”(刘凤卓)
在“保小”长大(王敏清)
在陕北公学的日子(徐桑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微言抗战
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辗 转
国难当头,百姓沦为难民,辗转他乡。
人总是无奈地被时代裹挟,漂泊如浮萍。
但求学、读书,热爱生活、憧憬未来,
再恶劣的环境也挡不住年轻人的快乐和成长。
走向离战火更远的地方,然后活下去。
++++++++
少年漂泊记(潘际銮)
老迈的学童生涯(金敬迈)
没有毕业的联大学生(周锦荪)
孙景瑞辗转求学路(孙景瑞)
————————————
直 击
政治背景各异,作战方式不同。
他们中有正规入伍的军人、灵活机动的武工队员,也有随军迁移的家属。
他们身份各不相同,却面对同样的敌人,经历同一场战争。
++++++++++++++
抗联的三种死法(卢连峰)
父亲口中的“西安事变”(卫道然)
武工队里的高中生(李耐因)
我在山东做敌工工作(符浩)
我在湖南打游击(谭昆山)
随军家属的战时生活(谢雪萍)
——————————————
跨 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归国华侨参战,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援助,“驼峰航线”物资救援。
无处,不是战场。
++++++++++++++
远征缅甸第一枪(罗远跃)
南侨雄鹰长空逐日(彭嘉衡)
报务员(吕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 绎
特殊的抗战年代,戏如人生的背后,
更有错综复杂的人生故事登台。
演艺界,也是一方战场。
++++++++++++++
孤岛及沦陷区的上海影剧界(吕玉堃)
抗战演剧队(胡宗温)
韦家院坝16号(任宗德)
甘粕正彦之死(张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 方
战时烽火,尚有
歇脚的地方,长大的地方,
学习的地方,出发的地方。
+++++++++++++++++++
从未抵达的前线(夏世铎)
在伪满军校“反满抗日”(刘凤卓)
在“保小”长大(王敏清)
在陕北公学的日子(徐桑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微言抗战
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虽然生活艰辛,备受煎熬,但是“没有怨言。唯一的目的就赶紧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赶紧把日本人赶出去”。这样的觉悟,可以说在当时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都存在着。
一直以来,谈到战争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女性屏蔽掉。然而,战争并非男人的特权。在抗日战争的战斗一线,也活跃着一大批女兵。谢雪萍的口述,以一个女性的视角观察战争、描述生活,为我们展现了不同以往的战时生活景象。这份难得的口述史料,为人们了解抗战时期的大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这么困难,有怨言吗?没有怨言。唯一的目的就赶紧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赶紧把日本人赶出去,别的好像也不想。那时候的人比较简单,想法也简单,大家都很困难,觉得自己的困难也可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