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五四运动史
史家巨擘弃政从学的心血之作 西方学界最权威的五四研究 ▽ 青年知识分子凭借一己情怀与抱负 身陷救亡与启蒙的纠缠 自由、民主、科学之风 使旧制度、旧伦理、旧文化摇摇欲坠 ▽
……
[ 展开全部 ]
知识界的震荡 唤醒了古老的沉睡国度 中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外交失败 却赢得了公众与社会的新生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五四运动、了解近代中国,难以逾越的一部经典著作,避免了宽泛的宏大叙述,而是着眼回归事件现场,考证每一个细节,苦心孤诣还原历史真实。本书研究“五四”而不仅仅停留在“五四”运动本身,作者还挖掘了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细致地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成因、社会支持力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下编剖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作者引用的资料翔实,论证客观,对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书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五四”历史图景。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材料翔实、内容丰富的卓越著作,任何一位研究现代中国的读者不可缺少的指导性参考书。 ——美国《东方学会学报》
[ 收起 ]
作者:[美]周策纵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定价:99.80元
ISBN:751007869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出版前言
李云飞
2019-05-12 22:16:04 摘录
学生许德珩(其他姓名见前,此略)32人呈为提出声明事。曹章等卖国,罪不容诛。凡有血气,罔不切齿。五月四日之事,乃为数干学生,力余商民之爱国天良所激发。论原因不得谓之犯罪,则结果安有所谓嫌疑。且使我国果有法律之可
言,则凡居检察之职者,应当官而行,不畏强御,检察曹章等卖国各款,按照刑律一百零八条、一百零九条之罪,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始足以服人心。乃曹章等卖国之罪,畏而不检举,而偏出传票传讯学生,不平者一。学生等三十二人,并无一人系当场捕获者。既非当场捕获,亦不过数千人中分子之一耳。钩厅传讯,加以“嫌疑”二字,果有嫌疑耶,亦应数千人同时讯问,何单传生等?不平者二。公民团捣毁议会,殴打议员,被逮者百余人,释放之后,未闻依法办理。五月四日之事,痛外交之失败,愤卖国之奸人,悲愤所激,不能自已,非公民团所比拟,而钧厅公然传讯,不平者三。以上三大不平,所谓“法律”字者,宁复有丝毫价值之可言!然五月九号学生等奉到钧
厅传票,十号即齐集候审者,岂甘受此不平之审讯哉?盖一以
卸校长保释出署之责任,一以避抗传不到之恶名。此两种原
因,在钩厅传讯时,学生等首先声明在案矣。今各校长已联翩辞职,同学又自行检举,情事变迁,两种原因,已不存在。特提出声明,如钧厅认为有再讯之必要,嗣后不论其为传票为拘票,请合传十六校学生。德珩等亦当尾同到厅,静候讯问,决不能单独再受非法之提传也。再此呈已于五月十五H上午十时呈递钧厅,奉前以小合方式,不能受理,改用刑事辩诉状,见示。学生等查刑事辩诉,系刑事被告人所用,不敢从命,理合声明。谨呈。
要跟许德珩回忆录比较一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出版前言
中文版自序 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
繁体再版自序 认知·评估·再充
英文初版自序
第一章 导言
上编 运动的发展
第二章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1915—1918)
第三章 运动的萌芽阶段:早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
第四章 “五四”事件
第五章 事件的发展:学生示威与罢课
第六章 更进一步的发展:工商界及劳工界的支持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的扩展(1919—1920)
第八章 世界主要国家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第九章 观念与政治上的分歧(1920—1922)
第十章社会政治的后果
下编 主要思潮分析
第十一章 文学革命
第十二章新思想与对传统的价值重估
第十三章新思想与后来的论战
第十四章结论:繁多的阐释和评价
附录
大事年表(1914—1923)
注释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出版前言
中文版自序 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
繁体再版自序 认知·评估·再充
英文初版自序
第一章 导言
上编 运动的发展
第二章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1915—1918)
第三章 运动的萌芽阶段:早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
第四章 “五四”事件
第五章 事件的发展:学生示威与罢课
第六章 更进一步的发展:工商界及劳工界的支持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的扩展(1919—1920)
第八章 世界主要国家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第九章 观念与政治上的分歧(1920—1922)
第十章社会政治的后果
下编 主要思潮分析
第十一章 文学革命
第十二章新思想与对传统的价值重估
第十三章新思想与后来的论战
第十四章结论:繁多的阐释和评价
附录
大事年表(1914—1923)
注释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出版前言
中文版自序 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
繁体再版自序 认知·评估·再充
英文初版自序
第一章 导言
上编 运动的发展
第二章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1915—1918)
第三章 运动的萌芽阶段:早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
第四章 “五四”事件
第五章 事件的发展:学生示威与罢课
第六章 更进一步的发展:工商界及劳工界的支持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的扩展(1919—1920)
第八章 世界主要国家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第九章 观念与政治上的分歧(1920—1922)
第十章社会政治的后果
下编 主要思潮分析
第十一章 文学革命
第十二章新思想与对传统的价值重估
第十三章新思想与后来的论战
第十四章结论:繁多的阐释和评价
附录
大事年表(1914—1923)
注释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言,则凡居检察之职者,应当官而行,不畏强御,检察曹章等卖国各款,按照刑律一百零八条、一百零九条之罪,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始足以服人心。乃曹章等卖国之罪,畏而不检举,而偏出传票传讯学生,不平者一。学生等三十二人,并无一人系当场捕获者。既非当场捕获,亦不过数千人中分子之一耳。钩厅传讯,加以“嫌疑”二字,果有嫌疑耶,亦应数千人同时讯问,何单传生等?不平者二。公民团捣毁议会,殴打议员,被逮者百余人,释放之后,未闻依法办理。五月四日之事,痛外交之失败,愤卖国之奸人,悲愤所激,不能自已,非公民团所比拟,而钧厅公然传讯,不平者三。以上三大不平,所谓“法律”字者,宁复有丝毫价值之可言!然五月九号学生等奉到钧
厅传票,十号即齐集候审者,岂甘受此不平之审讯哉?盖一以
卸校长保释出署之责任,一以避抗传不到之恶名。此两种原
因,在钩厅传讯时,学生等首先声明在案矣。今各校长已联翩辞职,同学又自行检举,情事变迁,两种原因,已不存在。特提出声明,如钧厅认为有再讯之必要,嗣后不论其为传票为拘票,请合传十六校学生。德珩等亦当尾同到厅,静候讯问,决不能单独再受非法之提传也。再此呈已于五月十五H上午十时呈递钧厅,奉前以小合方式,不能受理,改用刑事辩诉状,见示。学生等查刑事辩诉,系刑事被告人所用,不敢从命,理合声明。谨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