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之舞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25)——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由张建华专文导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英] 奥兰多·费吉斯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定价:139
  • ISBN:7220106696
导读  “娜塔莎起舞”与俄罗斯文化之婆娑丽影(张建华)
  • 麦兜史努比
    2018-12-27 12:41:43 摘录
    “十月革命”与其称为短暂的和疾风暴雨式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不如将其视为长时段的“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因为与旧制度的政治决裂往往形式剧烈而过程简捷,而与旧文化的文化决裂乃至新文化建构虽然波澜不惊但背后却涡流暗结并且过程复杂。在十月革命的背景之下,建立一种既不同于历史上的以贵族精英文化为核心的俄罗斯文化,又不同于泛滥于世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全新文化,是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红色领袖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三天(1917年11月9日),人民委员会就建立了教育人民委员部,并将其视为自己的“强力部门”。列宁在晚年的政治遗嘱中特别强调:“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了”,并且“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
    “苏维埃文化”是政治型的国家文化,而非历史型的民族文化,因为“苏维埃人”“苏维埃社会”和“苏维埃国家”本身就是政治概念,而非历史上通用的民族概念。“苏维埃文化”是较短时间形成的主观的动员型文化,非长时期渐进形成的客观的进化型文化,它是苏维埃政权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和苏联人民自下而上的主动响应与主动创造的双向作用而形成的。“苏维埃文化”是大众型文化,而非精英型文化,因为此种文化的创造者是广大的苏联人民,而非仅限于少数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苏联人民是此种文化真正的和最有发言权的体验者与享受者,因此“苏维埃文化”必须反映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麦兜史努比
    2018-12-27 12:38:26 摘录
    大名鼎鼎的“铁血首相”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曾担任普鲁士驻俄大使。有一次他在彼得堡郊外风雪交加的原始森林里迷路了,就在他不知所措之时,听到俄国马车夫嘴里反复地说着一个词“Ничего”(音译:尼切沃),并且示意他不要紧张。最后他们终于安全地走出了森林,俾斯麦也因此永远记住了马车夫说的那个词,并且弄懂了它的含义:“没关系”。这个词让他深刻理解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麦兜史努比
    2018-12-27 12:36:12 摘录
    “寄给我你的问候”(Just Send Me Word)语出俄苏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1889—1966)在1946年创作的著名诗篇《在梦里》(ВоСне)的英译In Dream,内有诗句:“既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相遇/你只有在午夜时分/透过星星寄给我你的问候。”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在离别的14年里,在“古拉格”的严密监视下通信1300多封,阿赫玛托娃的诗句“寄给我你的问候”是他们坚守爱情和热爱生命的真实写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