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苏东坡传
独家拥有林语堂完整授权,2018年全新修订。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册。 中国历代文人从政的标志性人生,国学大师林语堂得意作品。 一代国学大师,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
[ 展开全部 ]
,华语文坛幽默睿智的一支笔。 本书是一部传记,讲述了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 收起 ]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定价:52.00
ISBN:7540484888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46 )
评价 (1 )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一个人生活
2021-07-11 21:14:44 摘录
把女人与和尚分开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中国文学上是如此。和尚的故事,往往是女人的故事,而女人的故事也往往是和尚的故事。在东方西方是一样的,在一般世俗人的心里,对那些独身主义者总是暗怀恶感,因为他们向天下宣称他们没有男女之欢的生活,不同于一般人。而对独身主义者暗怀的恶感,就增强了薄伽丘《十日谈》小说的流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长瑟
2020-03-24 23:11:43 摘录
在船的四周,湖水一碧如染,约有十里之遥,往远处看,白云依偎于山巅,使山峦半隐半显,白云飘忽出没,山容随之而改变;山峦供白云以家乡,使之倦游而归息。有时天阴欲雪,阴霾低垂,丘阜便隐而难见。阴霾之后,游客尚可望见楼塔闪动,东鳞西爪,远山轮廓,依稀在望。晴朗之日,水清见底,游鱼可数。苏东坡在两行七言诗里,描绘船夫的黄头巾,衬托着碧绿的山光,给人以极为鲜明的印象。他的诗句是: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青烟雀尾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关尔火火
2020-03-16 15:35:51 摘录
他自言自语道:“现在我已安,身上即使尚有发痒之处我不再丝毫移动,而要以毅力精神克服之。这样,再过片刻,我浑身轻松安和直到足尖。睡意已至,吾入睡矣。”
苏东坡承认,这与宗教有关系。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这以后是苏东坡一件重要的事。
苏夫人头脑清爽而稳定,而诗人往往不能。丈夫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苏夫人有一次在一个春天的月夜,作了一个比照说:“我对春天的月亮更为喜爱。秋月使人悲,春月使人喜。”数年后,在密州,他们正过苦日子,苏东坡对新所得税至为愤怒,孩子揪
着他的衣裳对他哓哓不休。
他说:“孩子们真
苏夫人说:“你才傻。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我给弄点儿酒喝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关尔火火
2020-03-16 15:34:14 摘录
要做一个好妻子,主要是如何物色一个好丈夫;从反面说,要做一个好丈夫,主要就是如何物色一个好妻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关尔火火
2020-03-13 13:11:52 摘录
根据现在可知的记载,中国的娼妓制度,创始干战围的管仲,他订这种办法作为士兵的康乐活动。甚至在苏东坡时代,还有官妓,当然另有私娼。但是中国却有一种特殊的传统发展出来,就是出现了一种高级的“名妓”,与普通的娼妓大为不同,她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崭露头角,有些自己本人就是诗人,有些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她们这一阶层,与中国歌曲音乐史的发展,以及诗歌形式的变化,密不可分。中国诗歌经文人亦步亦趋呆板生硬地模仿一段时期之后,已成了一连串的陈词滥调,这时往往是这种名妓创一种新形式,再赋予诗蓬勃的新生命,可以说音乐与诗歌是她们的特殊领域。因为演奏乐器与歌唱都受闺阃良家女子所歧视,原因是那些歌词都离不开爱与情,认为对情窦初开的少女有害,结果音乐歌舞便完全由歌伎保存流传下来。
在苏东坡时代的生活里,酒筵公务之间与歌伎相往还,是官场生活的一部分。和苏格拉底时代名女人阿西巴西亚参加男人的宴会相比,也没有什么丢脸的。歌伎在酒席间招待,为客人斟酒,为大家唱歌。她们之中有不少颇有天赋,那些会读书写作擅长歌舞的,多为文人学者所罗致。因为当时女人不得参与男人的社交活动,男人需求女人相陪伴,男人只好向那些职业性的才女群中去寻求快乐。有时,那种调情挑逗却是纯真无邪,也不过是戏谑而已,倒有几分像现在的夜总会的气氛。歌伎唱的都是谈情说爱的歌曲,或轻松,或世故,或系痴情苦恋,或系假意虚情,或暗示云雨之情,或明言鱼水之欢。高等名妓也颇似现代夜总会的歌女艺人,因为芳心谁属,可以自由选择,有些竟有不寻常的成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关尔火火
2020-03-13 13:08:14 摘录
把女人与和尚分开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中国文学上是如此。和尚的故事,往往是女人的故事,而女人的故事也往往是和尚的故事。在东方西方是一样的,在一般世俗人的心里,对那些独身主义者总是暗怀恶感,因为他们向天下宣称他们没有男女之欢的生活,不同于一般人。而对独身主义者暗怀的恶感,就增强了薄伽丘《十日谈》小说的流行再者,和与女人之间的换闻,比商人与女人之间的艳闻可就使人觉得精彩多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判
卷三 老练
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一〇八〇—一〇九三)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国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一〇九四—一一〇一)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判
卷三 老练
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一〇八〇—一〇九三)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国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一〇九四—一一〇一)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判
卷三 老练
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一〇八〇—一〇九三)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国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一〇九四—一一〇一)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青烟雀尾炉。
苏东坡承认,这与宗教有关系。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这以后是苏东坡一件重要的事。
苏夫人头脑清爽而稳定,而诗人往往不能。丈夫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苏夫人有一次在一个春天的月夜,作了一个比照说:“我对春天的月亮更为喜爱。秋月使人悲,春月使人喜。”数年后,在密州,他们正过苦日子,苏东坡对新所得税至为愤怒,孩子揪
着他的衣裳对他哓哓不休。
他说:“孩子们真
苏夫人说:“你才傻。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我给弄点儿酒喝吧。”
在苏东坡时代的生活里,酒筵公务之间与歌伎相往还,是官场生活的一部分。和苏格拉底时代名女人阿西巴西亚参加男人的宴会相比,也没有什么丢脸的。歌伎在酒席间招待,为客人斟酒,为大家唱歌。她们之中有不少颇有天赋,那些会读书写作擅长歌舞的,多为文人学者所罗致。因为当时女人不得参与男人的社交活动,男人需求女人相陪伴,男人只好向那些职业性的才女群中去寻求快乐。有时,那种调情挑逗却是纯真无邪,也不过是戏谑而已,倒有几分像现在的夜总会的气氛。歌伎唱的都是谈情说爱的歌曲,或轻松,或世故,或系痴情苦恋,或系假意虚情,或暗示云雨之情,或明言鱼水之欢。高等名妓也颇似现代夜总会的歌女艺人,因为芳心谁属,可以自由选择,有些竟有不寻常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