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人生总与痛苦相伴,烦恼总是如影随形: 工作不如意,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厌恶的事、不走运的事接踵而至,令人沮丧。 和身旁的人性格不合,在人际交往中倍感压力。 内心埋藏
……
[ 展开全部 ]
着一段无法忘却的沉重往事。 因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感到压力。 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该如何活下去,总觉得不安。 烦恼始于“心灵的反应”,痛苦源于“不满的心”。日式“佛系”快乐思考法,传授“清•简•行”的健康生活理念,帮助现代人缓解因社会压力、人际关系、资讯爆炸而带来的焦虑不安。 清——清理内心多余的烦恼,感受“被欲望所驱使,感到不快乐”和“享受快乐”的两种心理状态: “快乐”是指感到喜悦或欢乐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幸福。 “不快乐”是指内心充满愤怒、恐惧或不安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不幸福。 简——简洁理性的正面思考,放下多余的执念、妄想,将合理的欲望转化为能量。 行——践行重视快乐的生活方式,以“慈、悲、喜、舍”之心与世界相处,享受当下的圆满。
[ 收起 ]
作者:[日]草薙龙瞬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定价:39.8
ISBN:755941431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 2 章 佛系思考:不随意“判断”好坏
YESWZ
2019-06-27 11:23:59 摘录
而另一个理由则是,
通过判断,感觉自己得到了认可。
比如我们和他人吵了一架,
之后还会暗暗地生气,
觉得“都是对方的错”或者
“都是因为他做了某件事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有时候我们还会给好朋友打电话,
希望好友站在自己这一边,
对自己说一句“真是太好笑了,
这根本不是你的错”之类的话,
这些都是一种想要证明
“果然自己没有错”的行为。
我们在索求一种能够满足承认欲的判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干脆宅就好了
2018-11-04 19:47:50 摘录
人的一生永远处于“被欲望驱使,感到不快乐”和“享受快乐”的两种心理状态之中。将欲望转化为自己的能量,去感受快乐的生活方式,这些是非常合理的;对多余的欲望伸出双手,一旦得不到满足便感到不快乐的生活方式则是不合理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干脆宅就好了
2018-11-04 19:47:12 摘录
生物感到快乐的时候,往往是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所以坦率而主动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通往幸福的捷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干脆宅就好了
2018-11-04 19:46:28 摘录
告诉对方并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想法和顾虑,这就是我们他人相处时的最终目标。如果对方不愿意理解,也不原意继续沟通,这样的人就没有继续相处的意义了。不论怎样的关系,如果不得不单方面地忍受痛苦,那么这样的关系就是不合理的。
如果希望让对方停止做某事,那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这是我们能够做的事。至于对方如何理解,则是对方的事。相互理解是一件很耗费时间的事,但也不需要着急,要保持“总有一天能够相互理解”的乐观和信任心态。如果能够和对方相互理解,那么内心的情绪就会发生变化,此时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干脆宅就好了
2018-11-04 19:44:53 摘录
我们已经知道与人相处时应避免多余反应,但这并非是指对他人无动于衷或者忍气吞声。有些人会不断忍受对方的无理要求,因为“不希望给对方添麻烦”“不希望破坏和对方的关系”“不希望让职场氛围太尴尬”之类的想法,一再忍让。
其实忍让这件事并不是对对方忍让,而是要“抑制自己的怒火”。心中已经涌起了怒火,但是却不断忍让,这只会增加自己的压力,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导致抑郁症。
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将心分成两半,一半用于理解对方的话语,一半用于观察自己的反应,以此来避免多余的反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干脆宅就好了
2018-11-04 19:44:01 摘录
佛教希望人们注视自己的内心,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做出“任何不必要的判断”。人类最高境界的幸福就是让心灵远离苦恼,因为再多的幸福感都抵不过小小的苦恼(反应)。因此当我们对沉溺于苦恼之中的他人做出判断,觉得“这真靠不住或者“他这样的性格,将来一定会吃大亏”的时候,其实我们自身也正在被负面情绪所笼罩。
没能指出他人的问题,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或者错失了和对方相互理解的好机会,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判断对方,给对方定罪,得出自以为是的结论,那就会彻底抹杀这些机会。
判断本身包含了大量的负面情绪,越是对自己亲近的人,越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判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能够解决任何烦恼的“佛系”思考法
第 1 章 佛系烦恼: “反应”之前先“理解”
不是要抛弃烦恼,而是要“理解”烦恼
特别篇 解决问题的“简洁的处方”
烦恼始于“反应”,“反应”源于“七大欲望”
特别篇 “苦恼”转变为“希望”的那一天
正确审视内心的状态,超越“三大烦恼”
特别篇 “消除”妄想的好方法
第 2 章 佛系思考:不随意“判断”好坏
“不必要的判断”带来痛苦
“不懂装懂”的时候,你觉得很高兴吗?
特别篇 有时候“判断”是一种“剧毒”
“慢”是一种心理疾病
任何时候都不否定自己
如何树立“真正的自信”
第 3 章 佛系情绪:负面情绪“没什么大不了”
不放纵情感,也不压抑情感
特别篇 为什么无赖汉流下了眼泪?
如何与难以沟通的人相处
管理情绪的基本原则——重视快乐
第 4 章 佛系处世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摆脱出来
远离那些让你烦恼的人
特别篇 为什么总是觉得焦躁不安?
停止比较,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第 5 章 佛系竞争:以“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竞争可能只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
竞争中的“第三种选择”
用“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战胜“五种人生障碍”
摆脱“挫折感”
最终章 佛系人生:抵达“圆满人生”的思考法
找回正确的心态
走上人生的“正道”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能够解决任何烦恼的“佛系”思考法
第 1 章 佛系烦恼: “反应”之前先“理解”
不是要抛弃烦恼,而是要“理解”烦恼
特别篇 解决问题的“简洁的处方”
烦恼始于“反应”,“反应”源于“七大欲望”
特别篇 “苦恼”转变为“希望”的那一天
正确审视内心的状态,超越“三大烦恼”
特别篇 “消除”妄想的好方法
第 2 章 佛系思考:不随意“判断”好坏
“不必要的判断”带来痛苦
“不懂装懂”的时候,你觉得很高兴吗?
特别篇 有时候“判断”是一种“剧毒”
“慢”是一种心理疾病
任何时候都不否定自己
如何树立“真正的自信”
第 3 章 佛系情绪:负面情绪“没什么大不了”
不放纵情感,也不压抑情感
特别篇 为什么无赖汉流下了眼泪?
如何与难以沟通的人相处
管理情绪的基本原则——重视快乐
第 4 章 佛系处世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摆脱出来
远离那些让你烦恼的人
特别篇 为什么总是觉得焦躁不安?
停止比较,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第 5 章 佛系竞争:以“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竞争可能只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
竞争中的“第三种选择”
用“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战胜“五种人生障碍”
摆脱“挫折感”
最终章 佛系人生:抵达“圆满人生”的思考法
找回正确的心态
走上人生的“正道”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前言 能够解决任何烦恼的“佛系”思考法
第 1 章 佛系烦恼: “反应”之前先“理解”
不是要抛弃烦恼,而是要“理解”烦恼
特别篇 解决问题的“简洁的处方”
烦恼始于“反应”,“反应”源于“七大欲望”
特别篇 “苦恼”转变为“希望”的那一天
正确审视内心的状态,超越“三大烦恼”
特别篇 “消除”妄想的好方法
第 2 章 佛系思考:不随意“判断”好坏
“不必要的判断”带来痛苦
“不懂装懂”的时候,你觉得很高兴吗?
特别篇 有时候“判断”是一种“剧毒”
“慢”是一种心理疾病
任何时候都不否定自己
如何树立“真正的自信”
第 3 章 佛系情绪:负面情绪“没什么大不了”
不放纵情感,也不压抑情感
特别篇 为什么无赖汉流下了眼泪?
如何与难以沟通的人相处
管理情绪的基本原则——重视快乐
第 4 章 佛系处世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摆脱出来
远离那些让你烦恼的人
特别篇 为什么总是觉得焦躁不安?
停止比较,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第 5 章 佛系竞争:以“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竞争可能只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
竞争中的“第三种选择”
用“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战胜“五种人生障碍”
摆脱“挫折感”
最终章 佛系人生:抵达“圆满人生”的思考法
找回正确的心态
走上人生的“正道”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通过判断,感觉自己得到了认可。
比如我们和他人吵了一架,
之后还会暗暗地生气,
觉得“都是对方的错”或者
“都是因为他做了某件事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有时候我们还会给好朋友打电话,
希望好友站在自己这一边,
对自己说一句“真是太好笑了,
这根本不是你的错”之类的话,
这些都是一种想要证明
“果然自己没有错”的行为。
我们在索求一种能够满足承认欲的判断。
如果希望让对方停止做某事,那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这是我们能够做的事。至于对方如何理解,则是对方的事。相互理解是一件很耗费时间的事,但也不需要着急,要保持“总有一天能够相互理解”的乐观和信任心态。如果能够和对方相互理解,那么内心的情绪就会发生变化,此时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其实忍让这件事并不是对对方忍让,而是要“抑制自己的怒火”。心中已经涌起了怒火,但是却不断忍让,这只会增加自己的压力,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导致抑郁症。
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将心分成两半,一半用于理解对方的话语,一半用于观察自己的反应,以此来避免多余的反应。
没能指出他人的问题,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或者错失了和对方相互理解的好机会,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判断对方,给对方定罪,得出自以为是的结论,那就会彻底抹杀这些机会。
判断本身包含了大量的负面情绪,越是对自己亲近的人,越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