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人生总与痛苦相伴,烦恼总是如影随形: 工作不如意,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厌恶的事、不走运的事接踵而至,令人沮丧。 和身旁的人性格不合,在人际交往中倍感压力。 内心埋藏
……
[ 展开全部 ]
着一段无法忘却的沉重往事。 因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感到压力。 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该如何活下去,总觉得不安。 烦恼始于“心灵的反应”,痛苦源于“不满的心”。日式“佛系”快乐思考法,传授“清•简•行”的健康生活理念,帮助现代人缓解因社会压力、人际关系、资讯爆炸而带来的焦虑不安。 清——清理内心多余的烦恼,感受“被欲望所驱使,感到不快乐”和“享受快乐”的两种心理状态: “快乐”是指感到喜悦或欢乐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幸福。 “不快乐”是指内心充满愤怒、恐惧或不安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不幸福。 简——简洁理性的正面思考,放下多余的执念、妄想,将合理的欲望转化为能量。 行——践行重视快乐的生活方式,以“慈、悲、喜、舍”之心与世界相处,享受当下的圆满。
[ 收起 ]
作者:[日]草薙龙瞬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定价:39.8
ISBN:755941431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如何树立“真正的自信”
YESWZ
2019-06-27 12:43:55 摘录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一件事能够让人充满自信,
那一定就是我们可以根据经验,
预见到相应的成果。
笔者将变得自信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尝试
②积累经验
③能够做出一定的成果;
④开始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⑤根据经验,能够预见相应的成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YESWZ
2019-06-27 12:41:35 摘录
“没有自信”
“觉得能力不足”
都是多余的判断和迷思,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的人会抱着
“因为没有自信,
所以这件事先观望一阵子再说”的心理
而将重要的决策延后;
有的人认为,
“为了能变得更加自信,所以必须努力”,
而开始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巨大的压力;
还有人认为,
“为了变得更加自信,接下来要考取某个资格证书",
于是为考取资格证书而寝食难安。
但是不论怎么“观望”,
自信也不会从天而降。
不论怎么“给自己施加压力”,
不论怎么“给自己设定目标”,
都不会变得更加自信。
因为产生这些想法的根源
在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等消极的妄想。
一旦被这样的想法束缚,
就难以产生对自己的信任感,
只会永远被“想要变得更加自信”的念头驱使,
而无法真正地获得自信。
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的人很多,
但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不必要的判断和妄想。
相比之下,
现在应该做什么,
现在能够做什么,
现在打算做什么,
想要尝试做什么,
这些想法或许来得更实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YESWZ
2019-06-27 12:31:28 摘录
"想要变得更加自信”之类的想法,
从佛陀的思考法来看,
有一定的妄想成分。
自信是指
“觉得自己能够完成某事”
“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出成果”的判断,
但是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
还不知道能否完成、能否做岀成果,
也就是说无法提前做出十分准确的判断。
即使某一次偶然判断成功了,
但我们周围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
根本无法保证第二次也一定能判断成功。
就算因为曾经的成功
而觉得“自己更有自信了”,
这样的自信也是一时的,
对于下次的状况无法通用。
也就是说,
在做某件事之前就“拥有绝对的自信”是不现实的。
故而,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自信这件事。
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比起将来,
我们眼前还有许多需要去完成的事,
这才是正确的思考方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YESWZ
2019-06-27 12:26:11 摘录
不少人认为,
“要是能更加自信一些,人生或许会更完美"。
但是从佛陀的思考法来说,
有没有自信都不过是一种“判断”而已。
“判断”也是妄想的一种,没有任何根据。
面对残酷的现实,
我们可能胆怯,可能紧张,也可能失去自信。
佛教认为,关于自信的判断是一种“推迟”。
比起判断有没有自信,或许更应该去完成一件事。把该做的事情先做好,
就能取得比“充满自信的人”更加出色的成果。
这就是佛陀的思考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能够解决任何烦恼的“佛系”思考法
第 1 章 佛系烦恼: “反应”之前先“理解”
不是要抛弃烦恼,而是要“理解”烦恼
特别篇 解决问题的“简洁的处方”
烦恼始于“反应”,“反应”源于“七大欲望”
特别篇 “苦恼”转变为“希望”的那一天
正确审视内心的状态,超越“三大烦恼”
特别篇 “消除”妄想的好方法
第 2 章 佛系思考:不随意“判断”好坏
“不必要的判断”带来痛苦
“不懂装懂”的时候,你觉得很高兴吗?
特别篇 有时候“判断”是一种“剧毒”
“慢”是一种心理疾病
任何时候都不否定自己
如何树立“真正的自信”
第 3 章 佛系情绪:负面情绪“没什么大不了”
不放纵情感,也不压抑情感
特别篇 为什么无赖汉流下了眼泪?
如何与难以沟通的人相处
管理情绪的基本原则——重视快乐
第 4 章 佛系处世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摆脱出来
远离那些让你烦恼的人
特别篇 为什么总是觉得焦躁不安?
停止比较,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第 5 章 佛系竞争:以“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竞争可能只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
竞争中的“第三种选择”
用“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战胜“五种人生障碍”
摆脱“挫折感”
最终章 佛系人生:抵达“圆满人生”的思考法
找回正确的心态
走上人生的“正道”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能够解决任何烦恼的“佛系”思考法
第 1 章 佛系烦恼: “反应”之前先“理解”
不是要抛弃烦恼,而是要“理解”烦恼
特别篇 解决问题的“简洁的处方”
烦恼始于“反应”,“反应”源于“七大欲望”
特别篇 “苦恼”转变为“希望”的那一天
正确审视内心的状态,超越“三大烦恼”
特别篇 “消除”妄想的好方法
第 2 章 佛系思考:不随意“判断”好坏
“不必要的判断”带来痛苦
“不懂装懂”的时候,你觉得很高兴吗?
特别篇 有时候“判断”是一种“剧毒”
“慢”是一种心理疾病
任何时候都不否定自己
如何树立“真正的自信”
第 3 章 佛系情绪:负面情绪“没什么大不了”
不放纵情感,也不压抑情感
特别篇 为什么无赖汉流下了眼泪?
如何与难以沟通的人相处
管理情绪的基本原则——重视快乐
第 4 章 佛系处世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摆脱出来
远离那些让你烦恼的人
特别篇 为什么总是觉得焦躁不安?
停止比较,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第 5 章 佛系竞争:以“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竞争可能只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
竞争中的“第三种选择”
用“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战胜“五种人生障碍”
摆脱“挫折感”
最终章 佛系人生:抵达“圆满人生”的思考法
找回正确的心态
走上人生的“正道”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前言 能够解决任何烦恼的“佛系”思考法
第 1 章 佛系烦恼: “反应”之前先“理解”
不是要抛弃烦恼,而是要“理解”烦恼
特别篇 解决问题的“简洁的处方”
烦恼始于“反应”,“反应”源于“七大欲望”
特别篇 “苦恼”转变为“希望”的那一天
正确审视内心的状态,超越“三大烦恼”
特别篇 “消除”妄想的好方法
第 2 章 佛系思考:不随意“判断”好坏
“不必要的判断”带来痛苦
“不懂装懂”的时候,你觉得很高兴吗?
特别篇 有时候“判断”是一种“剧毒”
“慢”是一种心理疾病
任何时候都不否定自己
如何树立“真正的自信”
第 3 章 佛系情绪:负面情绪“没什么大不了”
不放纵情感,也不压抑情感
特别篇 为什么无赖汉流下了眼泪?
如何与难以沟通的人相处
管理情绪的基本原则——重视快乐
第 4 章 佛系处世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摆脱出来
远离那些让你烦恼的人
特别篇 为什么总是觉得焦躁不安?
停止比较,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第 5 章 佛系竞争:以“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竞争可能只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
竞争中的“第三种选择”
用“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战胜“五种人生障碍”
摆脱“挫折感”
最终章 佛系人生:抵达“圆满人生”的思考法
找回正确的心态
走上人生的“正道”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那一定就是我们可以根据经验,
预见到相应的成果。
笔者将变得自信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尝试
②积累经验
③能够做出一定的成果;
④开始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⑤根据经验,能够预见相应的成果。
“觉得能力不足”
都是多余的判断和迷思,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的人会抱着
“因为没有自信,
所以这件事先观望一阵子再说”的心理
而将重要的决策延后;
有的人认为,
“为了能变得更加自信,所以必须努力”,
而开始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巨大的压力;
还有人认为,
“为了变得更加自信,接下来要考取某个资格证书",
于是为考取资格证书而寝食难安。
但是不论怎么“观望”,
自信也不会从天而降。
不论怎么“给自己施加压力”,
不论怎么“给自己设定目标”,
都不会变得更加自信。
因为产生这些想法的根源
在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等消极的妄想。
一旦被这样的想法束缚,
就难以产生对自己的信任感,
只会永远被“想要变得更加自信”的念头驱使,
而无法真正地获得自信。
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的人很多,
但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不必要的判断和妄想。
相比之下,
现在应该做什么,
现在能够做什么,
现在打算做什么,
想要尝试做什么,
这些想法或许来得更实际。
从佛陀的思考法来看,
有一定的妄想成分。
自信是指
“觉得自己能够完成某事”
“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出成果”的判断,
但是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
还不知道能否完成、能否做岀成果,
也就是说无法提前做出十分准确的判断。
即使某一次偶然判断成功了,
但我们周围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
根本无法保证第二次也一定能判断成功。
就算因为曾经的成功
而觉得“自己更有自信了”,
这样的自信也是一时的,
对于下次的状况无法通用。
也就是说,
在做某件事之前就“拥有绝对的自信”是不现实的。
故而,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自信这件事。
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比起将来,
我们眼前还有许多需要去完成的事,
这才是正确的思考方法。
“要是能更加自信一些,人生或许会更完美"。
但是从佛陀的思考法来说,
有没有自信都不过是一种“判断”而已。
“判断”也是妄想的一种,没有任何根据。
面对残酷的现实,
我们可能胆怯,可能紧张,也可能失去自信。
佛教认为,关于自信的判断是一种“推迟”。
比起判断有没有自信,或许更应该去完成一件事。把该做的事情先做好,
就能取得比“充满自信的人”更加出色的成果。
这就是佛陀的思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