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对权威的服从
196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对个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看法。 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者招聘了40名来自不同
……
[ 展开全部 ]
职业的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他们充当“教师”,在实验者的指令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 米尔格拉姆改变实验的要素,做了19个独立实验,实验对象多达1000人。这一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震惊了全球心理学界,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在不同时期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 在《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中,米尔格拉姆完整记录了这19个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以及部分受试者在实验中的反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在等级社会中服从权威现象的社会及心理原因。 阅读这本《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将引导我们每个人思考这样一个人生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上级的命令与我们的良心相冲突,我们该怎么办?
[ 收起 ]
作者:米尔格拉姆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定价:29.00元
ISBN:7516602302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 )
评价 (2 )
第十二章:紧张与反抗
莎士比亚书店
2022-08-25 21:59:17 摘录
每一个情境也都包含一种观点,我们称之为“情境定义”,就是对一种社会情境含义的解释。通过这个视角,情境中的所有因素实现了统一。某个行为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是邪恶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又完全是合理的。人类倾向于接受合法权威对行为的定义。也就是说,受试者做出了行为,但他允许权威解释行为的含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新版序言
前言
致谢
第一章:服从的困境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三章:预期行为
第四章:与受害者之间的距离
第五章:个体面对权威(一)
第六章:更多变体和控制
第七章:个体面对权威(二)
第八章:角色转换
第九章:群体效应
第十章:为什么服从?——一个分析
第十一章:服从的过程:将分析应用于实验
第十二章:紧张与反抗
第十三章:另一种理论:攻击性是关键吗?
第十四章:实验方法的问题
第十五章 后记
附录一: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附录二:个体模式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新版序言
前言
致谢
第一章:服从的困境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三章:预期行为
第四章:与受害者之间的距离
第五章:个体面对权威(一)
第六章:更多变体和控制
第七章:个体面对权威(二)
第八章:角色转换
第九章:群体效应
第十章:为什么服从?——一个分析
第十一章:服从的过程:将分析应用于实验
第十二章:紧张与反抗
第十三章:另一种理论:攻击性是关键吗?
第十四章:实验方法的问题
第十五章 后记
附录一: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附录二:个体模式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新版序言
前言
致谢
第一章:服从的困境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三章:预期行为
第四章:与受害者之间的距离
第五章:个体面对权威(一)
第六章:更多变体和控制
第七章:个体面对权威(二)
第八章:角色转换
第九章:群体效应
第十章:为什么服从?——一个分析
第十一章:服从的过程:将分析应用于实验
第十二章:紧张与反抗
第十三章:另一种理论:攻击性是关键吗?
第十四章:实验方法的问题
第十五章 后记
附录一: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附录二:个体模式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