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196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对个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看法。 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者招聘了40名来自不同
……
[ 展开全部 ]
职业的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他们充当“教师”,在实验者的指令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 米尔格拉姆改变实验的要素,做了19个独立实验,实验对象多达1000人。这一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震惊了全球心理学界,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在不同时期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 在《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中,米尔格拉姆完整记录了这19个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以及部分受试者在实验中的反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在等级社会中服从权威现象的社会及心理原因。 阅读这本《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将引导我们每个人思考这样一个人生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上级的命令与我们的良心相冲突,我们该怎么办?
[ 收起 ]
作者:米尔格拉姆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定价:29.00元
ISBN:9787516602300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 )
评价 (2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莎士比亚书店
2023-12-31 17:07:09 摘录
年度观书
《正午的黑暗》:我们向历史表明我们的忠心,希望历史带领我们通往康庄大道,可原来历史不提供任何正确方向。历史是不讲道德没有良心的,历史不判定当下是否正确、历史不指明将来的出口,历史所代表的是未来对往昔的评价,我们活在当下。
《Octopus:The Ocean’s Intelligent Invertebrate》:很高兴遇见这本书并啃了下来,这是三位作者对章鱼深沉的告白,也是我对章鱼最高的敬意。愿大家都像章鱼般自由。
《时间的女儿》:铁伊成为了我最喜欢的推理作家,尽管以推理的眼光来看铁伊可能会感到有点失望,但我仍然被铁伊所写的细腻情感和细致的描写所打动。某期播客的标题叫“历史学家都是侦探”,读此书时深有同感。看到书里所提供的材料,来自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拥有如此不一样的视角,在漫漫长河中抽丝剥茧寻找线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另一个历史家,很喜欢。
《莎士比亚传》:文学与传记的结合。深觉莎翁是个游荡在时代角落的幽灵,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他依旧精准把握其间的人性至幽。他足够狡黠,只是将其悬在手心细细把玩,从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却也总让读者以为那就是他的真心。比起神明,莎翁更像来自深渊的恶魔,毫不忌惮恶作剧所带来的动乱,也毫不在意自己将揭露什么阴暗。因此他是普世的,却也是个混沌不清的幽灵,琢磨不清。
《明智的孩子》:卡特晚年对生命的嘲讽,生命树的交缠也不过源于一场意外,我们就这样诞下一个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不过,谁在乎呢?生命不过是场盛大的舞会。
《象群中的蚂蚁》:我不知道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这些文字,在名为现代化的谎言中我只看到了巨大的割裂群众间似乎向上天找了无数个理由来分裂自己的群体,明明都活在同一片土地,明明都是底层苟延残喘的蝼蚁,最后大家剩下的还是一个标识,一个象征着你在印度社会中仅有的一切的标识。人总要寻找一个比自己还要低等的目标,借此产生优越感形成族群,我们就在这样的序列中不断前行。
《Ruined》:一开幕即是新生活,像是在告诉幕外的观众:无论如何,她们已经survive了,更多的伤害也无法带来更多的哀伤。开头的M接纳两个女孩的场景倒真像一个母亲,张开臂膀哺育着一个又一个不属于她的女儿,我们都是被自己的Fatherland所放逐的女人,但他们无法从我们身边夺走一切。
碟形世界:是我目前最喜欢奇幻系列,无限深沉的宇宙,无尽嘲讽的众神。Terry Pratchett就是最好的奇幻作家。
《时光噬痕》:多丽丝莱辛在其中一章节说一个年轻的人感慨“有这样一位老师潜移默化影响我,我是多么幸运”,在这本书里莱辛仿佛就化身了我的这样一位老师。莱辛的思考仿佛都成为了我的某种指引与向导,拨云见日。一篇谈奥斯丁和另一篇谈伍尔夫的文章都好像令我重新认识这两位作家,为女作家眼中所写的女作家的生命力而着迷,伊丽莎白跳下水坑陷入泥里、伍尔夫波西米亚式的离经叛道,展示的是同样的勇气。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每行台词之间都剑拔弩张。在凌晨时分,原本应该亲密的人纷纷揭下假面,寂静时刻却宛如从天而降的暴风雨,叫嚣着要撕碎每个人。而屏幕外的看客只能屏气至窒息再偷偷喘气,好怕那利剑透过纸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莎士比亚书店
2022-08-25 21:59:17 摘录
每一个情境也都包含一种观点,我们称之为“情境定义”,就是对一种社会情境含义的解释。通过这个视角,情境中的所有因素实现了统一。某个行为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是邪恶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又完全是合理的。人类倾向于接受合法权威对行为的定义。也就是说,受试者做出了行为,但他允许权威解释行为的含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新版序言
前言
致谢
第一章:服从的困境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三章:预期行为
第四章:与受害者之间的距离
第五章:个体面对权威(一)
第六章:更多变体和控制
第七章:个体面对权威(二)
第八章:角色转换
第九章:群体效应
第十章:为什么服从?——一个分析
第十一章:服从的过程:将分析应用于实验
第十二章:紧张与反抗
第十三章:另一种理论:攻击性是关键吗?
第十四章:实验方法的问题
第十五章 后记
附录一: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附录二:个体模式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新版序言
前言
致谢
第一章:服从的困境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三章:预期行为
第四章:与受害者之间的距离
第五章:个体面对权威(一)
第六章:更多变体和控制
第七章:个体面对权威(二)
第八章:角色转换
第九章:群体效应
第十章:为什么服从?——一个分析
第十一章:服从的过程:将分析应用于实验
第十二章:紧张与反抗
第十三章:另一种理论:攻击性是关键吗?
第十四章:实验方法的问题
第十五章 后记
附录一: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附录二:个体模式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新版序言
前言
致谢
第一章:服从的困境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三章:预期行为
第四章:与受害者之间的距离
第五章:个体面对权威(一)
第六章:更多变体和控制
第七章:个体面对权威(二)
第八章:角色转换
第九章:群体效应
第十章:为什么服从?——一个分析
第十一章:服从的过程:将分析应用于实验
第十二章:紧张与反抗
第十三章:另一种理论:攻击性是关键吗?
第十四章:实验方法的问题
第十五章 后记
附录一: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附录二:个体模式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正午的黑暗》:我们向历史表明我们的忠心,希望历史带领我们通往康庄大道,可原来历史不提供任何正确方向。历史是不讲道德没有良心的,历史不判定当下是否正确、历史不指明将来的出口,历史所代表的是未来对往昔的评价,我们活在当下。
《Octopus:The Ocean’s Intelligent Invertebrate》:很高兴遇见这本书并啃了下来,这是三位作者对章鱼深沉的告白,也是我对章鱼最高的敬意。愿大家都像章鱼般自由。
《时间的女儿》:铁伊成为了我最喜欢的推理作家,尽管以推理的眼光来看铁伊可能会感到有点失望,但我仍然被铁伊所写的细腻情感和细致的描写所打动。某期播客的标题叫“历史学家都是侦探”,读此书时深有同感。看到书里所提供的材料,来自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拥有如此不一样的视角,在漫漫长河中抽丝剥茧寻找线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另一个历史家,很喜欢。
《莎士比亚传》:文学与传记的结合。深觉莎翁是个游荡在时代角落的幽灵,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他依旧精准把握其间的人性至幽。他足够狡黠,只是将其悬在手心细细把玩,从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却也总让读者以为那就是他的真心。比起神明,莎翁更像来自深渊的恶魔,毫不忌惮恶作剧所带来的动乱,也毫不在意自己将揭露什么阴暗。因此他是普世的,却也是个混沌不清的幽灵,琢磨不清。
《明智的孩子》:卡特晚年对生命的嘲讽,生命树的交缠也不过源于一场意外,我们就这样诞下一个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不过,谁在乎呢?生命不过是场盛大的舞会。
《象群中的蚂蚁》:我不知道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这些文字,在名为现代化的谎言中我只看到了巨大的割裂群众间似乎向上天找了无数个理由来分裂自己的群体,明明都活在同一片土地,明明都是底层苟延残喘的蝼蚁,最后大家剩下的还是一个标识,一个象征着你在印度社会中仅有的一切的标识。人总要寻找一个比自己还要低等的目标,借此产生优越感形成族群,我们就在这样的序列中不断前行。
《Ruined》:一开幕即是新生活,像是在告诉幕外的观众:无论如何,她们已经survive了,更多的伤害也无法带来更多的哀伤。开头的M接纳两个女孩的场景倒真像一个母亲,张开臂膀哺育着一个又一个不属于她的女儿,我们都是被自己的Fatherland所放逐的女人,但他们无法从我们身边夺走一切。
碟形世界:是我目前最喜欢奇幻系列,无限深沉的宇宙,无尽嘲讽的众神。Terry Pratchett就是最好的奇幻作家。
《时光噬痕》:多丽丝莱辛在其中一章节说一个年轻的人感慨“有这样一位老师潜移默化影响我,我是多么幸运”,在这本书里莱辛仿佛就化身了我的这样一位老师。莱辛的思考仿佛都成为了我的某种指引与向导,拨云见日。一篇谈奥斯丁和另一篇谈伍尔夫的文章都好像令我重新认识这两位作家,为女作家眼中所写的女作家的生命力而着迷,伊丽莎白跳下水坑陷入泥里、伍尔夫波西米亚式的离经叛道,展示的是同样的勇气。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每行台词之间都剑拔弩张。在凌晨时分,原本应该亲密的人纷纷揭下假面,寂静时刻却宛如从天而降的暴风雨,叫嚣着要撕碎每个人。而屏幕外的看客只能屏气至窒息再偷偷喘气,好怕那利剑透过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