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理想国 × 许子东 ——开讲啦!打开经典、打开民国、打开围墙的“见字如面”,有温度、有深度、有热血、有良知的“开箱之作”。 【本书看点】 ★ 12堂“民国范儿”现代文学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许子东
  • 出版社: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 定价:69.00
  • ISBN:7542662589
一幅文坛的纷争地图
  • 麦兜史努比
    2018-10-08 08:11:05 摘录
    夏志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说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家中,凡是英美留学回来的就比较保守,凡是日本留学回来的就比较激进,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观察。为什么?因为他们出去留学都是二十世纪初,当时西方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成熟期,过了诸如“法国大革命”那样的造反岁月,出现了所谓“世纪末”情调,接下来就出现了现代派。所以,去欧美留学的人回来,不会那么激愤,觉得中国有的问题其实西方也有;而且,在西方人看来中国有不少东西很美好,比如科举,比如诗词。所以这一派比较倾向于改良,比较珍视中国的传统。而日本正处在明治维新之后,正在激烈地拆掉传统,走向现代社会,试图“脱亚入欧”,而且走得比中国成功。在世界文化发展链条里,日本比西方晚了百年,又比中国早了几十年,它还处在对“现代性”的想象中,介于中国与西方的发展时序之间。因此,当时去日本留学的人,不管性格怎么样,郁达夫也好,鲁迅也好,都比较激进。而且,日本的环境也特别刺激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有见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麦兜史努比
    2018-10-08 08:09:41 摘录
    在《新青年》以后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哪些流派?我们从“左”和“右”开始讲起。这两个概念,后来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中,变得十分混乱。法国大革命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最简单的理解,强调自由的就是右派,强调平等的就是左派,博爱的是中间派。具体在“五四”时期来讲,革命是“左”,比如陈独秀;改良是“右”,比如胡适。再具体来讲,这两派怎么看待中国老祖宗的东西?右派偏向于保存传统,左派偏向于反传统。最基本的定义是“自由”和“平等”,右派主张所有的人一起跑步,跑得远、跑得快的就拿得多,这样是公平的社会;左派主张不管你怎么跑,大家都要吃得差不多,这才是好的社会。一个是机会平等,一个是结果平等。在今天回过头来看,都是为中国好,为中国民众好,但主张是很不一样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