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恋地情结
《恋地情结》作为段义孚的成名作,主要讲述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感受到了环境的巨大变化。但是,这些关注,更多是从环保和生态的角度,而对于人在情感上与
……
[ 展开全部 ]
环境的关联,很少触及。段义孚的这本书恰恰就是从这一点上来论述。环境不仅作为人们的资源攫取地和需要加以适应的物理场所,环境也是人在实践中建构的人文场所,人将他的价值、情感置于其中,人文丰富了大地景观的生态状况,地方景观丰富了人的情感体验。本书用一些明确的概念来理解和解释人与地方的这种情感关联。
[ 收起 ]
作者:[美]段义孚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定价:CNY 45.00
ISBN:710015809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9 )
评价 (1 )
8.恋地情结与环境
小满
2022-09-13 22:17:34 摘录
对环境的熟悉,若没有产生厌恶,那就会产生喜爱之情。所谓“做帚自珍"”就是这个意思,这当中是有很多原因的。
某个人所拥有的物品是他人格的延伸,贬低了那些附属物的价值就等于削藏了他的人生价值。
衣服这种物品是最能体现人格特征的。大多数成年人会因赤身露体而害羞,也会因穿了别人的衣服而感到自我身份遭到了侵害。
当某人将他的部分情感倾注在家庭或社区后但又被强行赶出去时,就会像被强行脱掉了外套一样,剥夺了他身上具有的能与外界无序世界隔离开来的保护层。
有些人很难下定决心去扔掉穿过多年、皱皱巴巴的外套然后买件新衣服,而另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则不愿离开他们熟悉的社区而搬迁到新房子里去。
恋地情结里有一项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恋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满
2022-09-13 22:14:47 摘录
如果一个游客能把人类历史的记忆和他自己对景观的欣赏联系起来,那么这种审美就会变得更具个体性和持久性。
同样,如果将审美的情趣与科学的好奇心结合起来,这种审美就不再是转瞬即逝的了。
人们对美的意识往往来自于突然开启的过程,它很少受既定习俗的影响,也与固有的环境特征无关。无论多么熟悉、平凡景象都可能展现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特质,而对现实事物的重新审视往往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满
2022-09-13 22:12:51 摘录
其实,恋地情结并非人类最强烈的一种情感。当这种情感变得很强烈的时候,我们便能明确,地方与环境其实已经成为了情感事件的载体,成为了符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满
2022-09-13 22:11:44 摘录
恋地情结(topophilia)是一个杜撰出来的词语,其目的是为了广泛且有效地定义人类对物质环境的所有情感纽带。
这些纽带在强度、精细度和表现方式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也许人类对环境的体验是从审美开始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三七月见
2019-06-19 16:11:00 摘录
如果一个游客能把人类历史的记忆和他自己对景观的欣赏联系起来,那么这种审美就会变得更具个体性和持久性。同样,如果将审美的情趣与科学的好奇心结合起来,这种审美就不再是转瞬即逝的了。人们对美的意识往往来自于突然开启的过程,它很少受既定习俗的影响,也与固有的环境特征无关。无论多么熟悉、平凡景象都可能展现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特质,而对现实事物的重新审视往往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1.前言
2.感知的一般性质:感觉
3.一般的心理结构和反应
4.民族中心主义·对称性·空间性
5.个人的世界:个体差异和取舍
6.文化·经验·环境态度
7.环境·感知·世界观
8.恋地情结与环境
9.环境与恋地情结
10.从宇宙到景观
11.理想的城市与超越性的符号
12.物质环境与城市生活方式
13.美国城市:象征主义、形象化与认知
14.郊区和新城:对环境的探求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1.前言
2.感知的一般性质:感觉
3.一般的心理结构和反应
4.民族中心主义·对称性·空间性
5.个人的世界:个体差异和取舍
6.文化·经验·环境态度
7.环境·感知·世界观
8.恋地情结与环境
9.环境与恋地情结
10.从宇宙到景观
11.理想的城市与超越性的符号
12.物质环境与城市生活方式
13.美国城市:象征主义、形象化与认知
14.郊区和新城:对环境的探求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1.前言
2.感知的一般性质:感觉
3.一般的心理结构和反应
4.民族中心主义·对称性·空间性
5.个人的世界:个体差异和取舍
6.文化·经验·环境态度
7.环境·感知·世界观
8.恋地情结与环境
9.环境与恋地情结
10.从宇宙到景观
11.理想的城市与超越性的符号
12.物质环境与城市生活方式
13.美国城市:象征主义、形象化与认知
14.郊区和新城:对环境的探求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某个人所拥有的物品是他人格的延伸,贬低了那些附属物的价值就等于削藏了他的人生价值。
衣服这种物品是最能体现人格特征的。大多数成年人会因赤身露体而害羞,也会因穿了别人的衣服而感到自我身份遭到了侵害。
当某人将他的部分情感倾注在家庭或社区后但又被强行赶出去时,就会像被强行脱掉了外套一样,剥夺了他身上具有的能与外界无序世界隔离开来的保护层。
有些人很难下定决心去扔掉穿过多年、皱皱巴巴的外套然后买件新衣服,而另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则不愿离开他们熟悉的社区而搬迁到新房子里去。
恋地情结里有一项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恋旧。
同样,如果将审美的情趣与科学的好奇心结合起来,这种审美就不再是转瞬即逝的了。
人们对美的意识往往来自于突然开启的过程,它很少受既定习俗的影响,也与固有的环境特征无关。无论多么熟悉、平凡景象都可能展现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特质,而对现实事物的重新审视往往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这些纽带在强度、精细度和表现方式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也许人类对环境的体验是从审美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