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马勇讲史:觉醒
甲午年的黄海海战惨败后,和比战难。李鸿章奉命和谈,受尽屈辱签下了马关条约。李鸿章是晚清破屋的裱糊匠,还是时代浪尖的弄潮儿?马关谈判是丧权辱国任人宰割,还是呕心沥血虎口夺食
……
[ 展开全部 ]
?甲午战败是洋务运动的灰飞烟灭,还是近代开启的幡然醒悟?此后,严复等人开始思考中国制度的改革,也由此催生了借法自强到立法自强的转变。 ○ 马勇【晚清四书】:觉醒/维新/国变/革命,首度集结出版。 ○ 阅读晚清最佳读本 ○ 马勇首次披露四十年治学心路历程 ○ 敬意与温情,重叙晚清历史。传统与创新,重构中国社会。
[ 收起 ]
作者:马勇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定价:75.00元
ISBN:7513323852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缘起:各自的理由
行健
2018-08-15 16:18:51 摘录
那时的袁世凯仅仅从表面上看到了日本在1884年甲申政变之后在朝鲜势力的衰减,看到了日本在1890年颁布宪法实行宪政之后的政治混乱,议会与政府总是处在冲突中,不明白宪政的意义、真谛,以为政府与议会的冲突极大减弱了日本的力量,使日本政府很难就出兵问题与朝野各界达成共识,因而袁世凯期待利用日本的政治混乱谋求中国在朝鲜的更大利益。从后来的观点看,袁世凯的这些看法显然属于政治短视,不理解宪政的价值。
不唯袁世凯有这样的认识,中国派驻目本的公使汪凤藻也如此认识。汪凤藻看到日本朝野各界的政治争执日趋加剧,就想当然地以为日本没有力量对外生事,没有力量在朝鲜与中国抗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我的学术起步
引子
第一章 东亚秩序重组
宗藩解体
东北亚危机
走向战争
第二章 一场如此憋屈的战争
缘起:各自的理由
节外生枝:内政与外交
屡战屡败:跌破所有人的眼镜
第三章 和比战难
寻找契机
德璀琳东渡
美国促成和谈开启
张邵广岛受辱
意外收获:伊藤“点将”
第四章 梦醒春帆楼
日本的要价
忍辱负重:谈判之难
遇刺:一个意外带来的契机
讲和代价:超越极限
第五章 三国干涉还辽
各有算盘
三国干涉
日本对应
中国的代价
第六章 大清弃儿:台湾官民的选择与无奈
台湾不是筹码
被割让的为什么是台湾
台湾官民的选择
台湾人民的无奈
第七章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起源
革命思想起源
一个人的革命
超越绝望:战败刺激
民族主义异军突起
第八章 走进丛林:严复的愤怒与哀嚎
探究西方发展的动力
严复发飙
走进丛林:一个影响深远的倡导
第九章 维新思潮酝酿
拯救中国:李提摩太献策
新知识人登上政治舞台
康有为治安四策
坐而言:趋向维新
起而行:组建京沪强学会
第十章 构建维新共识
体制内变革思想萌生
政府大员的变革热情
走向维新时代
梦醒了吗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我的学术起步
引子
第一章 东亚秩序重组
宗藩解体
东北亚危机
走向战争
第二章 一场如此憋屈的战争
缘起:各自的理由
节外生枝:内政与外交
屡战屡败:跌破所有人的眼镜
第三章 和比战难
寻找契机
德璀琳东渡
美国促成和谈开启
张邵广岛受辱
意外收获:伊藤“点将”
第四章 梦醒春帆楼
日本的要价
忍辱负重:谈判之难
遇刺:一个意外带来的契机
讲和代价:超越极限
第五章 三国干涉还辽
各有算盘
三国干涉
日本对应
中国的代价
第六章 大清弃儿:台湾官民的选择与无奈
台湾不是筹码
被割让的为什么是台湾
台湾官民的选择
台湾人民的无奈
第七章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起源
革命思想起源
一个人的革命
超越绝望:战败刺激
民族主义异军突起
第八章 走进丛林:严复的愤怒与哀嚎
探究西方发展的动力
严复发飙
走进丛林:一个影响深远的倡导
第九章 维新思潮酝酿
拯救中国:李提摩太献策
新知识人登上政治舞台
康有为治安四策
坐而言:趋向维新
起而行:组建京沪强学会
第十章 构建维新共识
体制内变革思想萌生
政府大员的变革热情
走向维新时代
梦醒了吗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我的学术起步
引子
第一章 东亚秩序重组
宗藩解体
东北亚危机
走向战争
第二章 一场如此憋屈的战争
缘起:各自的理由
节外生枝:内政与外交
屡战屡败:跌破所有人的眼镜
第三章 和比战难
寻找契机
德璀琳东渡
美国促成和谈开启
张邵广岛受辱
意外收获:伊藤“点将”
第四章 梦醒春帆楼
日本的要价
忍辱负重:谈判之难
遇刺:一个意外带来的契机
讲和代价:超越极限
第五章 三国干涉还辽
各有算盘
三国干涉
日本对应
中国的代价
第六章 大清弃儿:台湾官民的选择与无奈
台湾不是筹码
被割让的为什么是台湾
台湾官民的选择
台湾人民的无奈
第七章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起源
革命思想起源
一个人的革命
超越绝望:战败刺激
民族主义异军突起
第八章 走进丛林:严复的愤怒与哀嚎
探究西方发展的动力
严复发飙
走进丛林:一个影响深远的倡导
第九章 维新思潮酝酿
拯救中国:李提摩太献策
新知识人登上政治舞台
康有为治安四策
坐而言:趋向维新
起而行:组建京沪强学会
第十章 构建维新共识
体制内变革思想萌生
政府大员的变革热情
走向维新时代
梦醒了吗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不唯袁世凯有这样的认识,中国派驻目本的公使汪凤藻也如此认识。汪凤藻看到日本朝野各界的政治争执日趋加剧,就想当然地以为日本没有力量对外生事,没有力量在朝鲜与中国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