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的真实处境是什么样的? 你是表现出了真实的自己,还是为了保护自己,习惯于隐藏并压抑自己,进而感到无力和憋屈? 在《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中,斯
……
[ 展开全部 ]
科特▪派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一个群体不能接纳彼此的差异和不同,不能聆听不一样的鼓声,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敢吐露心声,很难建立起真诚的关系。 在不真诚的关系中,社会犹如一个熔炉,将里面的所有东西都熬成一锅粥,每个人都失去了完整性、独特性和个性。而在真诚的关系中,人则可以像沙拉一样各自保持完整的成分和丰富的口感,彼此都将对方视为珍贵的生命体,相互接纳、相互欣赏,关系中充盈着真心、真情和真诚。 不真诚的关系是心理疾病的温床,而真诚关系则具有强大的治愈力。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告诉我们:在恋爱关系中,夫妻关系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朋友和同事关系中,上下级关系中,不要害怕分歧、差异和争吵,唯有经过混乱的争吵,才能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与别人达成共识;唯有大家都讲赤裸裸的真话,才能彼此理解,化解猜疑,建立起真诚的关系。 著名作家玛丽琳▪弗格森评论说:“斯科特▪派克又一次做到了,像《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激励个人心灵那样,《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发掘出了群体的新能量。”
[ 收起 ]
作者:[美] M. 斯科特·派克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定价:38.00元
ISBN:751582373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空灵
雨夕
2020-01-29 18:43:30 摘录
【空灵与消极感受力1】
“消极感受力”除了忍受问题带来的烦恼之外,还可以忍受事情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怀疑和迷茫。
“不确定性” 指不知道事情的全貌,以及发展的方向,似乎是这样的,又好 像是那样的,处在迷茫或者模棱两可的状态中,给人的感觉是一颗心悬在空中,惴惴不安。
“不确定”的反面,是确定、一定、肯定和坚信,同时也伴随着固执、僵化、执念与偏见。而“不确定”虽然具有优柔 寡断,莫衷一是的成分,却能在困惑与怀疑中,破除自我的固执和偏见,进入空灵。
没有怀疑,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这种自大和自满根本就与空灵无缘。如果想进入空灵,就需要对自己曾经坚持的观点和形成的习惯,尽量怀疑。怀疑虽 然有时会像针扎一样刺痛,却能把昨天的东西刺破,看见明天的路。
苏格拉底说:“怀疑是无限的探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雨夕
2020-01-29 15:52:29 摘录
【空灵与消极感受力】
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会有两种反应:
一种是回避问题,尽量拖延,希望问题在拖延中自行消失。另一种是,问题一出现就想立即解决,否则,便会头昏脑涨,寝食难安,这些人想尽量缩短与问题接触的时间,尽快脱身,不愿意花时间忍受问题带来的不舒服的感受。
上述两种反应都不切实际。心理治疗特别忌讳第二种反应。如果遇到病人,心理医生带着“急于弄清”病情的心态,那么他与病人的交谈就不会深入,结论也是草率的,错误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弗洛伊德提醒我们要时刻提防这种心理。
还有一种少数人具备的反应,就是运用“消极感受力”, 以极大的耐心和勇气去承受问题所带来的烦恼、不安、迷茫和痛苦,并花足够的时间与问题接触,把自己浸泡在问题中,既不逃避拖延,也不急于解决,而是仔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由于这种反应并不“急于弄清事实,找出真相”,所以才被冠以“消极”一词。但消极只是表面现象,在忍受烦恼、不安和迷茫的过程中,人们能够逐渐消除狭隘与偏见、自大与自满 进入空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雨夕
2020-01-28 19:39:52 摘录
【空灵阶段真正的倾听】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放下自己的想法和欲望。换言之,就是让“自我界限”消亡,让自我进入空灵的状态,这样才能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他人身上,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本质上,倾听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爱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放弃自我界限,让爱者与被爱者融为体。如果我们不爱一个人,或者缺少爱意,就不会真正倾听对方。
为了倾听别人,我们不仅需要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边,还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观点和判断,全神贯注感受对方,这将给对方和自己带来巨大的力量。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品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么美好啊 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雨夕
2020-01-28 16:48:03 摘录
尼采说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
骆驼、狮子和婴儿。
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
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
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非暴力沟通》中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1章 真诚的关系
孤立与分裂
顽强与柔软
我们是不同的琴弦,却弹奏出同一首歌
跛脚的英雄
压进去是抑郁,哭出来是治愈
第2章 独立与依靠
人的独立性
独立的人,也需要依靠
你我都有问题,但这没关系
第3章 真诚共同体
包容、承诺和共识
现实性
沉思
安全之所
心理防线与心理实验室
冲突可以优雅地解决
权力去中心化
一种更高的精神
第4章 危机与真诚关系
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精神危机
因为孤独,所以我们渴望真诚
真诚关系的原理
第5章 建立真诚关系的四个阶段
伪共同体
混沌
空灵
真诚共同体
第6章 建立真诚关系比治疗更重要
逃避真诚的四种方法
干预的时机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一样重要
快与慢并不是关键
承诺,我们没有逃跑路线
真诚关系的纽带:沉默、故事和梦境
第7章 进化的途径
真诚的关系,真心的欢笑
我们只是互相关照,并不是去治愈
人为塑造敌人,最具破坏力
第8章 人性的幻想
多元化的问题
我们是蛇,也是龙
转型的能力
现实、理想和浪漫
第9章 爱的人越多,喜欢的人越少
精神成长的阶段
成长就是超越
没有故乡的人
第10章 空灵的意义
让内心变得像一张白纸
沉默的价值
消极感受力
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的
模棱两可的效力
第11章 不设防
没有受伤,何谈治愈
不设防的风险
融合性和完整性
我们是否遗漏了什么
第12章 不一样的鼓声
权力的傲慢
无知的山谷
信任与包容
接纳即治愈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1章 真诚的关系
孤立与分裂
顽强与柔软
我们是不同的琴弦,却弹奏出同一首歌
跛脚的英雄
压进去是抑郁,哭出来是治愈
第2章 独立与依靠
人的独立性
独立的人,也需要依靠
你我都有问题,但这没关系
第3章 真诚共同体
包容、承诺和共识
现实性
沉思
安全之所
心理防线与心理实验室
冲突可以优雅地解决
权力去中心化
一种更高的精神
第4章 危机与真诚关系
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精神危机
因为孤独,所以我们渴望真诚
真诚关系的原理
第5章 建立真诚关系的四个阶段
伪共同体
混沌
空灵
真诚共同体
第6章 建立真诚关系比治疗更重要
逃避真诚的四种方法
干预的时机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一样重要
快与慢并不是关键
承诺,我们没有逃跑路线
真诚关系的纽带:沉默、故事和梦境
第7章 进化的途径
真诚的关系,真心的欢笑
我们只是互相关照,并不是去治愈
人为塑造敌人,最具破坏力
第8章 人性的幻想
多元化的问题
我们是蛇,也是龙
转型的能力
现实、理想和浪漫
第9章 爱的人越多,喜欢的人越少
精神成长的阶段
成长就是超越
没有故乡的人
第10章 空灵的意义
让内心变得像一张白纸
沉默的价值
消极感受力
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的
模棱两可的效力
第11章 不设防
没有受伤,何谈治愈
不设防的风险
融合性和完整性
我们是否遗漏了什么
第12章 不一样的鼓声
权力的傲慢
无知的山谷
信任与包容
接纳即治愈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1章 真诚的关系
孤立与分裂
顽强与柔软
我们是不同的琴弦,却弹奏出同一首歌
跛脚的英雄
压进去是抑郁,哭出来是治愈
第2章 独立与依靠
人的独立性
独立的人,也需要依靠
你我都有问题,但这没关系
第3章 真诚共同体
包容、承诺和共识
现实性
沉思
安全之所
心理防线与心理实验室
冲突可以优雅地解决
权力去中心化
一种更高的精神
第4章 危机与真诚关系
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精神危机
因为孤独,所以我们渴望真诚
真诚关系的原理
第5章 建立真诚关系的四个阶段
伪共同体
混沌
空灵
真诚共同体
第6章 建立真诚关系比治疗更重要
逃避真诚的四种方法
干预的时机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一样重要
快与慢并不是关键
承诺,我们没有逃跑路线
真诚关系的纽带:沉默、故事和梦境
第7章 进化的途径
真诚的关系,真心的欢笑
我们只是互相关照,并不是去治愈
人为塑造敌人,最具破坏力
第8章 人性的幻想
多元化的问题
我们是蛇,也是龙
转型的能力
现实、理想和浪漫
第9章 爱的人越多,喜欢的人越少
精神成长的阶段
成长就是超越
没有故乡的人
第10章 空灵的意义
让内心变得像一张白纸
沉默的价值
消极感受力
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的
模棱两可的效力
第11章 不设防
没有受伤,何谈治愈
不设防的风险
融合性和完整性
我们是否遗漏了什么
第12章 不一样的鼓声
权力的傲慢
无知的山谷
信任与包容
接纳即治愈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消极感受力”除了忍受问题带来的烦恼之外,还可以忍受事情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怀疑和迷茫。
“不确定性” 指不知道事情的全貌,以及发展的方向,似乎是这样的,又好 像是那样的,处在迷茫或者模棱两可的状态中,给人的感觉是一颗心悬在空中,惴惴不安。
“不确定”的反面,是确定、一定、肯定和坚信,同时也伴随着固执、僵化、执念与偏见。而“不确定”虽然具有优柔 寡断,莫衷一是的成分,却能在困惑与怀疑中,破除自我的固执和偏见,进入空灵。
没有怀疑,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这种自大和自满根本就与空灵无缘。如果想进入空灵,就需要对自己曾经坚持的观点和形成的习惯,尽量怀疑。怀疑虽 然有时会像针扎一样刺痛,却能把昨天的东西刺破,看见明天的路。
苏格拉底说:“怀疑是无限的探求。”
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会有两种反应:
一种是回避问题,尽量拖延,希望问题在拖延中自行消失。另一种是,问题一出现就想立即解决,否则,便会头昏脑涨,寝食难安,这些人想尽量缩短与问题接触的时间,尽快脱身,不愿意花时间忍受问题带来的不舒服的感受。
上述两种反应都不切实际。心理治疗特别忌讳第二种反应。如果遇到病人,心理医生带着“急于弄清”病情的心态,那么他与病人的交谈就不会深入,结论也是草率的,错误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弗洛伊德提醒我们要时刻提防这种心理。
还有一种少数人具备的反应,就是运用“消极感受力”, 以极大的耐心和勇气去承受问题所带来的烦恼、不安、迷茫和痛苦,并花足够的时间与问题接触,把自己浸泡在问题中,既不逃避拖延,也不急于解决,而是仔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由于这种反应并不“急于弄清事实,找出真相”,所以才被冠以“消极”一词。但消极只是表面现象,在忍受烦恼、不安和迷茫的过程中,人们能够逐渐消除狭隘与偏见、自大与自满 进入空灵。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放下自己的想法和欲望。换言之,就是让“自我界限”消亡,让自我进入空灵的状态,这样才能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他人身上,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本质上,倾听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爱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放弃自我界限,让爱者与被爱者融为体。如果我们不爱一个人,或者缺少爱意,就不会真正倾听对方。
为了倾听别人,我们不仅需要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边,还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观点和判断,全神贯注感受对方,这将给对方和自己带来巨大的力量。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品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么美好啊 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骆驼、狮子和婴儿。
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
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
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