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的真实处境是什么样的? 你是表现出了真实的自己,还是为了保护自己,习惯于隐藏并压抑自己,进而感到无力和憋屈? 在《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中,斯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M. 斯科特·派克
  •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定价:38.00元
  • ISBN:9787515823737
  • 2020-01-30 10:53:12 摘录
    【建立真诚关系的四个阶段】

    一. 虚伪阶段

    二. 混沌阶段

    三. 空灵阶段

    四. 真诚阶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30 10:46:05 摘录
    【真诚关系的七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 包容,而不是忍受;
    做出承诺,是包容的关键,群体成员必须以某种方式彼此承诺,不离不弃。

    包容不是忍受,不是逃避,而是一种超越。要包容别人,也需要提升自己认知的海拔高度,在那里一切才能尽收眼底。

    第二个特征: 突破幻象,走进真实;
    在任何不真诚的关系里,都有幻想的影子,而真诚关系致力于打破幻想。打破幻想后,我们看见真实的自己,就有可能剔除身上不真实的东西。

    第三个特征: 一个安全的地方;

    第四个特征: 凝视对方,以柔和的目光。不要掩盖自己的伤口缺陷和脆弱,因为接纳是成长的动力,掩盖是摧毁的开始。当一个人敞开心的大门开始接纳自己的脆弱时,也同时拥有了治愈的力量。

    建立真诚关系要求我们具备暴露伤口和弱点的能力,同时也要求我们具备能够被他人创伤所触动的“共情能力”。

    第五个特征: 以优雅的方式,超越冲突。与乌合之众不同,在真诚关系中,分歧不是通过生理上的流血事件,以及感情上的恶意中伤来粗暴解决,而是通过智慧优雅的超越。

    不是先消灭冲突,然后才能和睦相处。而是先包容差异,最后才能超越冲突。

    第六个特征: 权力去中心化;

    第七个特征: 一种回家的感觉。
    真诚关系近乎奇迹,虽然出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但它却使人心映照出了宇宙之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29 22:01:30 摘录
    【建立真诚关系时的陷阱:过分依赖】

    当群体对“空灵”感到迷惑,辗转于混沌之中,并将自身的处境完全归咎于领导者时,我会讲述下面的故事:

    一个拉比迷失在森林中,三个月里,他不断地寻找,却始终找不到出路。终于有一天,他在搜索中偶遇一个也在森林里迷了路的团体,而且他们刚好来自他曾经所在的犹太会堂。他们兴奋地高喊:“老师,能找到您实在是太棒了!现在您可以将我们带出森林了。”

    “我很抱歉,我也没有办法。”拉比回答:“因为我和你们一样迷茫,我能做的只是,因为我迷路的时间更久,我可以告诉你们一千条走不通的道路。在这样微薄的帮助下,如果我们相互合作,或许能够起找到出路。”

    这其中的寓意很明显,在建立真诚关系的过程中,没有人可以领导别人,或者给别人指点迷津。但对于依赖心理严重的人来说,他们总是希望有人能够领导,甚至控制他们。

    真诚关系的建立要求那些习惯于领导和控制人的引导者真正愿意进入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它要求引导者放弃讲话的欲望,每时每刻向他人提供帮助的欲望,成为精神领袖的欲望,看起来像个英雄的欲望。当引导者放弃这些欲望之后,群体觉得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在失落、沮丧,甚至绝望中,开始进入空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29 21:44:59 摘录
    【建立真诚关系时的对抗】

    专业心理治疗师通常需要花费几年时间才能明白:

    我们无法直接对他人进行治疗和转化。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尽可能深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动机。我们越是这样做,越能将自己从改造别人的欲望中摆脱出;越是乐意,甚至是迫切地希望别人能够自由地做他们自己,越能营造出一个充满尊重和安全感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真诚关系的本质:治疗和转化,将在无人推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发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29 21:21:01 摘录
    【不设防:完整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联系,我们不能成为狐立主义者,陷入简单化,非此即彼的单一维度,应该从多维度、高智慧的角度看事情。

    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时,也就能跳出自大的牢笼,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在真诚关系中,成为真实的自己。

    正如爱德华·马丁在他的诗《吾名大群》中所表达的那样:

    在我尘世的宫殿中有一群人,
    一个人谦卑,一个人骄傲,
    一个人为自己的罪孽伤心欲绝,
    一个人坐在那儿毫无悔意地咧嘴大笑,
    一个人爱邻居如同爱自己,
    一个人除了名誉和财富什么也不关心。
    我或许能摆脱这无尽的烦恼,
    如果我能从他们当中将自己寻找,
    就能获得一次飞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29 20:57:32 摘录
    【不设防:把自己完全暴露出来】

    不设防不仅要求我们具备承受被伤害的能力,还要求我们能暴露自己的伤疤:我们的创伤,我们的缺陷,我们的弱点,我们的失败和悲伤。

    不完美是我们人类少有的共性之一,只有在明显的脆弱和缺陷中我们才能意识到真诚关系的美好。

    马可·奥勒留说:“人是可怜的,也是伟大的。人常常被困于有限与无限的两难境地,自我正是结合了灵性的无限和肉身的有限。”人始终处于有限和无限、光明与黑暗、确定与不确定之中,这是我们最真实的状态和处境,必须对此有深刻的认知,不能自欺欺人。

    我们越是不设防,越是容易受伤;但正是在伤痛中,我们才变得更坚韧。尼采说:“凡不能摧毁我的,必将使我强大。”

    在建立真诚关系的过程中,必须涌现出一批勇敢的灵魂,必须采取切实的举措。当一个接一个的人真正冒着被抛弃或者被伤害的风险,将群体的不设防和真诚提升到一个更深的程度,真诚关系才能随之建立起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29 20:44:35 摘录
    《当爱召唤你时》 纪伯伦

    当爱召唤你时,跟随他,
    不管道路多么崎岖,陡峭。
    当爱展开羽翼拥抱你时,依从他,
    即使深藏在羽翼之中的刀剑可能伤及你。

    如同谷穗,爱先把你捆扎起来。
    他舂打你,使你胸怀坦荡。
    他筛分你,使你摆脱无用的外壳。
    他碾磨你,使你臻于清白。
    她揉捏你,使你顺服。
    然后他用神圣的火焰来处置你,使你成为圣宴上的圣餐。

    所有这些都是爱要对你所做的事情,以使你知晓内心的秘密,而这样的认知会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

    倘若你惧怕舂打,只求爱给你欢愉和安宁,那你最好裹起身体,逃离爱的打谷场吧。

    但你躲进的那个世界,没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你能笑,却永远不懂什么叫开怀大笑。你能哭,但永远不懂得什么叫撕心裂肺。

    爱除了自身什么都不会施与。
    爱除了从自身处什么也不会拿走。
    爱不求占有,也不被占有。
    ……

    爱除了实现自己,一无所求。
    ……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29 19:38:48 摘录
    【不设防:空灵的桥梁】

    我将“不设防”,定义为“对其他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论它是一个奇怪的想法,一个陌生人,一种与自己相冲突的文化。

    不设防,是为了敞开心之大门,拿出勇气去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凝听不一样的鼓声。不过,当人敞开心扉、 不设防时,不免会感到害怕,而接纳不同的人和事,则意味着必须打破内心的平衡,陷入冲突、愤怒、焦虑、抑郁,甚至绝望,但是坚持住,我们就会进入空灵阶段。

    空灵是走向更高精神境界的必经之路,而不设防是通往空灵的桥梁。

    但是,不设防同时也意味着危险:如果这个新想法是错误的,怎么办?如果这个挤进家中的陌生人是个凶手、逃犯,又会怎样?我们不会受到伤害吗?

    任何心理治疗,都需要病人做出改变,这意味着先要打开自我的篱笆,敞开心扉,不设防。但这样势必会带来风险,因为在鱼贯而入的人流中,可能有陌生人、聪明人和傻子,根据 我的经验,你还有1/2500的概率碰上一个邪恶的人。

    如何才能遭受伤害呢?重要的是,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对待不同的人。事实上,如果你真的不设防,进入了空灵的境界,也就变得火眼金睛,洞察人性,很容易辨识谁是善良之人,谁是凶手和逃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29 18:43:30 摘录
    【空灵与消极感受力1】

    “消极感受力”除了忍受问题带来的烦恼之外,还可以忍受事情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怀疑和迷茫。

    “不确定性” 指不知道事情的全貌,以及发展的方向,似乎是这样的,又好 像是那样的,处在迷茫或者模棱两可的状态中,给人的感觉是一颗心悬在空中,惴惴不安。

    “不确定”的反面,是确定、一定、肯定和坚信,同时也伴随着固执、僵化、执念与偏见。而“不确定”虽然具有优柔 寡断,莫衷一是的成分,却能在困惑与怀疑中,破除自我的固执和偏见,进入空灵。

    没有怀疑,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这种自大和自满根本就与空灵无缘。如果想进入空灵,就需要对自己曾经坚持的观点和形成的习惯,尽量怀疑。怀疑虽 然有时会像针扎一样刺痛,却能把昨天的东西刺破,看见明天的路。

    苏格拉底说:“怀疑是无限的探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29 15:52:29 摘录
    【空灵与消极感受力】

    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会有两种反应:

    一种是回避问题,尽量拖延,希望问题在拖延中自行消失。另一种是,问题一出现就想立即解决,否则,便会头昏脑涨,寝食难安,这些人想尽量缩短与问题接触的时间,尽快脱身,不愿意花时间忍受问题带来的不舒服的感受。

    上述两种反应都不切实际。心理治疗特别忌讳第二种反应。如果遇到病人,心理医生带着“急于弄清”病情的心态,那么他与病人的交谈就不会深入,结论也是草率的,错误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弗洛伊德提醒我们要时刻提防这种心理。

    还有一种少数人具备的反应,就是运用“消极感受力”, 以极大的耐心和勇气去承受问题所带来的烦恼、不安、迷茫和痛苦,并花足够的时间与问题接触,把自己浸泡在问题中,既不逃避拖延,也不急于解决,而是仔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由于这种反应并不“急于弄清事实,找出真相”,所以才被冠以“消极”一词。但消极只是表面现象,在忍受烦恼、不安和迷茫的过程中,人们能够逐渐消除狭隘与偏见、自大与自满 进入空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28 19:39:52 摘录
    【空灵阶段真正的倾听】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放下自己的想法和欲望。换言之,就是让“自我界限”消亡,让自我进入空灵的状态,这样才能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他人身上,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本质上,倾听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爱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放弃自我界限,让爱者与被爱者融为体。如果我们不爱一个人,或者缺少爱意,就不会真正倾听对方。

    为了倾听别人,我们不仅需要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边,还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观点和判断,全神贯注感受对方,这将给对方和自己带来巨大的力量。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品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么美好啊  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20-01-28 17:02:34 摘录
    【自我归零,就是空灵】

    尼采说:

    “智慧基本上就是天真。知识是自我,智慧则是自我的消失。知识使你充满信息。智慧使你成为绝对的空虚,但那空虚是一种新的充满。”

    “许多伟大的思想,就其表面来看,似乎与风箱没有什么两样,但当其膨胀做响时,内里却空空如也。”

    在这里,尼采用“天真”,“自我的消失”,以及“绝对的空虚” 来定义智慧,并用空空如也的“风箱”来比喻伟大的思想,清楚地说明:

    智慧并不是一个人的智商,而是类似于佛教中的“般若”,即终极智慧,也相当于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而这种天真的智慧,并不是来源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恰恰是因为它们消失之后才获得的。所以,让自我归零,就能进入空灵。当我们放弃幻想,不再试图改变和治疗他人;放弃执念,不再以为自已可以掌控一切,改变一切,包括生死之后,这种空灵的智慧就会来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28 16:48:03 摘录
    尼采说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
    骆驼、狮子和婴儿。

    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

    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

    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非暴力沟通》中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28 16:35:41 摘录
    【沉默】

    当遇到不同的人,听到不一样的观点时,我们不应该立即反驳,而应该沉默一会儿。立即反驳是对刺激的条件反射,沉默则会让我们沉思,而沉思会让我们变得谦虚,更具智慧和觉察力。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是纳粹大屠杀中的一名幸存者,他曾经说过一段意义深远的话:“在刺激与反应之间,有一片空间。在那片空间里,我们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反应。在选择性反应中,我们获得了成长与自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