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政治秩序的起源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5)——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刘瑜专文导读“
……
[ 展开全部 ]
重读福山之二:重新带回国家”。 成功的现代自由民主制,将强大的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三种机制结合在稳定的平衡中。那么,这三种机构最初来自何方?是什么力量驱使它们诞生?又在何等条件下得到发展?建立的顺序如何?彼此间有何关系? 当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弗朗西斯•福山,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今日政治机构是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全面画卷。《政治秩序的起源》(第一卷),把对政治秩序的探讨向前延伸到人类的灵长目祖先,然后依次讲述人类部落社会的出现,第一个现代国家在中国的生长,法治在印度和中东的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问责制政府在欧洲的发展。《政治秩序的起源》是一次严密的尝试,力图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概览,建立一个理解政治制度演化的宏大框架。 本书第二卷将延伸到当代,敬请期待。
[ 收起 ]
作者:[美]弗朗西斯·福山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88
ISBN:754955511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导 读 重新带回国家/刘瑜
冷漠脸frances
2020-06-09 14:01:01 摘录
这种情绪化反应,使人类中规中矩,遵循规范
规范的独特内容由文化决定(不吃猪肉、尊敬祖先、宴会上不点香烟),遵循规范的能力却是遗传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冷漠脸frances
2020-06-09 14:00:27 摘录
基本正确的答案是人类之遵循规则主要植根于情感,并不依靠理性过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冷漠脸frances
2020-06-09 13:59:45 摘录
政治秩序的起源自然状态,可被描绘为战争状态,因为暴力是自发的实施暴力的,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密切结合的社会群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冷漠脸frances
2020-06-09 13:58:25 摘录
讨自然状态,其实是讨论人性的手段和隐喻,用来建立政治社会应
培养的各级人性美德( a hierarchy of human goods)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冷漠脸frances
2020-06-09 13:55:12 摘录
于政治体制演变成了“寡头统治”。正如美国南部社会的种族主义
印度社会的种姓文化所展现的,“社会性因素”未必就代表了先进
文明的力量,它也可能带来另一种形式的专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冷漠脸frances
2020-06-09 13:53:54 摘录
括在民主制发展初期的“精英民主”形态,但就其当代形式而言就是民主制[编按:本书译为“负责制])。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政治模式是三者之间的平衡,但在整本书中,福山对“国家建构”
这个维度的格外强调是清晰可见的这音先体现在书的构架上。在整本书的三个核心内容部分,“国
家建构”部分排在最前面,所占篇幅也远大于其他部分。更重要的是,
从内容上而言,福山对世界各国政治传统分野的解释,很大程度上
就集中于对其政治源头“国家建构”成败与早晚的分析。由于将“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冷漠脸frances
2020-06-09 13:52:13 摘录
什么今天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模式如此多样?对这个问题,在《政
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福山的主要切入点是:国家建构。什么叫“国家建构”?沿着韦伯对国家的定义,福山将“国家建构”理解为政府的统治能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政府国防、征税官一
机构架构、维持社会秩序、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能力。
客观地说,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福山对政治发展的认识有三个维度:国家建构、法治和问责(他使用“问责”一词,以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冷漠脸frances
2020-06-09 13:51:44 摘录
同的回答,不如说“新福山”所关注的是全新的问题。如果说触动
福山写作《历史的终结》的,根本上而言是“为什么自由民主制最终能够征服世界”,那么触动他写作《政治秩序的起源》的,则是“为一
什么自由民主制尚未能够征服世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导 读 重新带回国家/刘瑜
序言
第一部分 国家之前
第 1 章 政治的必需
第 2 章 自然状态
第 3 章 表亲的专横
第 4 章 部落社会的财产、正义、战争
第 5 章 “利维坦”的降临
第二部分 国家建设
第 6 章 中国的部落制
第 7 章 战争和中国国家的兴起
第 8 章 伟大的汉朝制度
第 9 章 政治衰退和家族政府的复辟
第 10 章 印度的弯路
第 11 章 瓦尔纳和迦提
第 12 章 印度政体的弱点
第 13 章 奴隶制与穆斯林走出部落制
第 14 章 马穆鲁克挽救伊斯兰教
第 15 章 奥斯曼帝国的运作和衰退
第 16 章 基督教打破家庭观念
第三部分 法治
第 17 章 法治的起源
第 18 章 教会变为国家
第 19 章 国家变为教会
第 20 章 东方专制主义
第 21 章 “坐寇”
第四部分 负责制政府
第 22 章 政治负责制的兴起
第 23 章 寻租者
第 24 章 家族化跨越大西洋
第 25 章 易北河以东
第 26 章 更完美的专制主义
第 27 章 征税和代表权
第 28 章 负责制或专制主义?
第五部分 迈向政治发展理论
第 29 章 政治发展和政治衰败
第 30 章 政治发展的过去和现在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导 读 重新带回国家/刘瑜
序言
第一部分 国家之前
第 1 章 政治的必需
第 2 章 自然状态
第 3 章 表亲的专横
第 4 章 部落社会的财产、正义、战争
第 5 章 “利维坦”的降临
第二部分 国家建设
第 6 章 中国的部落制
第 7 章 战争和中国国家的兴起
第 8 章 伟大的汉朝制度
第 9 章 政治衰退和家族政府的复辟
第 10 章 印度的弯路
第 11 章 瓦尔纳和迦提
第 12 章 印度政体的弱点
第 13 章 奴隶制与穆斯林走出部落制
第 14 章 马穆鲁克挽救伊斯兰教
第 15 章 奥斯曼帝国的运作和衰退
第 16 章 基督教打破家庭观念
第三部分 法治
第 17 章 法治的起源
第 18 章 教会变为国家
第 19 章 国家变为教会
第 20 章 东方专制主义
第 21 章 “坐寇”
第四部分 负责制政府
第 22 章 政治负责制的兴起
第 23 章 寻租者
第 24 章 家族化跨越大西洋
第 25 章 易北河以东
第 26 章 更完美的专制主义
第 27 章 征税和代表权
第 28 章 负责制或专制主义?
第五部分 迈向政治发展理论
第 29 章 政治发展和政治衰败
第 30 章 政治发展的过去和现在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导 读 重新带回国家/刘瑜
序言
第一部分 国家之前
第 1 章 政治的必需
第 2 章 自然状态
第 3 章 表亲的专横
第 4 章 部落社会的财产、正义、战争
第 5 章 “利维坦”的降临
第二部分 国家建设
第 6 章 中国的部落制
第 7 章 战争和中国国家的兴起
第 8 章 伟大的汉朝制度
第 9 章 政治衰退和家族政府的复辟
第 10 章 印度的弯路
第 11 章 瓦尔纳和迦提
第 12 章 印度政体的弱点
第 13 章 奴隶制与穆斯林走出部落制
第 14 章 马穆鲁克挽救伊斯兰教
第 15 章 奥斯曼帝国的运作和衰退
第 16 章 基督教打破家庭观念
第三部分 法治
第 17 章 法治的起源
第 18 章 教会变为国家
第 19 章 国家变为教会
第 20 章 东方专制主义
第 21 章 “坐寇”
第四部分 负责制政府
第 22 章 政治负责制的兴起
第 23 章 寻租者
第 24 章 家族化跨越大西洋
第 25 章 易北河以东
第 26 章 更完美的专制主义
第 27 章 征税和代表权
第 28 章 负责制或专制主义?
第五部分 迈向政治发展理论
第 29 章 政治发展和政治衰败
第 30 章 政治发展的过去和现在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规范的独特内容由文化决定(不吃猪肉、尊敬祖先、宴会上不点香烟),遵循规范的能力却是遗传的。
政治秩序的起源自然状态,可被描绘为战争状态,因为暴力是自发的实施暴力的,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密切结合的社会群体
培养的各级人性美德( a hierarchy of human goods)
印度社会的种姓文化所展现的,“社会性因素”未必就代表了先进
文明的力量,它也可能带来另一种形式的专制。
这个维度的格外强调是清晰可见的这音先体现在书的构架上。在整本书的三个核心内容部分,“国
家建构”部分排在最前面,所占篇幅也远大于其他部分。更重要的是,
从内容上而言,福山对世界各国政治传统分野的解释,很大程度上
就集中于对其政治源头“国家建构”成败与早晚的分析。由于将“国
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福山的主要切入点是:国家建构。什么叫“国家建构”?沿着韦伯对国家的定义,福山将“国家建构”理解为政府的统治能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政府国防、征税官一
机构架构、维持社会秩序、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能力。
客观地说,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福山对政治发展的认识有三个维度:国家建构、法治和问责(他使用“问责”一词,以囊
福山写作《历史的终结》的,根本上而言是“为什么自由民主制最终能够征服世界”,那么触动他写作《政治秩序的起源》的,则是“为一
什么自由民主制尚未能够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