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活着多好呀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定价:52
ISBN: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 )
评价 ( )
谈风格
微笑的鱼
2022-04-27 16:20:48 摘录
《 谈风格》
一个人的风格是和他的气质有关系的。布封说过:“风格即人。”中国也有“文如其人”的说法。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躁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词宜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耆卿的词宜十三四女郎持红牙板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次,要形成个人的风格,读和自己气质相近的书。也就说,读自己喜欢的书,对自己口味的书。我不太主张一个作家有系统地读书。作家应该博学,一般的名著都应该看看。但是作家不是评论家,更不是文学史家。我们不能按照中外文学史循序渐进,一本一本地读那么多书,更不能按照文学史的定论客观地决定自己的爱恶。我主张抓到什么就读什么,读得下去就一连气读一阵,读不下去就抛到一边。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我直到现在还是比较喜欢《九歌》。李、杜是大家,他们的诗我也读了一些,但是在大学的时候,我有一阵偏爱王维,后来又读了一阵温飞卿、李商隐。诗何必盛唐。我觉得龚自珍的态度很好:“我论文章恕中晚,略工感概是名家。”有一个人说得更为坦率:“一种风情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有何不可。一个人的兴趣有时会随年龄、境遇发生变化。我在大学时很看不起元人小令,认为浅薄无聊。后来因为工作关系,读了一些,才发现其中的淋漓沉痛处。巴尔扎克很伟大,可是我就是不能用社会学的观点读他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是到近四十岁时,因为成了“右派”,才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硬着头皮读完了的。孙犁同志说他喜欢屠格涅夫的长篇,不喜欢他的短篇;我则刚好相反,我认为都可以。作家读书,允许有偏爱。作家所偏爱的作品往住会影响他的气质,成为他个性的一部分。契诃夫说过:告诉我你读的是什么书,我就可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作家读书,实际上是读另外一个自已所写的作品。法朗士在《生活文学》第一卷的序言里说过:“为了真诚坦白,批评家应该说:‘先生们,关于莎士比亚,关于拉辛,我所讲的就是我自已。”作家更是这样。一个作家在谈论别的作家时,谈的常常是他自已。“六经注我”,中国的古人早就说过。
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家,不多的作品。
一个人也不能老是一个风格,只有一个风格。风格,往往是因为所写的题材不同而有差异的。或庄,或谐;或比较抒情,或尖酸冷峻。但是又看得出还是一个人的手笔。一方面,文备众体:另一方面,又自成一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章 草木本心
岁朝清供
花园
淡淡秋光
果园杂记
花
第二章 人世春秋
故乡人
和尚
名优逸事
旧病杂忆
风景
下水道和孩子
沽源
大妈们
礼拜天的早晨
一辈古人
第三章 难得从容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小说回顾
又读《边城》
谈风格
谈幽默
城隍•徒弟•灶王爷
西窗雨
难得最是得从容
觅我游踪五十年
读廉价书
第四章 活着多好呀
葵•薤
豆腐
端午的鸭蛋
栗子
豆汁儿
萝卜
手把肉
家常酒菜
肉食者不鄙
《吃的自由》序
王磐的《野菜谱》
《旅食与文化》题记
· · · · · · (
收起
)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章 草木本心
岁朝清供
花园
淡淡秋光
果园杂记
花
第二章 人世春秋
故乡人
和尚
名优逸事
旧病杂忆
风景
下水道和孩子
沽源
大妈们
礼拜天的早晨
一辈古人
第三章 难得从容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小说回顾
又读《边城》
谈风格
谈幽默
城隍•徒弟•灶王爷
西窗雨
难得最是得从容
觅我游踪五十年
读廉价书
第四章 活着多好呀
葵•薤
豆腐
端午的鸭蛋
栗子
豆汁儿
萝卜
手把肉
家常酒菜
肉食者不鄙
《吃的自由》序
王磐的《野菜谱》
《旅食与文化》题记
· · · · · · (
收起
)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章 草木本心
岁朝清供
花园
淡淡秋光
果园杂记
花
第二章 人世春秋
故乡人
和尚
名优逸事
旧病杂忆
风景
下水道和孩子
沽源
大妈们
礼拜天的早晨
一辈古人
第三章 难得从容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小说回顾
又读《边城》
谈风格
谈幽默
城隍•徒弟•灶王爷
西窗雨
难得最是得从容
觅我游踪五十年
读廉价书
第四章 活着多好呀
葵•薤
豆腐
端午的鸭蛋
栗子
豆汁儿
萝卜
手把肉
家常酒菜
肉食者不鄙
《吃的自由》序
王磐的《野菜谱》
《旅食与文化》题记
· · · · · · (
收起
)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一个人的风格是和他的气质有关系的。布封说过:“风格即人。”中国也有“文如其人”的说法。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躁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词宜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耆卿的词宜十三四女郎持红牙板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次,要形成个人的风格,读和自己气质相近的书。也就说,读自己喜欢的书,对自己口味的书。我不太主张一个作家有系统地读书。作家应该博学,一般的名著都应该看看。但是作家不是评论家,更不是文学史家。我们不能按照中外文学史循序渐进,一本一本地读那么多书,更不能按照文学史的定论客观地决定自己的爱恶。我主张抓到什么就读什么,读得下去就一连气读一阵,读不下去就抛到一边。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我直到现在还是比较喜欢《九歌》。李、杜是大家,他们的诗我也读了一些,但是在大学的时候,我有一阵偏爱王维,后来又读了一阵温飞卿、李商隐。诗何必盛唐。我觉得龚自珍的态度很好:“我论文章恕中晚,略工感概是名家。”有一个人说得更为坦率:“一种风情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有何不可。一个人的兴趣有时会随年龄、境遇发生变化。我在大学时很看不起元人小令,认为浅薄无聊。后来因为工作关系,读了一些,才发现其中的淋漓沉痛处。巴尔扎克很伟大,可是我就是不能用社会学的观点读他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是到近四十岁时,因为成了“右派”,才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硬着头皮读完了的。孙犁同志说他喜欢屠格涅夫的长篇,不喜欢他的短篇;我则刚好相反,我认为都可以。作家读书,允许有偏爱。作家所偏爱的作品往住会影响他的气质,成为他个性的一部分。契诃夫说过:告诉我你读的是什么书,我就可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作家读书,实际上是读另外一个自已所写的作品。法朗士在《生活文学》第一卷的序言里说过:“为了真诚坦白,批评家应该说:‘先生们,关于莎士比亚,关于拉辛,我所讲的就是我自已。”作家更是这样。一个作家在谈论别的作家时,谈的常常是他自已。“六经注我”,中国的古人早就说过。
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家,不多的作品。
一个人也不能老是一个风格,只有一个风格。风格,往往是因为所写的题材不同而有差异的。或庄,或谐;或比较抒情,或尖酸冷峻。但是又看得出还是一个人的手笔。一方面,文备众体:另一方面,又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