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八年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齐锡生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定价:118.00
  • ISBN:7520130142
六太平洋战争前租借法案军火援助的总检讨441
  • 无声磨叽
    2019-01-14 10:38:38 摘录
    如果我们把这些美国军方行为,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去检视,也许并不奇怪。因为此时的美国主流社会,仍然把黑人视为次等人种,在法律上加以歧视,即使允许他们参军报国,也不许他们和白种人在同一单位并肩作战因为担心黑人的“愚蠢无能”作为战友会威胁白人士兵的生命安全。而华人也只不过是比黑人略胜半筹的人种,依然是全世界唯一不许移民美国的民族,排外法依然是国家法律,“Chinaman”依然是社会大众对中国人习惯性的轻蔑称呼。而美国主流的学者对种族问题感到难以启齿,所以只好避而不谈,或者在中美关系发生冲突时,无条件地接受美国军方的说辞而把全部责任推给中方。这种做法都让广大读者不能透视历史真相,对于真正了解中美关系是一层障碍,必须予以移除。
    种族歧视在抗战时期的中美军事关系史上,无论是珍珠港事件之前还是之后,都起着重要而又难以量化的作用,是一个无法躲避的因素,也是在历史叙述和分析层次上必须正视和直言的一个角度。对这个因素避而不谈,只能扭曲很多历史事件的叙述。从中美关系或是国际关系长远发展而言,美国战争部领袖们有浓厚的种族歧视是他们的缺失,他们可能在无意中直接损伤到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这是美国历史学者需要深切自我反省的课题。中国作为抗战时期遭受歧视的对象,受害程度更深。但是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似乎也不可以一味以苦主身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美国人患有种族歧视的缺
    失,更需要反躬自问,为何近代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地位竟会这般低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无声磨叽
    2019-01-14 10:36:03 摘录
    美国战争部工作人员和英国数以百计的驻美工作人员之间,每日保持密切沟通。英国官员不但可以充分知悉美方决议的细节和所持理由,而且还有机会和美方进行讨论及争辩以维护其本国利益。美国战争部工作人员,自基层的尉官到中层的校官,对于他们本国的军火生产状况和本部的分配决定及日程表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在各层次的会商中向英方透露实情,帮助后者做出及时的应对。但是战争部对中方人员却是不透露一丝风声,不进行磋商,只是把决定通知中方,然后又随时随意改变计划,取消承诺,不向中方提供任何解释,却希望中方驯服听从。这种切断沟通的作风,使得中方不但无法执行任何整训军队的长程计划,就连筹划一个特定战役或是年度作战计划,也无法肯定届时是否有足够武器弹药进行战斗。而美国军方又抓住中方这些无作为,作为它无法信任中国的口实。双方关系演变成为恶性循环。
    美国对中国的差别待遇,似乎有不同方式的表现。即使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罗斯福对中国的态度也表现得最为友善和平等,而军方,特别是战争部对中国的轻侮表现得最露骨。这或许正是引起罗斯福警觉的原因,所以才会三番五次地告诫下属,千万不可以用对付非洲酋长的傲慢态度去对待中国领袖。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他并不能改变战争部某些领导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无声磨叽
    2019-01-14 10:34:02 摘录
    江将军还意犹未尽地直白道:“我们(指中国政府派到中国国防供应公司工作的军官)来到美国已经有一年时间。我们无法再保持缄默,因为事实的真相是,自从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在过去一年来从我们的朋友—美国方面得到的帮助,还不如我们在同样时段内从我们敌人一一德国方面得到的帮助。”出自中国政府主持租借法案事务的最高级军火武器主管的笔下这委实是个令人震惊的抱怨。
    当然,由于江杓是陆军军火部门的负责人,他没有指出,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空军。前文所述美国战争部的冷漠处理,逼使中国政府最终不得不向英国求助转让驱逐机,而英国此时则同意将手中旧式的 Curtiss p-40转让给中国,再从美国战争部获得新型的 Curtiss P-40s作为补偿。就这样,英国空军乐意脱手的旧式驱逐机,终于帮助陈纳德的飞虎队得以仓促成军。
    即便是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10天,中国国防供应公司仍旧在向美国空军参谋长卡尔·斯帕茨( Carl Spaatz)将军求助。它委婉指出,虽然100架Curtiss驱逐机是来自英国空军的转让而且已经运到,但是另外33架洛克希德·哈得逊和33架道格拉斯轰炸机依然需要英国移交给中国,却全无音讯,因此恳请斯卡尔·帕茨予以协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无声磨叽
    2019-01-14 10:31:13 摘录
    回顾中国在抗战爆发后四年间的对外军事关系,经历了一些极为重要的转变和强烈对比。在德国援华时期,军事顾问团成员一律以私人身份个别受雇于中国政府,签署雇用合同。他们竭尽其能地为中国服务,谨守职业道德,受到中国将士一致赞扬。另外,德国政府则以商业方式向中国出售军火,依照国际市场价格收取费用。接下来苏联援华期间,苏联政府提供巨额贷款,其空军飞机及飞行员又大量投入中国战场。然而中国政府要求苏联提供的20个陆军师的装备和训练则从未实现,导致军火和训练的脱节。但是苏联政府从来不曾企图干涉或控制中国军队,其在华作战的军人一如德国顾问的作风,从不涉足中国内政或军政,也不居高临下地嘲弄中国人。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他们的政府和中国政府的关系时好时坏,最后甚至决裂,但是德苏军人在华协助作战,表现了高度的职业风范和效率,深得中国军人的赞佩。
    到了美国成为军事援助主要来源时期,截至珍珠港事件爆发,其政府在名义上慷慨相助,但在实质上并未兑现。中国政府提出的30个师装备和训练的要求,不但完全被忽视,反而被美国军方大模大样地将此据为自己的创见,进而指责中国政府不知建设军队的重要性,尚需要美国人的耐心开导,向其说明建立一支短小精干的国防军队对抗战是何等重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