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挪威]乔斯坦·贾德/贾德名作系列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定价:26.00元
  • ISBN:
自然派哲学家 没有一件事物可以来自空无
  • 酒神颂歌
    2020-03-23 17:46:57 摘录
    地点:意大利西西里
    人物:
    1.恩培窦可里斯,认为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他称之为四个“根”。这四个“根”就是土、气、火与水。
    我们不应该接受世间只有一种基本物质的观念;大自然不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恩培窦可里斯认为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他称之为“爱”与“恨”。(使得这些元素聚合在一起的因素)
    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则使他们分散。
    他将“物质”与“力量”分开来。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即使是在今天,科学家们仍将“矿物”与“自然力”分开。现代科学家相信,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可说是各种矿物在不同自然力之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恩培窦可里斯并提出“我们何以能看见某物”的问题。例如我们何以能“看见”一株花?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恩培窦可里斯认为,我们的眼睛就像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也是由土、气、火、水所组成。我们的眼睛中如果缺少这四种物质中的任何一种,便无法看到大自然所有的事物。
    2.安纳萨哥拉斯,认为大自然是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组成,而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然而,即使是在最小的部分中也有其他每种事物的成分存在。
    称呼这些含有“各物的一部分”的“小粒子”为“种子”。
    安纳哥拉斯也(记上“爱、恨”)认为“秩序”是一种力量,可以创造动物与人、花与树等。他称这个力量为“心灵”或“睿智”。
    他还说过,太阳不是一个神,而是一块红热的石头。
    他相信天上所有物体的成分都与地球相同。这是他研究一块陨石后达成的结论。他因此想到别的星球上可能也有人类。他并指出,月亮自己并不会发光,它的光来自于地球。同时他还解释了日蚀的现象。
    若世界真由一种物质构成,则由理性引导的事物与“眼睛可见到的”事物之间将永远有无法跨越的鸿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酒神颂歌
    2020-03-23 17:28:31 摘录
    地点: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伊利亚
    人物:
    1.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他认为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
    透过感官,他察觉到事物的确会发生变化,不过他无法将这个现象与他的理智思考画上等号。在依赖感官和依赖理智之间做一个选择时,他选择了理智。
    他认为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智不符。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要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
    这种态度被称为“理性主义”
    2.赫拉克里特斯,认为恒常变化(或流动)事实上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
    “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
    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当我第二次涉水时,无论是我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从前不同了。
    赫拉克里特斯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
    赫拉克里特斯相信,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则世界将不再存在。
    “神是白天也是黑夜,是冬天也是夏天,是战争也是和平,是饥饿也是饱足。”对于赫拉克里特斯而言,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
    经常用logos(意为“理性”)来替代“神”一词。
    他相信,人类虽然思想不见得永远一致,理性也不一定同样发达,但世上一定有一种“普遍的理性”指导大自然所发生的每一件事。
    “普遍的理性”或“普遍法则”是所有人都具备,而且以之做为行事准则的。不过,赫拉克里特斯认为,大多数人还是依照个人的理性来生活。他说;“大多数人的意见就像儿戏一般。”所以,赫拉克里特斯在大自然不断地变迁与对比的现象中看出了一个“一致性”。他认为这就是万物之源,他称之为“上帝”或“理性”。
    变化的问题。 帕梅尼德斯从理性的角度认为没有一件事物会改变。赫拉克里特斯则从感官认知的观点认为大自然不断在改变。 帕梅尼德斯:1.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2.因此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赫拉克里特斯:1.万物都会改变(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2.我们的感官认知是可靠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酒神颂歌
    2020-03-23 16:16:21 摘录
    地点:米雷特斯
    人物:
    1. 泰利斯,在他自己的影子与身高等长时测量金字塔的影子高度。
    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或许他相信所有的生命源自于水,而所有的生命在消融后也仍旧变成水。
    “万物中皆有神在”
    2.安纳克西曼德,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他所谓的“无限定者”(注:世界由无限定者元素所构成)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很明显的他并不认为世界是由一种物质造成的。
    也许他的意思是形成万物的物质不一定不是这些已经被创造出来的事物。因此这种基本物质不可能是像水这样平常的东西,而是某种无以名之的物质。
    3.安那西梅尼斯,认为万物之源必定是“空气”或“气体”。
    因此他主张空气是泥土、水、火的源头。
    这与“水是万物生长之源”的理论相去不远。
    他和泰利斯一样,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必定是由一种基本物质造成的。


    与宇宙的基本组成物质与大自然的变化等问题有关。 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这三位米雷特斯的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