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内容简介」一个和平“爆发”的年代?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国家能力从何而来?文明的冲突是一个过时的预言?……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民主问
……
[ 展开全部 ]
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名人推荐」比较政治学当中的“比较”,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研究的视野。当你把你所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你就获得了一种“比较的视野”。比较的视野本质上是一种俯瞰的视野,从“此时此地”抽离,来到多样性的“上空”,从宏观开始领略,然后慢慢聚焦到微观,也就是从森林开始,慢慢聚焦到树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管你在分析多么具体的问题,在你脑海的深处,始终有一种比例感,有一片隐隐约约的森林,它提醒着你,你所见到的只是现象,而现象未必是真相。可能我思考得越多,就越相信,智慧的本质就是对事物比例的公正判断。——刘瑜以比较的视野辨析相似与差异,从妙趣横生的事例引向缜密的逻辑推论,澄清认知的盲点和误区,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抵达高深的学理分析,最终揭示政治世界的种种奥秘。刘瑜的写作天赋与学术训练功力都已为人所知,在这本书中,二者达到了几近完美的融合,为我们呈现出真正深入浅出的典范。——刘擎什么叫“可能性的艺术”?在这个年代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整套影响我们生活、塑造我们日常社会行为的政治制度,还有什么可能吗?人类历史上所有政治制度的出现、形成、演变的空间何在?很多时候要透过比较才看得到,而由刘瑜老师来讲述,则是再精彩不过了。——梁文道「编辑推荐」★ 学者刘瑜比较政治学新著。继《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出版近10年后,政治学者刘瑜新作出版。在保留其理性而灵动的语言风格、清晰而缜密的逻辑叙述的基础上,这一次,她带我们跳出一时一地的政治,从高处看国际格局,形成广阔的俯瞰视野。★ 全方位、多角度的政治比较视野。围绕比较政治学两个核心维度——政治转型和国家能力,将不同国家、地区、古今纳入其中,带来全方位的比较。同时,书中不仅有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的分析,也有对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墨西哥、泰国、智利、伊拉克等的介绍;在分析经济发展、民主转型的成功案例时,也会剖析失败案例,以此突破认识的偏见,将当下问题纳入历史长河,以历史为尺度,形成看问题的比例感,跳出现象,对问题做出公正的判断。★ 政治在社会中,从政治之外看政治。“政治在社会结构中”“政治在经济中”“政治在历史中”“政治在地理中”“政治在文化中”。本书通过分析南非的转型、智利经济政策的选择、美国的社会运动以及韩国的观念变迁等,带我们认识政治创造可能性的各种途径,理解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制衡关系、政治选择与政治行动的可能。★ 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化为通俗的讲述。本书基于作者在看理想平台的音频节目而成,保留了作者通俗的讲述风格,同时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优秀的写作能力以及对现实的敏锐分析,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以易懂的方式讲给我们听。★ 对多变的政治现象进行比较、思考,形成社会洞察力。比较产生冲击,冲击带来思考。政治的多变与不确定性让我们对它的思考很难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促使我们不断重返基本的道德问题和历史经验,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将“此时时刻”和无数的“他时他刻”联系起来,以此形成明晰的社会洞察力。★ 于差异中寻找规律,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政治是复杂的,但不是随机的。本书通过建立一个政治可能性的参照系,将每个国家编织在同一网络下,以此理解他国,也照见自身,于差异中寻找规律,进而定位现实,理解我们自身。
[ 收起 ]
作者:刘瑜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82.00元
ISBN: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2 )
评价 (1 )
26. 智利:皮诺切特之后
Dame un beso
2022-06-06 02:49:16 摘录自173页
遗憾的是,近年智利明显有经济民粹主义重新抬头之势。2010年以来,智利开始出现各种要求免费这个、免费那个的抗议。2019年底的超大规模抗议,则是这种情绪的一次总爆发。这次大游行,大家可能有所耳闻。2019年10月,基于其财政平衡原则,政府宣布公车车票涨价30比索,也就是不到4美分,这个貌似无关痛痒的决定,却意外地触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全国性抗议,在有些地方甚至演变为大规模暴力骚乱。抗议的目标从车票逐渐扩散到物价、养老金、贫富悬殊、医保、最低工资等。总之,对30比索的抗议,最后演变为对所谓“新自由主义模式”的集体声讨。据报道,抗议浪潮中最流行的口号之一就是:不是因为30比索,而是因为30年。
显然,智利的经济模式并不完美。它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智利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它的私有化养老金体系捉襟见肘,它的经济结构仍然过于单一……这些都需要改革。但是,点滴改良的必要性是一码事,推翻整个经济模式则是另一码事。当一些人认定智利的问题症结是“30年的新自由主义”,不要忘记,正是这种令其唾弃的“新自由主义”,让智利成长为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佼佼者。我们不能假定,当我们把一棵树推倒,它的果实还会继续生长。
面对抗议巨浪,为缓解局势,智利政府不但很快宣布停止车票涨价,同时还承诺对富人加征税收、提高养老金、提高最低工资、降低药价、扩大公共医疗系统、增加水电补贴、降低公务人员工资等。这些改革,有些或许有必要,有些则仅仅是对政治压力的妥协。无论是智利还是其他国家,恐怕都不能忘记一个历史教训:在现实世界中,选择往往不是在“更好”和“最好”之间,而是在“更糟”和“不那么糟糕”之间。环顾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的经济发展轨迹,我怀疑,如果自由经济模式在智利被连根拔起,在废墟中生长出来的,未必是光明的未来,而更可能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过去。只不过,由于人类惊人的健忘,陈旧的过去看上去常常像是崭新的未来而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 言 可能性的艺术:通过比较理解政治
第一章 全球视野
1. 政治比较的维度
2. 和平的“爆发”:一个黄金时代?
3. 天下与我:国际格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4. 全世界有产者联合起来?全球化的经济后果
5. 为什么瑞典也如此排外?全球化与文化反弹
第二章 政治转型
6.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1)
7.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2)
8. 法国往事:转型浪潮中的第一艘泰坦尼克号
9. 埃及:从“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之冬”
10. 南非:转型何以软着陆?
11. 印度:民主为什么“不管用”?(1)
12. 印度:民主为什么“不管用”?(2)
13. 伊拉克:铁腕强人是救星?
第三章 国家建构
14. 什么是国家?从墨西哥的毒贩集团说起
15. 为什么要“重新带回国家”?比较政治学的轮回
16.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战争
17.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文官制与国家
18. 美国:国家建构的另类道路(1)
19. 美国:国家建构的另类道路(2)
20. 国家建构的瓶颈:阿富汗的悲剧
第四章 政治文化
21. 韩国电影中的革命:观念的水位与制度的变迁
22. 何为民主文化?泰国困局
23. 恶真的平庸吗?暴民考古学
24. 文明的冲突:一个过时的预言?(1)
25. 文明的冲突:一个过时的预言?(2)
第五章 政治经济
26. 智利:皮诺切特之后
27. 委内瑞拉:如何毁掉一个国家?
28. 新镀金时代?不平等的幽灵(1)
29. 新镀金时代?不平等的幽灵(2)
30. 政治的可能与不可能
参考书目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 言 可能性的艺术:通过比较理解政治
第一章 全球视野
1. 政治比较的维度
2. 和平的“爆发”:一个黄金时代?
3. 天下与我:国际格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4. 全世界有产者联合起来?全球化的经济后果
5. 为什么瑞典也如此排外?全球化与文化反弹
第二章 政治转型
6.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1)
7.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2)
8. 法国往事:转型浪潮中的第一艘泰坦尼克号
9. 埃及:从“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之冬”
10. 南非:转型何以软着陆?
11. 印度:民主为什么“不管用”?(1)
12. 印度:民主为什么“不管用”?(2)
13. 伊拉克:铁腕强人是救星?
第三章 国家建构
14. 什么是国家?从墨西哥的毒贩集团说起
15. 为什么要“重新带回国家”?比较政治学的轮回
16.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战争
17.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文官制与国家
18. 美国:国家建构的另类道路(1)
19. 美国:国家建构的另类道路(2)
20. 国家建构的瓶颈:阿富汗的悲剧
第四章 政治文化
21. 韩国电影中的革命:观念的水位与制度的变迁
22. 何为民主文化?泰国困局
23. 恶真的平庸吗?暴民考古学
24. 文明的冲突:一个过时的预言?(1)
25. 文明的冲突:一个过时的预言?(2)
第五章 政治经济
26. 智利:皮诺切特之后
27. 委内瑞拉:如何毁掉一个国家?
28. 新镀金时代?不平等的幽灵(1)
29. 新镀金时代?不平等的幽灵(2)
30. 政治的可能与不可能
参考书目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 言 可能性的艺术:通过比较理解政治
第一章 全球视野
1. 政治比较的维度
2. 和平的“爆发”:一个黄金时代?
3. 天下与我:国际格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4. 全世界有产者联合起来?全球化的经济后果
5. 为什么瑞典也如此排外?全球化与文化反弹
第二章 政治转型
6.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1)
7.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2)
8. 法国往事:转型浪潮中的第一艘泰坦尼克号
9. 埃及:从“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之冬”
10. 南非:转型何以软着陆?
11. 印度:民主为什么“不管用”?(1)
12. 印度:民主为什么“不管用”?(2)
13. 伊拉克:铁腕强人是救星?
第三章 国家建构
14. 什么是国家?从墨西哥的毒贩集团说起
15. 为什么要“重新带回国家”?比较政治学的轮回
16.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战争
17.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文官制与国家
18. 美国:国家建构的另类道路(1)
19. 美国:国家建构的另类道路(2)
20. 国家建构的瓶颈:阿富汗的悲剧
第四章 政治文化
21. 韩国电影中的革命:观念的水位与制度的变迁
22. 何为民主文化?泰国困局
23. 恶真的平庸吗?暴民考古学
24. 文明的冲突:一个过时的预言?(1)
25. 文明的冲突:一个过时的预言?(2)
第五章 政治经济
26. 智利:皮诺切特之后
27. 委内瑞拉:如何毁掉一个国家?
28. 新镀金时代?不平等的幽灵(1)
29. 新镀金时代?不平等的幽灵(2)
30. 政治的可能与不可能
参考书目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显然,智利的经济模式并不完美。它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智利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它的私有化养老金体系捉襟见肘,它的经济结构仍然过于单一……这些都需要改革。但是,点滴改良的必要性是一码事,推翻整个经济模式则是另一码事。当一些人认定智利的问题症结是“30年的新自由主义”,不要忘记,正是这种令其唾弃的“新自由主义”,让智利成长为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佼佼者。我们不能假定,当我们把一棵树推倒,它的果实还会继续生长。
面对抗议巨浪,为缓解局势,智利政府不但很快宣布停止车票涨价,同时还承诺对富人加征税收、提高养老金、提高最低工资、降低药价、扩大公共医疗系统、增加水电补贴、降低公务人员工资等。这些改革,有些或许有必要,有些则仅仅是对政治压力的妥协。无论是智利还是其他国家,恐怕都不能忘记一个历史教训:在现实世界中,选择往往不是在“更好”和“最好”之间,而是在“更糟”和“不那么糟糕”之间。环顾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的经济发展轨迹,我怀疑,如果自由经济模式在智利被连根拔起,在废墟中生长出来的,未必是光明的未来,而更可能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过去。只不过,由于人类惊人的健忘,陈旧的过去看上去常常像是崭新的未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