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时代。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现代世界的书,作者在这本书中讲了一些现代人应该有,而且只有现代人才可能有的“智识”——智 …… [ 展开全部 ]
  • 作者:万维钢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定价:CNY 49.80
  • ISBN:9787121277313
  • 2018-12-02 15:38:43 摘录
    所以人出生并非白纸?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29 12:38:26 摘录
    所谓英雄,就是超越了阶层岀身、超越了周围环境、超越了性格局限,拒绝按照仼何设定好的程序行事,不能被大数据预测,能给世界带来惊喜,最不像机器人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29 12:25:11 摘录
    中国一个城市内好学区和差学区的区别仅仅是考试成绩高一点儿或者低一点儿、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多一些或者少一些,都是“量”的差距”,而美国不同学区的教育则是“质”的“差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29 12:23:28 摘录
    如果你上greatschools. org之类的网站查一个美国中小学校的综合评分,网站首先告诉你的是这个学校学生的种族构成,如有多少白人、多少墨西哥裔、多少亚裔等;然后是贫困学生比例,如有多少学生使用了政府资助的免费午餐;最后才是学习成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1 17:15:08 摘录
    世界已成习惯,年导师最爱说一句话,“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自己干什么?梳妆打扮等着别人来挑选吗?
    终于找到站稳脚跟推翻李开复的论点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1 15:38:14 摘录
    谦卑,意思是必须承认自已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有缺陷的,思想多偏见,性格中有很多弱点。
    这就是西方思想中的“曲木”( crooked timber)传统。“也词当然出自康德:“人性这根曲木,绝然造不出任何笔直的东西。当你承认自已是有缺陷的,摆正谦卑的态度,你才有可能跟自己的斗争,才有可能去完善品格。
    人性这根曲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1 11:29:26 摘录
    19世纪末,随着铁路把全国变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也就是WASP中的新贵不断涌现,他们需要一些精英大让自已的子弟互相认识和建立联系。这些大学录取要求会希腊语和文,这都是公立高中根本不教的内容,这样平民子弟就被自动排在所以,精英大学本来就是精英阶层自己玩的东西,是确保心保地位的手段。自己花钱赞助名校,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些大学里上学后到自己公司接管领导职位,这件事外人几乎无法指责。哈佛是个私学,本来就没义务跟普通人讲“公平”。
    只能靠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精英圈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1 10:38:27 摘录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认清现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9 18:45:43 摘录
    康德说如果因为什么利益上的好处,或者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甚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同情心而去做一件事,这都不是真正的道德,你都不是真正自由的。只有当你纯粹是出于责任和义务去做这件事,你才是真正自
    由的,这是真正的道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9 14:39:48 摘录
    不过即使存在一个天堂般美好的鸡汤世界,我们也未必愿意投生过去打游戏使用过作弊码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要啥有啥其实很没意思。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9 14:17:33 摘录
    在物理教科书中的神作《费曼物理学讲义》的开头,理查德·费曼说如果由于某种大灾难导致所有科学知识都要消失,只有一句话传给下一代,这句话应该是“所有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因为你只要稍微想下就会发现这句话包含了大量的有关世界的信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8 16:30:30 摘录
    博雅之学的本意是决策之学。
    严肃文学可以让人学会体察他人的感受,了解真实世界中不同类型人的生活。逻辑可以让人学会推理和辩论。文法修辞可以让人学会怎么用语言争取别人的支持。历史可以让人学会借鉴前人的经验。数学可以让人学会取舍。天文学可以让人对世界的自然规律产生敬畏。这些学问不是什么用于打扮自己、被别人审美的“教养”,这些都是大人物办大事的实用技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7 17:33:19 摘录
    区别对待无关个人感情,纯粹是出于自利。
    随着社会进步,敌意歧视其实正在减少,而经济歧视则在增加。
    和给黑人报高价一样,很多看似是敌意歧视的现象实际上是经济歧
    测的
    视。黑人来了把钱包看紧点,机场安检更重视中东长相的人,加强对同性
    恋者的艾滋病防控,人们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仇恨这些群体,而仅仅因为黑
    人犯罪率更高,大多数恐怖分子是中东人,以及同性恋感染艾滋病毒的可
    能性远远高于异性恋。
    经济歧视者使用的思维方式也可以称为“统计歧视”:我们很难充分了解一个单独的人,干脆就用他所在的群体给人的一般印象来代替他。这种思维当然是一种偏见,很容易犯错,一定会有人受到冤枉。但这种思维也是有用的。最近我们一家(领着孩子)在美国过机场安检,有几次被直接领到绿色通道,不用脱鞋也不用把笔记本电脑从包里拿出来,显然工作人员感觉拖家带口的人不太可能是恐怖分子。我有一次自己走,居然也因为人畜无害的中国人长相享受了这样的待遇。这种区别对待的方法对很多
    人来说肯定是不公平的,但是它提高了效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9-27 22:54:23 摘录
    选民想要的东西,叫作“小故事”。非常有意思的认知学家发现,人脑认识复杂的外部世界,是通过“小故事”( narrative)去解读的。比如第一次海湾战争是伊拉克先打了科威特,然后美国率领联军打伊拉克。战争背后可能有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但在一般公众看来,这就是一个“有坏人欺负良善,于是英雄出手相救”这么一个小故事。大脑喜欢小故事。我们把自己看成什么样的人,也取决于我们认为自已正在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比如当我们努力工作的时候,我们可能认为自己正在实现“通过奋斗获得美好生活”这个小故事。我们对公众人物的理解,就是把他们往我们脑子里的小故事里面套。而这一切可以是无意识的。小故事的重要特点是它能调动人的感情,在一个小故事里,人脑的两个感情区域(一个正面感情,一个是负面感情,在不同区域)被随时激活。我们总是会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一个好坏评价。比如当初克林顿偷情,希拉里没有跟他离婚,有些人会把这件事解读为“受害妻子宽容了”这个小故事,那么希拉里的形象就是正面的。而有些人把这件事读为“有些机关算尽的人为了得到权势什么都能忍”这个小故事,希里的形象就是负面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