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英] 毛姆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15.00元
  • ISBN:9787532739547
  • 2019-02-01 22:55:1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2-01 22:54:36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2-01 22:53:2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2-01 22:53:14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2-01 22:52:54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2-01 22:52:21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30 01:14:54 摘录
    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多次想读的小说(只是感觉比较著名)这本书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写的。详细的情节已然模糊,但关于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徳的这一条故事主脉大致还是清晰的。 作品展示了一个无与伦比,极具个性的人-思特里克兰徳。也使得这部小说与众不同。 写作方式:从第三方“我”的视角,以讲述一个“我”所追踪了解的人的方式,娓娓道来。由于自己读书尚少,少见多怪,第一次见到这么亲切的写作方式,像是有一个人,在给你耐心地讲一个他所见过的人,其间还不时告诉你“假设是另一种情形,或许是另一番结果”、这仅是他的一个猜测之类的。他告诉你怎么得知这个人的故事,怎么参与其中,有时有些想法,但又时刻保持客观,但又不免有主观感情的流露,反而添了几分真实。让我一直认为这或许是他的亲生经历,而不仅仅是小说创作,他是在写另一个人的传记,只不过同时也把自己和相关的人写了进去。 故事情节:第一节既是倒序,又是总诉,像是所有故事开头的悬念,告诉你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然后便徐徐道来了。一次文艺女作家的聚会中,偶然认识了思特里克兰徳太太,后来参与到他的丈夫疑似外遇的求证中,却发现他只是做了一件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抛妻弃子,抛弃稳定体面的生活,仿佛一个与社会脱轨的人,社会人怎么做,他偏偏另一种生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画家生涯。但又不求名利,不求认可,不为了什么,只注重自我意识的抒发,遵循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甚至不轻易给一个不懂的人看自己的画作,而且特殊的画风让人无法认可,当然他也不求认可,在后文中提到的他预示到自己画作的价值可见他做到了自我认可。即便挨饿受冻,饱受疾病折磨,穷困潦倒,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需要的物质也唯有可以使他的灵魂得以展现的水彩。 同时他又脾气很大,很自私。他生病,朋友强行照顾他,最后他却拐跑了他的妻子,但又不爱她,也并不是耍她,只是他妻子心甘情愿追随,并也因他而死。即便如此,他也形同路人,朋友爱妻子悲痛欲绝,但对他,仿佛有一种魔力在促使,忠诚依旧,无怨无悔,甚至超越了朋友之情,仿佛追随一种信仰,甘愿为之舍弃一切。这令人难以理解,但这便是艺术,不能与现实同论。 行文如流水一般顺畅自然,真实可感,深刻地探讨了一些人生中的问题,让人受益匪浅。所创造的主人公仿佛冲开社会的一切束缚,已然超脱于人的存在,但如同作者后来的猜想,仿佛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野性的呼唤使他不得不倾其一生于画作之中。在我看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束缚,不过一方面冲破了来自外在的束缚,却一直收到内在的束缚,直至生命尽头,即便作者极力妄图描述他冲破了自我的束缚。但若是他能够从那场疾病中存活下来,他还会有更富有能量的作品,所以比事终究无止境,不是吗? 再说作者所塑造的朋友的形象,所作所为虽说可理解为受思特里克兰徳的魅力折服,但思特里克兰徳尚且没有具备那种能力,此时他的朋友便已经发掘并追随,若说他眼光超前,可以预感到未来,倒也勉强。但他若真能够如此,也未免难以令人信服。包括他的妻子,主人公在内,都这么具有神力,终究太不现实。作者的人物塑造虽说可以狠狠地让社会人刮目相看,给人以震撼,到仿佛又有些离奇超纲,不能让人信服。或许是作为一个所谓的没有信仰的人,无法理解他们那种潜意识中的神力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03 00:44:36 摘录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他的语音里流露着一片热诚,我不由自主地被他感动了。我好象感觉到一种猛烈的力量正在他身体里面奋力挣扎;我觉得这种力量非常强大,压倒一切,仿佛违拗着他自己的意志,并把他紧紧抓在手中。我理解不了。他似乎真的让魔鬼附体了,我觉得他可能一下子被那东西撕得粉碎。但是从表面上看,他却平平常常。我的眼睛好奇地盯着他,他却一点也不感到难为情。他坐在那里,穿着一件破旧的诺弗克上衣,戴着顶早就该拂拭的圆顶帽,我真不知道一个陌生人会把他当做什么人。他的裤腿象两只口袋,手并不很干净,下巴上全是红胡子茬,一对小眼睛,撅起的大鼻头,脸相又笨拙又粗野。他的嘴很大,厚厚的嘴唇给人以耽于色欲的感觉。不成,我无法判定他是怎样一类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8-05-07 19:33:29 摘录
    世上有些人渴望寻获真理,他们的要求非常强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叫他们把生活的基础完全打翻,也在所不惜。思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一个人;只不过他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对于像他这样的人我从心眼里感到怜悯。
    对于没有追求的人,不知道谁更可怜一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7 08:56:46 摘录
    在英国和法国,他就像方塞子对圆孔格格不入,但大溪地什么形状的孔都有,任何塞子都能得其所哉。他在这儿并没有变温和,变得不那么自私、不那么粗暴,只是周围环境更适宜。假如生来就在这个地方,他也许在大家眼里并不比旁人坏到哪儿去。在大溪地,他得到了在故土从不指望也从不渴求的东西:同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4 09:01:40 摘录
    我觉得看到另一种生活方式更有意义,略加思索就抛弃事业和前途,很需要个性。断然走出这一步而永不后悔,更需要个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4 09:01:19 摘录
    我觉得有些人就是生错了地方。造化弄人,他们被抛到某处,却惦念着一个隐约朦胧的故乡。出生地则是异乡,从小熟悉的绿荫小巷、曾经玩耍的拥挤闹市,都只是沿途风景。他们在亲友中也许一辈子都落落寡合,对自己唯一熟悉的环境淡然疏离。也许正是这种陌生感促使他跑遍千山万水寻觅自己永恒的归宿。也许有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欲,促使迷途者返回祖先在鸿蒙初辟时离开的故土。有时一个人偶然来到某地,会有莫名其妙的归属感。这就是他寻找的家园,他将融入自己从未见过的环境,与从未谋面的人相伴,似乎生来就和这一切相熟,在这里他终得安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3 23:58:53 摘录
    “女人能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无法原谅他为她所做的牺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1 10:23:51 摘录
    那时我还没意识到人性特质多么复杂,如今我深知狭隘和慷慨、恶毒和善良、仇恨和热爱能紧紧并存在一颗心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1 10:18:40 摘录
    法语,“感情有理智无法解释的理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