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双慧眼吧 2015-07-31罗振宇罗辑思维 今天这个周五上新日,我们推荐给大家的是——《经济学通识》,薛兆丰教授的作品。 推荐理由 1. 它是我所见最好的塑造市场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薛兆丰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58.00元
  • ISBN:9787301258699
  • 2020-01-17 17:56:58 摘录
    市场本来就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放到社会大讨论和官僚机构那里,会产生多么糟糕的结果。推动这个糟糕结果的,有蹩脚的学界,即那些谈论需求刚性的思想者;有不负责任的舆论,即那些声称同情穷人却忍看他们狼狈不堪甚至陷入危险的观众;有敷衍了事的体制,即那些明知无效而硬让实名制上马的官员;还有以偏概全的媒体,即那些突出报道某些人幸运地买到原价票的记者和编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6-24 16:11:55 摘录
    物理上有形的道路还在,但其实际功效或经济价值却已荡然无存,甚至适得其反。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那就叫“公地悲剧”或“租值耗散”,用日常语言来说就是“经济浪费”。
    道路拥堵会造成经济浪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14 00:53:38 摘录
    ……在一个“认人”的社会里,一个黑人除非漂成白人,一个“文革”反对者除非伪装成支持者,否则他们很难平等;但在一个“认钱”的社会里,一个黑人只要设法赚到20元,那他买到的汉堡就跟白人买到的一样大;一个“文革”反对者只要设法赚到200元,那他享受到的网速就跟“文革”支持者的一样快……
    金钱固然不能买到一切,比如理智;但在高唱“钱不该买什么”前,我们应该细看,生活中哪些东西不是以或明或暗的方式买来的?我们还应该追问,在普遍尝试“认人”而不“认钱”的社会里,人们过得怎样?只有如实回答,才不至于脱离现实、愤世嫉俗和夸夸其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24 08:58:21 摘录
    政府向地产商征税,或者向购房者征税,两者有区别吗?经济学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两者没有任何区别
    不管政府规定税赋是向哪一方征收的,都不影响买卖双方分担税负的比例。这被戏称为“法律无效定律”( the law of the irrelevance of the laws),是任何接触税务问题的经济学学生必学的内容。
    这即是说,在食盐的交易中,由于需求者好歹都得吃盐,需求较缺乏弹性,所以即使政府向供应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需求者;而在青菜的交易中,由于供应者好歹都得把当天的青菜卖掉,供给较缺乏弹性,所以即使政府向需求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供应者。显而易见,政府以打击房地产高价为名而抽取的税收,并非无中生有、从天而降,而是供应者和需求者共同支付的-只是较缺乏弹性的一方,支付的比例较大;较富有弹性的一方,支付的比例较小而已。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的"法律无效定律",税赋的效力最终还是逃逸不了供需关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18 13:41:34 摘录
    价格规律:春运综合征的核心,是其内在的经济机制。说来简单,不难理解,只是很容易忘记。任何商品,因为人们的需求没有止境,所以只要价格过低,就会出现短缺。消除短缺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价格提到足够高。回家过年是商品。人们常有鸵鸟心态,在讨
    论价格的时候,会说那些正在触动他们神经的商品非常特殊,不是商品,所以价格规律不起作用。谈水费的时候,他们说水不是商品;谈学费的时候,教育不是商品;谈药费的时候,健康不是商品;谈旅费的时候,回家过年不是商品。然而,抱着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脱离现实,而无法正视问题和寻求对策。毕竟,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很显然,回家过年不仅是商品,而且是可以变得颇为昂贵的商品。
    "回家过年"也是商品,当"回家过年"成为需求,且回家过年的实现方式中存在经济学的私人物品(如过年期间的火车),回家者都想占用,从而经济学的客观规律是存在的,只是人们会忽视,从感性角度看问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17 09:37:14 摘录
    经济学里有共识,那就是“人际需求不可比”(No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原则。我们没有办法比较,富人喝茅台的效用大,还是穷人喝茅台的效用大;我们只能观察,富人是宁愿喝茅台还是买全价机票,穷人是宁愿少吃肉还是宁愿按时回家过节。效用只能自己跟自己比,不能拿人与人比。也就是说,我们
    永远无法证明,通过价格管制的手段来进行资源(比如路权)的再分配,能够提高社会的总效用;相反,让每个人以自己的财富和收入为基础,分别根据市场价格的指引,来追求他们所希望的消费模式,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每个人的效用最大化,那也就是全社会的效用最大化。
    个人的实际需求是不可比的。个人是否愿意为自己的需求支付相应的价格,只能个人自己决定。买钻石还是要石头只是取决于实际买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15 11:49:57 摘录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属性,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它不以谁提供这些物品为转移,不以人们如何称呼这些物品为转移,也不以人们是否对这些物品收费为转移。例如,莫扎特创作的旋律之所以是公共物品,仅仅是由于它的使用不具有争用性,而与莫扎特的收入究竟来自政府、王侯还是私人无关,与人们是否把这些音乐定义为生活必需品无关,也与莫扎特本人或后继演奏者是否对音乐作品索取版权费用无关。
    经济学上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定义,与我们生活常识中的定义是不同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1-03 11:18:21 摘录自105页
    只要监管规则违抗经济规律,那么市场中的人们及会有无穷的智慧,找到规避的办法,结果是既让规则失效,又让市场蒙受无谓的损失。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靠制订政策或监管来管理市场,完全就是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面对市场经济。 显然,在体制社会里,符合经济规律的理论和方法是无法实行的,但一定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1-03 11:12:49 摘录自104页
    稳定而统一的交易平台,有助于交易双方进行横向比价,从而缩窄了交易价格的落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1-03 11:11:30 摘录自103页
    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竞争永远是压价售价的真正驱动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1-03 11:10:15 摘录自102页
    租金上升,并非最终消费品价格上升的原因,而是结果。正是对最终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不是倒过来。......
    这就是说,会计课里教的是“成本决定售价、售价影响供给”,而经济学的逻辑恰恰相反——是“供求决定售价,售价决定成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1-02 12:01:24 摘录自94页
    歧视行为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不仅被歧视者要受影响,歧视者本身也要受影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1-02 11:59:53 摘录自93页
    “竞争”和“歧视”,是形影不离的亲兄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同一种现象的两种说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1-02 11:54:06 摘录自91页
    越是产权不明晰的社会里,歧视现象就越肆无忌惮,因为人们无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1-02 11:53:35 摘录自90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教授......给“歧视”下了定义:只有当歧视者愿意放弃一定的利益,例如收入、利润、工资或享受,以便满足他个人的偏好时,才是歧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