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大学毕业了,该干什么》很多年轻人,在读大学之前,读大学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即使有别的理想,也是很理想化、想当然的一个理想。然后,大学毕业之后,他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
……
[ 展开全部 ]
了,似乎该工作、该考研、该结婚。于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感觉不顺利的,就去考研,去结婚,找不到工作的,也去考研。对人生规划没认识,自己不能分辨和判断工作、考研、结婚等事项的差别及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大学毕业了,该干什么》介绍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指导的新内容和新做法。旨在引导大学生系统把握就业和创业的基本要素,为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扎实基础,同时使大学生掌握就业策略,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培养维权意识。
[ 收起 ]
作者:"黄志坚"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29.80元
ISBN:9787560267890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李森森先森
2018-01-18 16:46:28 摘录
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它往往引领我们奔向自己期望的未来。如果你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行业的话,那么在起点便占据了优势。不要被自己的专业“遮望眼”,那只代表一种学习经历,并不能决定你今后的人生。而那些目标坚定的人往往要比迟疑不决的人有更多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职业,必要的时候,可以去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咨询。
选择职业最简单的原则就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分析个人的能力,对比各行业的优劣。每个人对于事业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主观上来说,兴趣占有绝对的主导作用。
其实职业的方向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标准。我来讲一个最简单的衡量方法:你在找工作的时候,除了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还要考虑自己是否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将来能不能有大的发展。另外,你要多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十年之后,你能做到什么程度,你还会不会仍然喜欢这份工作,你会很快乐地做这份工作吗?
其实你在找工作的时候,要把“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结合起来。虽然你在大学学的专业可能自己并不感兴趣,但是大学教育已经给予了你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你具备了一定的素质。有了这些基础条件,事实上你择业的幅度是很宽的。
一个行业,即使你从零开始,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要因为专业而有所限制。如果你选择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关系,那就更需要努力。兴趣可以让你有信心和毅力去找最详细的行业资料,从而你也会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兴趣能够让你在心灵上得到满足感,更能够让你倾注热情。爱好能够让你产生强烈的探索和上进心,更能够为工作提供不竭的动力。
所以,我想提醒年轻人的是,也许你考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成熟的想法,阴差阳错地选错了专业,或者让自己的兴趣与专业擦肩而过,但是这并不影响你今后的就业,只要你有兴趣,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不难。
职业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你谋生,而爱好却是带着强烈的私人感情的自发行为。如果两者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么工作就不再单调而乏味,它就会变成一项充满乐趣的挑战。工作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它会让你的业绩越来越好。喜欢你的工作,将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好处。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找的工作,又不感兴趣,那么当你冷漠对待它的时候,最终就会产生厌倦和消极的情绪,这对于工作是非常有害的。反之,你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且符合自己的兴趣,那么你就会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让这份工作变成自己的事业。
初次走上职业岗位的时候,会因为对工作的强烈兴趣而忽视了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发现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自己没有料到的情况。这种情况之下,你就需要全力以赴,比如说拿出自己的耐心、细心和勤奋等,去解决问题,让兴趣与自己的职业完美结合,及早入行打好基础,将来才会开出成功之花。
真是太爱这一页的文字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李森森先森
2018-01-18 15:48:52 摘录
外企,国企,民企对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李森森先森
2018-01-18 15:46:35 摘录
从工资上来说,国企最低,外企最高。而且外企喜欢人性化的管理,次通常员工都有很多的实践机会。福利方面,民营企业通常不是很好,有的民营企业干脆不给交三险,没有什么保障,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是比较遵纪守法的。国企的工资虽然低,但是通常会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工资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而增加的,而且除工资之外,还有许多种福利待遇从工作强度来说,国企是最轻松的,民营企业是最紧张的。国有企业还有这样的特点,新进的员工通常会比较累,那些老员工则相对轻松些,尤其是一些管理层的人员就更轻松。有的人会感叹: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学毕业生新进入国企工作,是需要磨炼一番的,锻炼自己能力的。
民营企业通常不会养闲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职位上为公司作出贡献。外企则需要能力卓越的人,因为很多的事情都需要你自己来决定,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也不会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成绩。一般来说,工作的紧张程度由你自己的能力决定。
从公司的人际关系上来说,国企的员工之间是最复杂的了。如果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话,是很少有机会升职和加薪的。而民营企业与国企
相比,关系相对简单一些,老板是最有权威的,他的话通常起到决定作用。而外企则更简单一些。
从稳定性来说,国企的员工有点终身制的意味,一般不随便解雇哪一个员工,而且如果解聘的话也很麻烦。民企炒员工则非常常见,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呢就稀里糊涂地下岗了。而通常情况之下,欧洲的外企不会随便解除劳动合同。
从培训制度来说,外企的培训体系通常比较完善,而民企这种机会比较少,国企则会有更多的增加经验的机会。
一般来说,领导人的稳定也是影响到工作的一个因素。国企的领导会经常发生变动,有时候可能由于调动而改变公司的内部政策。而民营企业通常是老板一手抓管理,权力比较集中。外企管理则比较到位,而且很科学地去执行。
从企业的发展前景来看,民营企业成长最为艰难,不仅缺钱、缺技术、缺人才,还缺乏政策支持。所以,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去民营企业的话,可能受到重用,发挥才能的机会比较多一些。民企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些年来发展迅速,而且已经可以看得见成效。特别是江浙带的民营模式(被人们戏称“小狗经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已经让外国企业感到威胁。
外企,国企,民企比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李森森先森
2018-01-18 15:21:28 摘录
毕业了该干什么我认为在选择公司的时候,不能单以大小而决定,你要学会从一个公司的综合水平来考量,从公司发展的速度和态势来进行分析,对老板、员么工的素质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一个快速发展的小公司和一个萧条低迷的大公司之间,相信你会选择前者;一个落后松散的小公司和一个管理严格、名声卓著的大公司之间,相信你会选择后者。一定要认真进行分析综合各项情况进行比较再做出你的决定。
你在大企业,可能会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工作稳定,有着成熟的职业发展通道,可以站在行业高端的平台;到了小企业,也许你会经历更多的事情,积累更多的经验,学到不同的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而且如果公司发展迅速的话,薪水与职位上升空间也很大所以,当你接到应聘通知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地分析公司的情况,综合衡量,为自己寻找最合适的起点。
大小公司各有利弊,要从发展前景,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李森森先森
2018-01-18 15:02:05 摘录
实际上,工作不像你所想象的那么难找,机会很多,关键在于你如何选择。即使在这样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性,做到不轻言放弃,不盲目改变。每个人情况不同,择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区别对待,找到最适合的那条“船”。
我认为,择业应该从大学选择专业开始。大学专业的选择就经常决定以后职业的方向,四年扎实的学习让人们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但是专业并不是决定行业的标杆,你大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行业。
科学研究表明,只要善于学习,人在6个月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一门完全陌生的技能。很多行业需要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战经验。当然,除了一此专业性太强的行业,比如医药、科研等。
兴趣可以保证工作热情,但也要保持理智,很多行业只有在进入后才发现梦想照不进现实,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入行后想转行并不容易,一旦转行,就要面对陌生的工作,之前的经验很难派上用场。
工作的选择则取决于性格,一定要选择能最大发挥潜力与天赋的岗。一般情况下,一个销售人才不适合去做技术开发。
即使在这样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性,做到不轻言放弃,不盲目改变。 科学研究表明,只要善于学习,人在6个月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一门完全陌生的技能。 工作的选择则取决于性格,一定要选择能最大发挥潜力与天赋的岗。 完美的择业标准是:热爱的,有发展空间的,可不断学习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李森森先森
2018-01-18 14:59:29 摘录
我认为完美择业的标准是:热爱的、有发展空间的、可不断学习的。当你选定了目标时,就要集中精力为之奋斗。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能够保证健康生活的工作。虽然刚毕业的几年是打拼的关键时期,但毕竟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畸形的工作环境会伤害身体,完全没有业余生活,每天都不快乐,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在某种意义上,职场没有成败,只有得失,一切要取决于你追求的是什么。
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李森森先森
2018-01-18 13:54:42 摘录
35岁是人生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到了这个年龄,意味着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些人有的可能拥有让人羡慕的财富,有的身居要职,有的声名显赫。当然也有人还平平淡淡,一事无成。到了35岁,已经到了一个输不起的年龄,上有父母需要照顾,下有孩子需要抚养,还有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事情需要打点……如果在35岁之前还没有获得成功,有可能你输掉的不是三十几年的年龄,而是自己的整个人生。
抓住时间,抓住机会,实施计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李森森先森
2018-01-18 13:39:26 摘录
《杜拉拉升职记》电影版导演兼女主角徐静蕾说过一句话:对于那些只愿在自己看得起的人手底下做事,而看得起的人又不多的人来说,职场即地狱。进入职场,当你还在心里鄙视你的上司是个不学无术的猪头时,他已领到本季度的奖金和家人度假中,而你却在出租屋吸溜着方便面。在一个公司里,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自恃甚高,不仅代表你没有专业的眼光,还说明你内心过于天真。学会职场的一切规则,不要让人家觉得:这个孩子,还没有准备好进入社会。
说得就是我。。。在毕业头几年,一定要规划好我的人生框架,做一个有计划、勤奋上进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李森森先森
2018-01-18 13:18:57 摘录
学习偶像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自己,给自己奋斗的力量,因此,我建议最开始可以把偶像的成就作为自己的行动目标。比如说上述例子中,男生就非常希望自己能取得马云那样的成就。虽然这个目标有些远,但是至少他在不断努力,而且取得了远远大于同学的成就。树立这个目标的同时,他已经确定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并开始着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据我观察发现,其实很多年轻人眼中的偶像在当初也有偶像,也正是这些偶像给他们奋进的力量的。比如说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自己
最钦佩的企业家是松下幸之助和韦尔奇,对自己触动最大的管理著作是德鲁克的一系列书籍,这些人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当初就是仿效这些
企业家才在中国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张瑞敏曾经谈到自己从偶像身上学习到的知识:“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能找到的只有松下幸之助的那些大厚书,所以一开始在企业质量管理的办法上,我借鉴的都是松下的东西。”松下幸之助之所以成为张瑞敏的偶像,是因为他的那些管理企业的办法和传奇经历让张瑞敏心动。若干年之后,张瑞敏成了中国的“松下幸之助”。
个人如果有梦想,就会为自己制订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参照物当然就是偶像。在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没有经验可以参照,但是成功人士的经历却可以拿来借鉴、模拟,以激励自己保持上进心,不断向成功迈进。(榜样的力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章 毕业后,确定要走到哪一步
第二章 毕业后,尽快完成自我定位
第三章 毕业后,准备人生三级跳
第四章 毕业后,快速迈入职场大门
第五章 毕业后,保持理智胜人一筹
第六章 毕业后,开启财富与婚恋旅途
第七章 毕业后,自我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
第八章 毕业后,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成熟
第九章 毕业后,修炼处世规则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章 毕业后,确定要走到哪一步
第二章 毕业后,尽快完成自我定位
第三章 毕业后,准备人生三级跳
第四章 毕业后,快速迈入职场大门
第五章 毕业后,保持理智胜人一筹
第六章 毕业后,开启财富与婚恋旅途
第七章 毕业后,自我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
第八章 毕业后,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成熟
第九章 毕业后,修炼处世规则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章 毕业后,确定要走到哪一步
第二章 毕业后,尽快完成自我定位
第三章 毕业后,准备人生三级跳
第四章 毕业后,快速迈入职场大门
第五章 毕业后,保持理智胜人一筹
第六章 毕业后,开启财富与婚恋旅途
第七章 毕业后,自我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
第八章 毕业后,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成熟
第九章 毕业后,修炼处世规则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选择职业最简单的原则就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分析个人的能力,对比各行业的优劣。每个人对于事业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主观上来说,兴趣占有绝对的主导作用。
其实职业的方向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标准。我来讲一个最简单的衡量方法:你在找工作的时候,除了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还要考虑自己是否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将来能不能有大的发展。另外,你要多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十年之后,你能做到什么程度,你还会不会仍然喜欢这份工作,你会很快乐地做这份工作吗?
其实你在找工作的时候,要把“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结合起来。虽然你在大学学的专业可能自己并不感兴趣,但是大学教育已经给予了你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你具备了一定的素质。有了这些基础条件,事实上你择业的幅度是很宽的。
一个行业,即使你从零开始,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要因为专业而有所限制。如果你选择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关系,那就更需要努力。兴趣可以让你有信心和毅力去找最详细的行业资料,从而你也会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兴趣能够让你在心灵上得到满足感,更能够让你倾注热情。爱好能够让你产生强烈的探索和上进心,更能够为工作提供不竭的动力。
所以,我想提醒年轻人的是,也许你考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成熟的想法,阴差阳错地选错了专业,或者让自己的兴趣与专业擦肩而过,但是这并不影响你今后的就业,只要你有兴趣,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不难。
职业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你谋生,而爱好却是带着强烈的私人感情的自发行为。如果两者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么工作就不再单调而乏味,它就会变成一项充满乐趣的挑战。工作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它会让你的业绩越来越好。喜欢你的工作,将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好处。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找的工作,又不感兴趣,那么当你冷漠对待它的时候,最终就会产生厌倦和消极的情绪,这对于工作是非常有害的。反之,你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且符合自己的兴趣,那么你就会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让这份工作变成自己的事业。
初次走上职业岗位的时候,会因为对工作的强烈兴趣而忽视了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发现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自己没有料到的情况。这种情况之下,你就需要全力以赴,比如说拿出自己的耐心、细心和勤奋等,去解决问题,让兴趣与自己的职业完美结合,及早入行打好基础,将来才会开出成功之花。
民营企业通常不会养闲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职位上为公司作出贡献。外企则需要能力卓越的人,因为很多的事情都需要你自己来决定,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也不会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成绩。一般来说,工作的紧张程度由你自己的能力决定。
从公司的人际关系上来说,国企的员工之间是最复杂的了。如果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话,是很少有机会升职和加薪的。而民营企业与国企
相比,关系相对简单一些,老板是最有权威的,他的话通常起到决定作用。而外企则更简单一些。
从稳定性来说,国企的员工有点终身制的意味,一般不随便解雇哪一个员工,而且如果解聘的话也很麻烦。民企炒员工则非常常见,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呢就稀里糊涂地下岗了。而通常情况之下,欧洲的外企不会随便解除劳动合同。
从培训制度来说,外企的培训体系通常比较完善,而民企这种机会比较少,国企则会有更多的增加经验的机会。
一般来说,领导人的稳定也是影响到工作的一个因素。国企的领导会经常发生变动,有时候可能由于调动而改变公司的内部政策。而民营企业通常是老板一手抓管理,权力比较集中。外企管理则比较到位,而且很科学地去执行。
从企业的发展前景来看,民营企业成长最为艰难,不仅缺钱、缺技术、缺人才,还缺乏政策支持。所以,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去民营企业的话,可能受到重用,发挥才能的机会比较多一些。民企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些年来发展迅速,而且已经可以看得见成效。特别是江浙带的民营模式(被人们戏称“小狗经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已经让外国企业感到威胁。
你在大企业,可能会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工作稳定,有着成熟的职业发展通道,可以站在行业高端的平台;到了小企业,也许你会经历更多的事情,积累更多的经验,学到不同的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而且如果公司发展迅速的话,薪水与职位上升空间也很大所以,当你接到应聘通知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地分析公司的情况,综合衡量,为自己寻找最合适的起点。
我认为,择业应该从大学选择专业开始。大学专业的选择就经常决定以后职业的方向,四年扎实的学习让人们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但是专业并不是决定行业的标杆,你大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行业。
科学研究表明,只要善于学习,人在6个月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一门完全陌生的技能。很多行业需要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战经验。当然,除了一此专业性太强的行业,比如医药、科研等。
兴趣可以保证工作热情,但也要保持理智,很多行业只有在进入后才发现梦想照不进现实,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入行后想转行并不容易,一旦转行,就要面对陌生的工作,之前的经验很难派上用场。
工作的选择则取决于性格,一定要选择能最大发挥潜力与天赋的岗。一般情况下,一个销售人才不适合去做技术开发。
据我观察发现,其实很多年轻人眼中的偶像在当初也有偶像,也正是这些偶像给他们奋进的力量的。比如说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自己
最钦佩的企业家是松下幸之助和韦尔奇,对自己触动最大的管理著作是德鲁克的一系列书籍,这些人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当初就是仿效这些
企业家才在中国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张瑞敏曾经谈到自己从偶像身上学习到的知识:“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能找到的只有松下幸之助的那些大厚书,所以一开始在企业质量管理的办法上,我借鉴的都是松下的东西。”松下幸之助之所以成为张瑞敏的偶像,是因为他的那些管理企业的办法和传奇经历让张瑞敏心动。若干年之后,张瑞敏成了中国的“松下幸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