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了,该干什么》很多年轻人,在读大学之前,读大学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即使有别的理想,也是很理想化、想当然的一个理想。然后,大学毕业之后,他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黄志坚"
  •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定价:29.80元
  • ISBN:9787560267890
  • 2018-01-18 16:46:28 摘录
    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它往往引领我们奔向自己期望的未来。如果你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行业的话,那么在起点便占据了优势。不要被自己的专业“遮望眼”,那只代表一种学习经历,并不能决定你今后的人生。而那些目标坚定的人往往要比迟疑不决的人有更多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职业,必要的时候,可以去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咨询。

    选择职业最简单的原则就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分析个人的能力,对比各行业的优劣。每个人对于事业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主观上来说,兴趣占有绝对的主导作用。

    其实职业的方向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标准。我来讲一个最简单的衡量方法:你在找工作的时候,除了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还要考虑自己是否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将来能不能有大的发展。另外,你要多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十年之后,你能做到什么程度,你还会不会仍然喜欢这份工作,你会很快乐地做这份工作吗?

    其实你在找工作的时候,要把“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结合起来。虽然你在大学学的专业可能自己并不感兴趣,但是大学教育已经给予了你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你具备了一定的素质。有了这些基础条件,事实上你择业的幅度是很宽的。

    一个行业,即使你从零开始,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要因为专业而有所限制。如果你选择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关系,那就更需要努力。兴趣可以让你有信心和毅力去找最详细的行业资料,从而你也会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兴趣能够让你在心灵上得到满足感,更能够让你倾注热情。爱好能够让你产生强烈的探索和上进心,更能够为工作提供不竭的动力。

    所以,我想提醒年轻人的是,也许你考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成熟的想法,阴差阳错地选错了专业,或者让自己的兴趣与专业擦肩而过,但是这并不影响你今后的就业,只要你有兴趣,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不难。

    职业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你谋生,而爱好却是带着强烈的私人感情的自发行为。如果两者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么工作就不再单调而乏味,它就会变成一项充满乐趣的挑战。工作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它会让你的业绩越来越好。喜欢你的工作,将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好处。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找的工作,又不感兴趣,那么当你冷漠对待它的时候,最终就会产生厌倦和消极的情绪,这对于工作是非常有害的。反之,你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且符合自己的兴趣,那么你就会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让这份工作变成自己的事业。

    初次走上职业岗位的时候,会因为对工作的强烈兴趣而忽视了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发现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自己没有料到的情况。这种情况之下,你就需要全力以赴,比如说拿出自己的耐心、细心和勤奋等,去解决问题,让兴趣与自己的职业完美结合,及早入行打好基础,将来才会开出成功之花。
    真是太爱这一页的文字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1-18 15:48:52 摘录
    外企,国企,民企对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1-18 15:46:35 摘录
    从工资上来说,国企最低,外企最高。而且外企喜欢人性化的管理,次通常员工都有很多的实践机会。福利方面,民营企业通常不是很好,有的民营企业干脆不给交三险,没有什么保障,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是比较遵纪守法的。国企的工资虽然低,但是通常会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工资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而增加的,而且除工资之外,还有许多种福利待遇从工作强度来说,国企是最轻松的,民营企业是最紧张的。国有企业还有这样的特点,新进的员工通常会比较累,那些老员工则相对轻松些,尤其是一些管理层的人员就更轻松。有的人会感叹: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学毕业生新进入国企工作,是需要磨炼一番的,锻炼自己能力的。
    民营企业通常不会养闲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职位上为公司作出贡献。外企则需要能力卓越的人,因为很多的事情都需要你自己来决定,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也不会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成绩。一般来说,工作的紧张程度由你自己的能力决定。
    从公司的人际关系上来说,国企的员工之间是最复杂的了。如果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话,是很少有机会升职和加薪的。而民营企业与国企
    相比,关系相对简单一些,老板是最有权威的,他的话通常起到决定作用。而外企则更简单一些。
    从稳定性来说,国企的员工有点终身制的意味,一般不随便解雇哪一个员工,而且如果解聘的话也很麻烦。民企炒员工则非常常见,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呢就稀里糊涂地下岗了。而通常情况之下,欧洲的外企不会随便解除劳动合同。
    从培训制度来说,外企的培训体系通常比较完善,而民企这种机会比较少,国企则会有更多的增加经验的机会。
    一般来说,领导人的稳定也是影响到工作的一个因素。国企的领导会经常发生变动,有时候可能由于调动而改变公司的内部政策。而民营企业通常是老板一手抓管理,权力比较集中。外企管理则比较到位,而且很科学地去执行。
    从企业的发展前景来看,民营企业成长最为艰难,不仅缺钱、缺技术、缺人才,还缺乏政策支持。所以,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去民营企业的话,可能受到重用,发挥才能的机会比较多一些。民企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些年来发展迅速,而且已经可以看得见成效。特别是江浙带的民营模式(被人们戏称“小狗经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已经让外国企业感到威胁。
    外企,国企,民企比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1-18 15:21:28 摘录
    毕业了该干什么我认为在选择公司的时候,不能单以大小而决定,你要学会从一个公司的综合水平来考量,从公司发展的速度和态势来进行分析,对老板、员么工的素质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一个快速发展的小公司和一个萧条低迷的大公司之间,相信你会选择前者;一个落后松散的小公司和一个管理严格、名声卓著的大公司之间,相信你会选择后者。一定要认真进行分析综合各项情况进行比较再做出你的决定。
    你在大企业,可能会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工作稳定,有着成熟的职业发展通道,可以站在行业高端的平台;到了小企业,也许你会经历更多的事情,积累更多的经验,学到不同的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而且如果公司发展迅速的话,薪水与职位上升空间也很大所以,当你接到应聘通知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地分析公司的情况,综合衡量,为自己寻找最合适的起点。
    大小公司各有利弊,要从发展前景,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1-18 15:02:05 摘录
    实际上,工作不像你所想象的那么难找,机会很多,关键在于你如何选择。即使在这样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性,做到不轻言放弃,不盲目改变。每个人情况不同,择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区别对待,找到最适合的那条“船”。

    我认为,择业应该从大学选择专业开始。大学专业的选择就经常决定以后职业的方向,四年扎实的学习让人们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但是专业并不是决定行业的标杆,你大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行业。

    科学研究表明,只要善于学习,人在6个月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一门完全陌生的技能。很多行业需要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战经验。当然,除了一此专业性太强的行业,比如医药、科研等。

    兴趣可以保证工作热情,但也要保持理智,很多行业只有在进入后才发现梦想照不进现实,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入行后想转行并不容易,一旦转行,就要面对陌生的工作,之前的经验很难派上用场。

    工作的选择则取决于性格,一定要选择能最大发挥潜力与天赋的岗。一般情况下,一个销售人才不适合去做技术开发。
    即使在这样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性,做到不轻言放弃,不盲目改变。 科学研究表明,只要善于学习,人在6个月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一门完全陌生的技能。 工作的选择则取决于性格,一定要选择能最大发挥潜力与天赋的岗。 完美的择业标准是:热爱的,有发展空间的,可不断学习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1-18 14:59:29 摘录
    我认为完美择业的标准是:热爱的、有发展空间的、可不断学习的。当你选定了目标时,就要集中精力为之奋斗。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能够保证健康生活的工作。虽然刚毕业的几年是打拼的关键时期,但毕竟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畸形的工作环境会伤害身体,完全没有业余生活,每天都不快乐,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在某种意义上,职场没有成败,只有得失,一切要取决于你追求的是什么。
    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1-18 13:54:42 摘录
    35岁是人生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到了这个年龄,意味着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些人有的可能拥有让人羡慕的财富,有的身居要职,有的声名显赫。当然也有人还平平淡淡,一事无成。到了35岁,已经到了一个输不起的年龄,上有父母需要照顾,下有孩子需要抚养,还有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事情需要打点……如果在35岁之前还没有获得成功,有可能你输掉的不是三十几年的年龄,而是自己的整个人生。
    抓住时间,抓住机会,实施计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1-18 13:39:26 摘录
    《杜拉拉升职记》电影版导演兼女主角徐静蕾说过一句话:对于那些只愿在自己看得起的人手底下做事,而看得起的人又不多的人来说,职场即地狱。进入职场,当你还在心里鄙视你的上司是个不学无术的猪头时,他已领到本季度的奖金和家人度假中,而你却在出租屋吸溜着方便面。在一个公司里,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自恃甚高,不仅代表你没有专业的眼光,还说明你内心过于天真。学会职场的一切规则,不要让人家觉得:这个孩子,还没有准备好进入社会。
    说得就是我。。。在毕业头几年,一定要规划好我的人生框架,做一个有计划、勤奋上进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1-18 13:18:57 摘录
    学习偶像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自己,给自己奋斗的力量,因此,我建议最开始可以把偶像的成就作为自己的行动目标。比如说上述例子中,男生就非常希望自己能取得马云那样的成就。虽然这个目标有些远,但是至少他在不断努力,而且取得了远远大于同学的成就。树立这个目标的同时,他已经确定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并开始着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据我观察发现,其实很多年轻人眼中的偶像在当初也有偶像,也正是这些偶像给他们奋进的力量的。比如说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自己
    最钦佩的企业家是松下幸之助和韦尔奇,对自己触动最大的管理著作是德鲁克的一系列书籍,这些人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当初就是仿效这些
    企业家才在中国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张瑞敏曾经谈到自己从偶像身上学习到的知识:“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能找到的只有松下幸之助的那些大厚书,所以一开始在企业质量管理的办法上,我借鉴的都是松下的东西。”松下幸之助之所以成为张瑞敏的偶像,是因为他的那些管理企业的办法和传奇经历让张瑞敏心动。若干年之后,张瑞敏成了中国的“松下幸之助”。
    个人如果有梦想,就会为自己制订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参照物当然就是偶像。在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没有经验可以参照,但是成功人士的经历却可以拿来借鉴、模拟,以激励自己保持上进心,不断向成功迈进。(榜样的力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