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全新修订,超值珍藏。 32年口碑相传,90次印刷,畅销逾130万册! 独家附赠《经典的历程》别册,揭秘传奇之旅 。 【编辑推荐】 1,畅销经
……
[ 展开全部 ]
典:这是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被誉为 “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自从1982年中文初版本问世,至今32年口碑相传,各种版本累计有90次印刷,畅销已逾130万册! 2,口碑见证:史景迁、牟复礼、杨联陞、刘志琴、杨念群、厄普代克、王小波、王朔、谢冕、易中天、吴思等国内外众多名家一致推荐!主流网店五星图书!各类媒体推荐书单榜上有名! 3,全新版本:经典版是黄仁宇名作《万历十五年》的最新中文版本。全书统一校订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四篇文章,精选黑白和彩色历史图片以及黄仁宇相片、手迹等40多幅,图文相得益彰,并采用布面精装装帧形式,便于收藏、鉴赏,为《万历十五年》截至目前内容最完善、最丰富的版本。 4,独家赠品:特别附赠《经典的历程》,揭秘《万历十五年》中文版传奇之旅。在别册中,除了本书出版纪事外,既有初版老编审细细讲述《万历十五年》出版背后的故事,也有新版编辑勾勒《万历十五年》经历三十年毁誉的过程,同时探讨阅读本书的种种角度,让我们更加容易读懂《万历十五年》,理解国情与世事。 【名家推荐】 无论是作为历史著作,还是作为文学作品,这本书都堪称杰作。 ——杨联陞(历史学家) “欣赏”这个词不能形容我对黄仁宇的崇敬。 ——易中天(学者) 黄仁宇先生对明朝末期一个年份的聚焦,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了那时中国官僚阶层的运作方式。……我有把握相信,这本著作将有助于全面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 ——L.卡林顿•富路特(历史学家) 黄仁宇的书并不是一般的历史著作,也不只是给学者专家写的。而是写给大多数的中国人看的,时代感特别强,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高王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影响我整个的思想以及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当我们观察身边周遭组织里的这些人,从他们日常的做法、想法、看法当中,可以看到企业未来的兴衰,从而培养出一种对未来的洞察力。读透这本书,我用了二十年时间,读了五遍。 ——曾文祺(明基电通公司中国营销部总经理) 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有关中国人过去和现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如果你有意同中国发展贸易,(这本书)将对你大有益处。 ——史洛利•布洛特(美国心理学家)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历史书、对历史的看法。……《万历十五年》像一扇窗,打开了我的视野。 ——王朔(作家) 《万历十五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前辈——古时候的读书人,或者叫作儒生们——是怎样作人做事的。……《万历十五年》是今日之鉴,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之鉴,我希望他们读过此书之后,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气,在书斋里发现粗浅原则的热情会有所降低,把这些原则套在国家头上的热情也会降低。 ——王小波(作家) 《万历十五年》尽管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作品,但却具有卡夫卡小说《长城》那样的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色彩。 ——厄普代克(美国作家) 它是我学习撰写学术文本的入门书。……它象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看到,学术文本其实还可以这样写!这坚定了我选择学术生涯的信心。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关于本书】 这是黄仁宇名作《万历十五年》的最新中文版本:经典版。经典版统一校订全书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章,精选黑白和彩色历史图片以及黄仁宇相片、手迹等40多幅,图文相得益彰,采用布面精装形式,为《万历十五年》截至目前内容最完善、最丰富的版本。随经典版特别附赠《经典的历程》,揭秘本书中文版传奇故事。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American Book Awards)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获得如潮好评,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必备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等。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万历十五年》畅销中文阅读界30多年,是高校师生以及企业家、作家、学者、艺术家、新闻记者和官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频频出现于历年报刊杂志的阅读推荐榜单,斩获诸多荣誉: 《新周刊》《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中国图书商报》“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出版科研所 “新中国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 第九届深圳读书月“30年30本书” 2009年搜狐网“读本好书”经典好书奖 《东莞日报》“影响新时代的60本书” 南京大学百名教授推荐“十大好书” 湖南首届“读书月”社区推荐书目 ……
[ 收起 ]
作者:"黄仁宇"
出版社:中华书局
定价:59.00元
ISBN:978710110162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49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单车nic
2020-10-22 09:34:07 摘录
他的作品中再三地阐明这种道德上的责任。一个君子何以有志于做官海瑞的回答是无非出于侧隐和义愤。他看到别人的饥寒疾苦而引起同情,同时也看到别人被损害欺压而产生不平。在君子的精神世界里,出仕做官仅仅是取得了为国家尽忠、为百姓办事的机会。一个人如果出于牟利他可以选择别的职业,或为农或为工,或为商。如果为士做官则应当排除一切利己的动机。在这一点上,海瑞和创建本朝的洪武皇帝看法完全一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y丶M
2019-05-09 16:31:19 摘录
因之我们的政事,注重体制的安定,而不计较对一人一事的绝对公允,牺牲少数人,正是维持大局的办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桃树
2019-04-09 18:21:22 摘录
海瑞虽然被挽留供职,然而这些公开发表的文件却把他所能发挥的全部影响一扫而光。一位堂堂的台谏之臣被皇帝称为“迂戆”,只是由于圣度包容而未被去职,那他纵有真知卓有真知卓见,他说的话哪里还能算数?由失望而终于绝望,都御史海瑞提出了七次辞呈,但每次都为御批所请不准。这一使各方面感到为难的纠结最终在上天的安排下得到解脱。接近1587年年底亦即万历十五年丁亥的岁暮,海瑞的死讯传出,无疑使北京负责人事的官员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子都思云
2018-12-18 22:56:18 摘录
然而,李贽还以同样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饫德。分明一介不与,而以有莘借口;分明毫毛不拔,而谓杨朱贼仁。动与物迕,口与心违。”他还怀疑自己用佛门的袈裟遮了“商贾之行之心”,“以欺世盗名”。这种奇怪现象的症结,在于内心矛盾的剧烈交战而无法自解。
你我附庸风雅,又何尝不如此……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子都思云
2018-09-30 16:27:42 摘录
百官之所以绝对服从皇帝,即使不说是有条件的,但也决不是无目的的。君主专制本来与文官制度相辅相成,在这庞大的组织中,下层的官员把无数不能尽合事实的书面报告逐级递送到中枢,以其数量之多和情况之复杂而要期望中枢事事处置得宜,自然是不可能的。端坐在宝座上的皇帝,他的力量带有宗教色彩,其神秘之处,就在于可以使不合理的处置台理化。换言之,皇帝的处置纵然不能事事合理,但只要百官都能俯首虚心地接受,则不合理也就成为合理。正德皇帝不去培养这种神秘力量,反而偏要去表现自己的将才帅略,岂不是破坏了臣僚们对他绝对服从的大前提?
我们只知历史课本的中央集权,却不知皇帝之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子都思云
2018-09-30 15:52:46 摘录
管理我们这样一个大帝国,在许多问题上一定是要生罅隙的。张居正以整饬纪律自居,而实际上他是强迫要求各人保证不生罅隙。申时行用恕道待人,又鼓励诚信,就是期望各人自动地各尽其能地补救罅隙。申时行的立论并非没有理由,但是从他四年内在文渊阁执政的纪录上看,其成功的希望至为微小。
论张居正和申时行治国之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田园将芜胡不归
2018-09-24 09:24:45 摘录
其实幕后的惨淡经营则历时至久。这种经过多年的奋斗而取得的荣誉,接受者只是一个人或至多几个人,但其基础则为全体家庭。因此,荣誉的获得者必须对家庭负有道义上的全部责任,保持休戚与共的集体观念。
这种集体观念还不止限于一个小家庭的范围之内,一个人读书中举而后成为官员,如果认识到他的
和几代祖先息息相关,他就不能对他家族中其他成员的和利完全漠视。何况这种关心和帮助也不会全是无的支付,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自已的子孙在今受们的提携。这种经济上的利害关系被抽象而
升华为道德,固然,这种道德观念并不能为全体民众
从海瑞的文集中可以看到兄弟叔间争夺产业以至斗殴致死的事情所在多有。但这种情形正好从反面说明了教养的重要,有教养的人决不能以利害义。
换了本书,网上的,页码可能不太对。 这说出了李贽为什么不回泉州和妻子一起的一个原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田园将芜胡不归
2018-09-22 17:49:55 摘录
但是用视而不见的态度抹去这些事实,就是不忠实于历史;对一个英雄人物隐恶扬善,也并不是真正的推崇。戚继光的复杂来自环境的复杂,如果指望他简单得如同海瑞,无疑是不近情理。写历史的人既知道戚继光是一代卓越的将领位极端刚毅果敢的军人,也是一位第一流的经理、组织家、工程建筑师和操典的作者,则自然应当联想到假如他不精通政治间的奥妙,就决不可能同时做好这么多的事情。戚继光所生活的时代,落后陈旧的卫所和军户制度早应该全盘放弃而代之以先进的募兵制度;零碎的补给,也早就应该集中管理。然而我们的帝国不允许也没有能力作全面的改革,只好寻找出一种妥协的办法来作部分的修补。戚继光的天才,在于他看准了妥协之无法避免;而他的成功,也在于他善于在技术上调和各式各样的矛盾。妥协的原则,是让先进的部门后退,使之与落后的部门不至相距过远。在组织制度上没有办法,就在私人关系上寻找出路。具体来说,没有文渊阁和张居正的全力支持,就没有强有力的蓟州军区和戚继光。他的部队和他本人充满了矛盾,在火器已经在欧洲普遍使用的时候,他动员大批士兵修建碉堡;在他的混成旅里面,枪炮手和藤牌手并肩作战。他一方面是这样精细,仔细计算日出日没的时间,一方面又这样野蛮,把违反军纪的士兵割去耳朵。这些极端矛盾的事实,在其他国家内,可能彼此相隔几个世纪,而我们的帝国则在一个军区内同时出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田园将芜胡不归
2018-09-21 17:01:40 摘录
这种局面不打破,文官的双重性格发展得越来越明显,这也是精神与物质的分离。一方面,这些熟读经史的人以仁义道德相标榜,以发挥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为国家服务,以自我牺牲自许;一方面,体制上又存在那么多的罅隙,给这些人以那么强烈的引诱。阴与阳的距离越来越远,找出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折衷办法也越来越困难。
以张居正的精明干练,他没有能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十年首辅生涯,仅仅刚把问题看清楚。他的一套改革办法使文官们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而不能成功,而且招致了死后的被清算。申时行不得不把目标降低。他所说的“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就表现了他调和这阴阳两极的方针。他无意于鼓励不法,但也不能对操守过于认真。1587年京察之放宽尺度就是这种宗旨的具体说明。在他看来,嫂子已经掉进水里,决不能再像平常一样保持远距离的尊敬,而需要“援之以手”了。
就算是降低了标准,申时行也没有能达到目的。有一些自命为体现正气的年少新进,坚持“四书”中所教导的伦理观念,对1587年京察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其中有一个顾宪成,所提出的抨击尤为尖锐。他和他的志同道合者决心要检举缺乏能力和操守的官员,而不惜重新撕破申时行所苦心补的破绽。申时行的对付办法就是把他调往外省。
所以,在立储问题还没有对京官形成普遍压力的时候,他们的内部关系已经十分紧张了。张居正的强追命令固然失败,申时行的调和折衷也同样没有成功。在北京的两千多名文官中间,存在着对伦理道德和对现实生活的不同态度,互相顾忌而又互相蔑视。有的人出身寒微,把做官看作发财致富的机会;有的人家境丰饶,用不着靠做官的收入维持生活,自然就不会同意和允许其他人这样做。“四书”中的原则,有的人仅仅视为具文,拿来做职业上的口头禅,有些人却一丝不苟,身体力行。另外有一些人彷徨于上述两者之间;也有些人由于人事的牵涉参与了对立的阵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8-08-08 08:20:28 摘录
我们的开国先辈告诉我们,开明的利己主义将会催生一个国家。开明的利己主义是值得强调的差别所在,它胜过明代由国家提倡的道德说教与实际上的各顾各自之间的温和妥协。在任何社会契约论的核心,都存在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紧张,其解决之道也许永远都是暂时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8-08-08 07:58:11 摘录
草率用兵是为了证明一个理想主义的理论,天朝由于其道德力量,能克服一切不利条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8-08-08 07:53:40 摘录
不同地区和阶层的人户有其固定义务,征兵制对此也不能完全改变。不管谁来当兵,军饷都出自纳户。军费如何规划,不但决定物资的供应,而且决定士兵和战马的供给。十七世纪明朝的根本问题在于,当明初确定的税收摊派和征集不再适应人户的状况时,没有一个彻底的改革与之适应。劳役的管理和征集总带有某些强制性质,凑足数额已很麻烦,哪里还顾得上质量。用经略熊廷弼的话来说,此等士卒弱至不会放箭,不能驭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8-08-07 07:49:41 摘录
假使我们把中西历史都推后三五百年,才可以看到,因为世界工商业技术的进步,所有国家都要从以前闭关自守的形势,将社会生活方法作彻底的改造,以期适应新的世界金融经济,中外无可避免。西方的民主与自由,以“市民特权”为基点,和日本的大名政权,授权于藏元的情形类似,所以改造比较容易。中国立国向来以贫农及小自耕农的经济立场作基础,农村内部复杂的情形不可爬梳。所以要经过很多流血惨剧,才能造成可以在数目字上管理的形势。据我揣测,只能用这样的解释,才能渐渐促使当日曾受内战影响、今日处于台湾海峡两岸的两方同胞客观地接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8-08-06 18:28:45 摘录
1689年革命后,普通法的法庭,更受首席法官的指示。以后与商人有关的案子,照商业习惯办理。这样一来,英国的内地及滨海、农村与工商业中心距离缩短,资金对流,实物经济变为金融经济,可以交换的条件(interchangeability)增多,分工较前繁复,所以整个国家可以以数目字管理。同时英国传统上又有司法独立及议会政治的沿革。这样一来,其高层机构及低层之间可以以最灵活的商业原则作联系。一时控制经济力量之雄厚及其效率之高大,世无其匹。大英帝国因之称霸世界到好几个世纪。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8-08-06 18:18:51 摘录
今日我们公认为最先的资本主义思想家,实为史密斯(Adam Smith)。他自己也不知道资本主义为何物,他著的《原富》,在民国初年即在中国行销。而他在十八世纪著书时仅称商业的管制办法优胜于农业的管制办法。在研究大历史的立场,这种分析方法最能表现每个国家先后发展的程序,也才不会用抽象的道德观念,抹杀了实际上技术的作用及成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万历十五年(经典版)
经典版出版缘起/1
增订纪念本出版说明/1
自 序/1
第一章 万历皇帝/1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55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97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137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169
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207
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257
参考书目/307
附录一
《神宗实录》一/315
《神宗实录》二/319
附录二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324
1619年的辽东战役/344
附录三
英文版序言/373
万历:漫长的怠政时代/375
皇帝只是个牌位/385
经典的历程——《万历十五年》中文之旅(1976—2014)
《万历十五年》纪事/1
名家推荐/3
《万历十五年》出版始末 傅璇琮/9
两声欢呼,一声倒彩
——《万历十五年》三十载印象记 徐卫东/20
《万历十五年》的读法 徐卫东/32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万历十五年(经典版)
经典版出版缘起/1
增订纪念本出版说明/1
自 序/1
第一章 万历皇帝/1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55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97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137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169
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207
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257
参考书目/307
附录一
《神宗实录》一/315
《神宗实录》二/319
附录二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324
1619年的辽东战役/344
附录三
英文版序言/373
万历:漫长的怠政时代/375
皇帝只是个牌位/385
经典的历程——《万历十五年》中文之旅(1976—2014)
《万历十五年》纪事/1
名家推荐/3
《万历十五年》出版始末 傅璇琮/9
两声欢呼,一声倒彩
——《万历十五年》三十载印象记 徐卫东/20
《万历十五年》的读法 徐卫东/32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万历十五年(经典版)
经典版出版缘起/1
增订纪念本出版说明/1
自 序/1
第一章 万历皇帝/1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55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97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137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169
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207
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257
参考书目/307
附录一
《神宗实录》一/315
《神宗实录》二/319
附录二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324
1619年的辽东战役/344
附录三
英文版序言/373
万历:漫长的怠政时代/375
皇帝只是个牌位/385
经典的历程——《万历十五年》中文之旅(1976—2014)
《万历十五年》纪事/1
名家推荐/3
《万历十五年》出版始末 傅璇琮/9
两声欢呼,一声倒彩
——《万历十五年》三十载印象记 徐卫东/20
《万历十五年》的读法 徐卫东/32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这种集体观念还不止限于一个小家庭的范围之内,一个人读书中举而后成为官员,如果认识到他的
和几代祖先息息相关,他就不能对他家族中其他成员的和利完全漠视。何况这种关心和帮助也不会全是无的支付,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自已的子孙在今受们的提携。这种经济上的利害关系被抽象而
升华为道德,固然,这种道德观念并不能为全体民众
从海瑞的文集中可以看到兄弟叔间争夺产业以至斗殴致死的事情所在多有。但这种情形正好从反面说明了教养的重要,有教养的人决不能以利害义。
以张居正的精明干练,他没有能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十年首辅生涯,仅仅刚把问题看清楚。他的一套改革办法使文官们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而不能成功,而且招致了死后的被清算。申时行不得不把目标降低。他所说的“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就表现了他调和这阴阳两极的方针。他无意于鼓励不法,但也不能对操守过于认真。1587年京察之放宽尺度就是这种宗旨的具体说明。在他看来,嫂子已经掉进水里,决不能再像平常一样保持远距离的尊敬,而需要“援之以手”了。
就算是降低了标准,申时行也没有能达到目的。有一些自命为体现正气的年少新进,坚持“四书”中所教导的伦理观念,对1587年京察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其中有一个顾宪成,所提出的抨击尤为尖锐。他和他的志同道合者决心要检举缺乏能力和操守的官员,而不惜重新撕破申时行所苦心补的破绽。申时行的对付办法就是把他调往外省。
所以,在立储问题还没有对京官形成普遍压力的时候,他们的内部关系已经十分紧张了。张居正的强追命令固然失败,申时行的调和折衷也同样没有成功。在北京的两千多名文官中间,存在着对伦理道德和对现实生活的不同态度,互相顾忌而又互相蔑视。有的人出身寒微,把做官看作发财致富的机会;有的人家境丰饶,用不着靠做官的收入维持生活,自然就不会同意和允许其他人这样做。“四书”中的原则,有的人仅仅视为具文,拿来做职业上的口头禅,有些人却一丝不苟,身体力行。另外有一些人彷徨于上述两者之间;也有些人由于人事的牵涉参与了对立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