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2》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49.00元
  • ISBN:9787532749676
  • 2021-06-23 10:06:16 摘录
    孩子有一天发现,父亲只是一个偶然的个体;妻子不久发现,她的对面没有君主、家长、主人的高大形象,而只有一个人;她看不出有任何理由要顺从他;他在她眼里只代表令人不快的、不公正的责任。有时,她以受虐狂的快意服从她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她的忍让只是长久的无言的责备,但往往她进入同主人的公开斗争,她竭力反过来对他实行专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6-23 08:34:03 摘录
    因此,她的家对她来说是她的世俗命运,是她的社会价值和最真实自我的表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2-11 22:30:06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2-11 22:28:06 摘录
    对大多数女人来说,即使允许她独立,爱情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道路:承担自己生活这种事是令人焦虑的;少男也愿意转向比他年长的女人,在她们身上寻求一个向导、一个教育者、一个母亲。但他的成长、品行、他自己内心遇到的约束,都不允许他最终止于退让这种容易的解决办法;他只把这样的爱情作为一个阶段来考虑。男人的幸运一在成年时和小时候一就在于别人迫使他踏上最艰苦但也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就在于她受到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走的斜坡:人们非但不鼓励她奋斗,反而对她说,她只要听之任之滑下去,就会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受到海市蜃楼的欺骗时,为时已晚;她的力量在这冒险中已经消耗殆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2-11 22:27:18 摘录
    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她:“谁想拯教自
    生活,谁就会失去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2-11 22:25:48 摘录
    他们很少成功地塑造出像希息克厉天这样有说服力的男主人公:她们在男人身上几乎只把握男性;但她们时常成功地描绘出她们自己的内心生活、经验、世界;她们热衷于对象的隐秘内容,迷恋于自己感受的特殊性,以美妙的形容词和肉感的形象传达她们最新的体验:她们的词汇一般比句法更出色,因为她们更关注的是事物而不是它们的关系;她们不追求抽象的典雅,反过来,她们的话语谈论感觉。她们最热衷探索的领域之一是自然;
    对少和古中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2-11 19:03:46 摘录
    如果你们希望与我们平起平坐,那就不要涂脂抹粉和涂指甲油。后面个劝告是荒谬的。正是因为女性的观念是由习俗和时尚人为地确立的,所以从外部强加给每个女人;它可以演变为接近男性的准则:在海滩上,裤子变成女性的了。这丝毫未改变问题的实质:个体不能自由地、随心所欲地塑造女性观念。不符合这种观念的女人,在性方面,因此也在社会方面自行贬值,因为社会融合了性的价值。拒绝女人属性,并不会因此获得男人属性。
    女性的观念是社会形成的,个体终究无法随心所欲的塑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31 18:52:53 摘录
    热纳维耶芙德·布拉班特和格丽泽尔达的故事,不像表面看来的那样清白无辜;爱情和受苦以动人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女人正是通过落入卑劣的深渊,才确保最甜蜜的胜利;孩懂得了,无论关系到天主还是关系到一个男人,只有同意忍受彻底的放弃自主,她才能有强大权势:她乐于受虐,受虐让她取最高的征服成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12 13:22:39 摘录
    孩子不是爱情的替代品;他们不能代替破碎生活的目的;他们不是用来填补生活空虚的物质;他们是一种责任,一种沉重的职责;他们是自由之爱最高贵的花饰。他们既不是父母的玩物,也不是父母生活需要的满足和不能实现的雄心的代用品。孩子,这是培养幸福的人的义务。
    这样的义务没有丝毫的自然之处,自然永远不会决定道德选择,选择要带来承诺。生育是担负一项承诺;如果母亲随后回避这个承诺,她要对人类生存和自由犯下错误,但没有人能够强迫她这样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12 13:20:51 摘录
    特别是,建议把孩子看做治疗忧郁症或神经官能症的良药,那是犯罪;这会造成女人和孩子的不幸。只有平衡的、健康的、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女人,才能够变成一个“好母亲”。
    我说过,压在婚姻之上的诅咒是,两个人往往在他们的软弱中,而不是在他们的力量中结合,每个人都要求对方,而不是在给予中获得快乐。梦想通过孩子达到充实、温暖、自己不善于创造的价值,这是更加令人失望的骗局;它只给能够无私地希望另一个人幸福的女人,只给不要回报、寻求对自身生存的超越的女人带来快乐。当然,照顾孩子是值得人们为之献身的一项事业;然而,它像任何其他事业一样,并不是对生存必要性的现成证明;对它的渴求必须是为自身,而不是为了不可靠的利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03 12:45:52 摘录
    少女的性格和行为表现了她的处境,如果处境改变,少女的面貌也显得不同。今日,她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委托给男人,这已经变得可能。如果专注于学习、运动、职业培训、政治社会活动,她就摆脱了男性的困扰,大大减少关注感情和性的冲突。然而,她作为自主的个体,比年轻男人有多得多的困难要克服。我说过,无论她的家庭还是风俗,都不支持她的努力。另外,即便她选择独立,她仍然在生活中腾出一个位置给予男人和爱情。如果她全身心投入某项事业,她往往会担心错过自己女人的命运。这种担心不会得到承认,但它存在着,它破坏已确定的意志,表明了局限。无论如何,有工作的女人想将职业的成功和纯粹女性的成功调和起来,这不仅要求她把大量时间贡献给打扮、美容,而且更严重的是,这意味着她的主要兴趣出现了分歧。男大学生在设想计划之外,乐于投入思维的无偿游戏,由此获益良多;女人的梦想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她会去想容貌、男人、爱情,她只给学习和职业留下最低限度的时间,而在这些方面,多余之物才是不可或缺的。这不是弱智或思想无法集中,而是关系到难以协调的兴趣如何分配。恶性循环在此形成,人们往往惊讶于看到一个女人一旦找到丈夫,便轻易地抛弃音乐、学习、职业,这是因为她太少投入到计划中,以致在完成计划时得不到重大的利益。一切都联合起来遏止她实现个人抱负,而巨大的社会压力促使她在婚姻中找到一个社会地位、一种辩解。自然而然,她不力求通过自身在这个世界上创造自己的地位,或者她只是胆怯地这样做。只要社会上未能实现完全的经济平等,只要风俗允许女人作为妻子和情人利用某些男人掌握的特权,她就还会梦想得到种被动的成功,阻碍她自身的完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03 12:37:40 摘录
    如果离开这个爱反抗的、古怪的孩子,两年以后重又见到她时,她变乖了,准备好了同意接受女人的生活。柯莱特对万卡预言的就是这个命运,莫里亚克早期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也是这样出现的。青年时期的危机,如同拉加什医生称为“办丧事”之类的“痛苦”。少女慢慢地埋葬了她的童年,埋葬了她以前那个独立的、专横的个体,顺从地进入了成人生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02 22:45:37 摘录
    这是因为在少女的自恋和她的性欲注定她去感受的体验之间存在冲突。女人只有在退让中重新成为本质的,才接受非本质的角色。她让自身成为客体,就变成一个孤芳自赏的偶像:然而她拒绝硬要她回到非本质的无情辩证法。她想成为迷人的宝库,而不是被人占有的一件物品。她喜欢充满魔液的神奇的物神,而不喜欢把自身看做供人观赏、抚摸和损伤的肉体,男人钟爱作为猎物的女人,却逃避女魔头得墨忒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01 12:46:28 摘录
    …足够出类拔萃的男人,使她能接受通过他异化。拜倒在自己塑造的、遥不可及的神祇面前是一回事,而委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是另一回事。许多少女长久地执著于通过真实世界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她们寻找这样一个男人,在她看来,他在地位、贡献、智慧方面都高于其他所有男人;她们希望他比自己年长,事业有成,拥有权威和威望;财产和名声使她们迷恋,意中人作为绝对主体出现,通过自身的爱把光辉和必然性传达给她们。他的优越地位使少女把给予他的爱情理想化,并非因为他是男性,她才期望献身于他,而是因为他是这个精英。不久前,一个女友对我说:“我想找到巨人,却只找到男人。”少女以这种高要求的名义蔑视过于普通的追求者,回避性的问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01 12:29:54 摘录
    在女人中间,有一种消除羞耻感的合谋关系;个女人在另一个女人身上唤起的骚动,一般是不强烈的;同性恋的温存既不会破坏童贞,也不用插入,它们满足童年时阴蒂的快感,却不要求有令人不安的新变形。少女可以实现她作为被动客体的使命,却没有感到自身深深地异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