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 荣获“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多次斩获“卓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当年明月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定价:29.80元
  • ISBN:9787213046339
  • 2018-10-21 17:11:29 摘录
    燕王朱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20 21:49:43 摘录
    时穷乃节现,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20 21:48:29 摘录
    生如夏花,逝如冬雪。
    人生如此,何悔何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20 21:39:21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20 20:48:03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20 20:25:06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20 19:42:33 摘录
    南宋文天祥的道义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20 19:33:52 摘录
    元朝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20 19:30:59 摘录
    相对落后的蒙古族为何可以称霸并建立元朝 铁木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20 18:57:20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20 18:56:33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8 12:12:19 摘录
    不管怎么说,李善长都没有谋反的理由。他的儿子娶了公主,他本人不但是朱元璋的亲家,也是第一重臣,即使胡惟庸谋反成功,他最多也只是第一重臣,有谋反的必要吗?
    朱元璋自然知道李善长没有必要去谋反,但他却有必要杀掉李善长。
    念及李善长跟随自己多年,在临刑前朱元璋见了李善长最后一面。
    朱元璋坐在自己的宝座上,看着跪在下面的李善长。
    这个人曾经是我最信任的部下,现在我要杀他。
    李善长跪在地上,抬头望着朱元璋。
    这个人曾经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现在他要杀我。
    还能说什么呢,什么都不用说了。
    李善长看着朱元璋,几十年前,他投奔了这个人,他们彻夜长谈,相见恨晚,共同谋划着将来的远大前景。那一年,李善长四十岁,朱元璋二十六岁。
    他向现在的皇帝朱元璋叩头谢恩,走出了大殿。
    李善长走上了刑场,他最后看了一眼天空。
    今天的天气真好,天很蓝。
    他突然想到,三十六年前,他走进朱元璋军营的那天,似乎也是个很晴朗的天气。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杀李善长,夷其三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7 21:36:11 摘录
    一切都预备好了,马已喂好,刀已磨亮,只等晚上动手了。
    当天晚上,王保保没有睡觉(算他运气好),这个爱学习的人,此刻正坐于营之中秉烛夜读兵书。突然听见外面喊声大作,他心知不妙,当机立断,毅然决定逃跑,逃跑时颇为狼狈,光着一只脚跑出大营,匆忙骑上一匹马,就飞奔出管。
    您问那十万大军怎么办?连我的鞋都不要了,还要军队干什么?可见名将就是名将,懂得权衡利弊,毕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嘛。
    可那十万大军没有了主帅,就像没头的苍蝇,四万人被歼灭,余者全部逃散。王保保在卫队的保护下一口气逃出上百里,可是常遇春并没有放过他。
    常遇春深知除恶务尽的道理,连夜出击,王保保叫苦不迭,边逃边战,等他往大同时,身边只剩下了十八名侍卫。而常遇春一口气追击到了忻州才撤回。
    这是一场真正的歼灭战,也是中原骑兵对蒙古骑兵的第一次大胜。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2-14 21:19:59 摘录
    黄子澄,凌迟,灭三族
    齐泰,凌迟,灭三族
    练子宁,凌迟,灭族。
    卓敬,凌迟,灭族
    陈迪,凌迟,杀其子。此外,铁铉妻、女,方孝孺女,齐泰妻,黄子澄妹没入教坊司为妓女
    无言以对,无言可评。
    我觉得朱棣血腥残暴。我从"凌迟"看出的。因为很多人都被凌迟,还要灭族等。所以我觉得朱棣很残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2-13 20:55:48 摘录
    就在此时,一个消息改变了朱棣的命运。这个消息是朱棣潜伏在宫中的宦官提供的,他们派人给朱棣送信,表示京师兵力十分空虚,如趁虚而入,一定可以一战而定。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但朱棣看后却是气不打一处来,为什么呢?因为朱棣并非身在苏杭,从北平打到京城,谈何容易?!自己打了三年仗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问题在于朱允炆是绝不可能让开一条路让他打到京城的。
    而在通往京城的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山东。此地民风彪悍,士兵作战勇猛,而且还有名将镇守,无论如何也是很难打过去的。在朱棣看来这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障碍。但这个障碍真的存在吗?
    朱棣不会想到,自己在无意中已经陷入了一个思维的陷阱:去京城就一定要打山东吗?
    我觉得朱棣现在头脑很不安。我从,“自己在无意中已经陷入了一个思维的陷阱。”看出的。因为陷入了思维陷阱。因为我觉得朱棣现在头脑很不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