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史蒂芬 · 列维特 美]史蒂芬 · 都伯纳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192.00元
  • ISBN:9787508657967
  • 2017-11-20 00:05:57 摘录
    太小意味着,常见的环保工作根本就不会发挥很大作用。“如果你认为有问题要解决,”梅尔沃德说,“那么当前的这些方案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风能和大多数替代能源的前景的确诱人,但这些能源的利用规模还太小。截至目前,风电厂基本依靠政府补贴。”那么,人们钟爱的普锐斯和其他低排放机动车又是什么情形呢?“非常了不起,”他说,“不过,问题在于这类汽车在交通领域所占比例还太小。”
    而且,煤炭如此便宜,如果不用来发电,那简直就是扼杀经济,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如此。梅尔沃德认为,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也帮不了什么大忙,原因在于,这个举措已经太迟了。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半衰期大约为100年,部分能在大气中存留达数千年之久。因此,即使人类立即停止燃烧所有矿物燃料,现存的氧化碳还将在大气中存留好几代人的时间。假定美国(或许还有欧洲)在一夜之间神奇地摇身一变,成为零碳排放的社会;又假定它们说服了中国(或许还有印度)关闭所有燃煤发电厂,杜绝柴油卡车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言,这一切也可能并不具有那么重大的意义。而且,你梦寐以求的零碳排放社会,也的确太乐观了。
    “人们认为的很多好事,十之八九还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梅尔沃德说。他以太阳能为例进行说明:“太阳能电池的问题在于不清洁,因为它们是专门用来吸收太阳能的,然而只有大约12%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余则再次以热能形式辐射了,这正好加剧了全球变暖问题。”
    诚然,如果大家广泛使用太阳能,前景似乎不错,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十分棘手。要想替代现有的燃煤发电厂和其他发电厂,就需要建造数以千计的新型太阳能发电站,而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规模之大,正如梅尔沃德所言,足以导致长期而巨额的“升温负债”。“我们终将拥有无与伦比的无碳能源基础设施,然而,这是在我们制造大量碳排放,全球变暖问题日益恶化,我们最终建成太阳能发电站之后的
    事情,要等上30-50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20 00:02:47 摘录
    卡尔代拉深信,人类活动应对全球变暖负部分责任;在关于未来气候将如何影响人类的问题上,他比梅尔沃德更为悲观。他认为
    “现在我们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为,简直愚蠢得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他的研究让他相信,在这场斗争中,二氧化碳并不是真正的敌人。首先,与一般的温室气体相比,二氧化碳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特别显著。“即使其浓度翻倍,其吸收地球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也还不到2%。”他说。其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辐射效应也呈边际递减空气中每增加1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其辐射效应就会比上次增加时更小。卡尔代拉提到他以前从事的一项研究,即衡量浓度更大的二氧化
    碳对植物产生的影响。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却需要依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合成自身所需的养料。
    “为了吸收二氧化碳,植物付出了十分高昂的代价。”洛厄
    尔·伍德说,“植物要从空气中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就得为此先从土壤中吸收100倍的水分。大多数植物,尤其是在成长的旺季,都缺少水分。为了获得二氧化碳,它们做出了极大的牺牲。”
    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意味着植物成长时需要的水分相对就较少。那么,其生长效率如何呢?
    卡尔代拉的研究表明,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翻倍,同时保持其他摄入量(水分、养分等)不变,那么植物生产效率将提高70%。毫无疑问,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福音。
    “大多数采用水栽法的温室,都会额外储备二氧化碳,其原因
    即在于此。”梅尔沃德说,“而且,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都
    在1400ppm“两万年前,”卡尔代拉说,“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低,海平面也比现在低,因缺少二氧化碳,树木几乎快要窒息。我们今天的二氧化碳浓度、海平面或气温,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对劲的。给我们带来危害的是,变化速度太快。总的说来,二氧化碳浓度更高,很可能对生
    物圈还有好处—只是,浓度上升的速度太快了。”
    高智发明公司的那些家伙,有许许多多有关全球变暖的常识性错误的例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12 23:13:56 摘录
    显然,父母为孩子起名时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虑,他们或想中规中矩,或想不拘一格,或想与众不同,或想追赶潮流,但要说所有父母均或有意或无意地想给孩子取一个“聪慧”或“上层”的名字,这就言过其实了。无论他们所取的名字是赢家还是输家,是麦迪逊还是安布尔,是白痴还是桑德,是德肖恩还是杰克,他们均无一例外地想通过取名来表达某些观念。加州的名字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父母会通过取名来表达望子成龙的股念。尽管名字不会起到一丝一毫的
    作用,但父母至少可以心安理得地觉得自己从一开始就尽了心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11 23:36:57 摘录
    那么,这一切又如何解释育儿之道的总体效果呢?再来看一下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中与学校考试成绩相关的8个因素:
    父母学历高
    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母亲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或30岁以上
    出生体重低
    父母在家讲英语
    是被收养儿童
    父母参加家长教师联谊会
    家中藏书多
    以及无关的8个因素
    家庭完整
    父母最近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小区
    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
    参加过启智计划
    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
    经常被打
    经常看电视
    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读书
    笼统地讲,前8个因素是对父母特点的描述,后8个因素是对父母行为的描述。高学历、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的父母所生育的子女往往能在学校取得优异成绩;但儿童是否去博物馆、是否被打、是否参加启智计划、是否经常听父母读书,或是否坐在电视机前不离身似乎并无影响。
    对于喜欢钻研养儿育女之道的父母——和育儿专家—来说,这或许是值得深思的发现。事实上,这些育儿之道似乎被严重高估了。
    但这并不是说父母毫无影响,显然,父母对育儿而言关系重大。难点在于,当多数人准备拾起育儿经的时候,为时已晚,因为真正重要的因素——身份、配偶、生活方式——早已注定。如果你天资聪颖、踏实肯干、教育水平高、收入颇丰且配偶也条件相当,那你的孩子就有更大的概率能在生活中有所成就。(正直诚实、体贴周到、富有爱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想必也不会有害处。)而至于你的所作所
    为则并无太大影响,重要的是你本身的特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11 23:12:43 摘录
    1998年的一本书《教养的假说》探讨了先天与后天的区别,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教材作家朱迪思·里奇·哈里斯,该书对父母养育过度的现象进行了抨击,它有两个小标题:“儿童为何会走上不同的成长道路”和“父母的作用比你所知的要小而同龄人的影响更大”。哈里斯用不失温和的措辞提出,父母自以为对子女性格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种信念是一种“文化迷思”。哈里斯认为,父母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不及儿童每天与朋友和同学相
    处所受到的耳濡目染的影响。
    哈里斯丢下的这枚重磅炸弹令人难以置信——她既无博士学位,也不属于任何学术机构,只是一名普通的奶奶—这既令人惊讶,又引人愤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05 22:02:08 摘录
    本书的真正目的是拨开蒙在现代生活之上的迷雾,探究内在的真相。我们会提出很多疑问,有的无关痛痒,有的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答案可能常常听起来怪诞不经,但经事实分析后,会变得显而易见。我们会从数据中寻找答案——所谓的数据可能是学生的测验分数,可能是纽约的犯罪统计数字,也可能是毒贩的收支记录。我们常常会利用数据中偶然呈现出来的规律,这些规律就如同飞机掠过高空留下的飞行轨迹。就某个话题抒发己见或著书立说自然可以,人类对此乐此不疲,但若能撇开道德立场,沉下心来钻研数据,结果常常会得出有悖传统、出乎意料的发现
    可以说,道德代表着在人类心目中,这个世界应该如何运转,而经济学代表着其实际的运转方式。经济学首先是一门有关测评的学科,它包含一系列行之有效、用途广泛的工具,可以对大量信息如就业、房地产、金融和投资进行确切的评估,以确定任意因素的影响,乃至所有影响,这才是“经济”的根本要义。但经济学的工具也完全
    可以用于分析其他话题,而且这些话题可以说,更有意思。
    本书将从一个非常明确的世界观出发,立足于以下个根本观
    点,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7-02 16:19:10 摘录

    好消息是,显然并没有太多人对谁有深仇大恨,乃至愿意花5美元表达仇恨之情。目前,最遭人憎恨的十人名单中有几位名人(此处略去我从未听说之人,以防他们真是我提到的无辜青少年)。
    以下是名单及上榜人物收到仇恨信件的次数

    人乔治·布什
    (7)
    希拉里·克林顿
    (3)
    奧普拉·温弗瑞
    (3)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
    (3)
    巴巴拉·博克瑟 (2)
    因此,即便是乔治·布什这种遭万人唾弃的人,也只有区区7个人愿意支付这5美元!登上前十榜单只需要有两个人憎恨你。
    我想说,别人真的都很忙,也确实没空去恨你,根本没必要担心什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7-02 16:07:11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7-02 15:45:30 摘录
    如果我们执行新加坡公务员薪酬,那中国的公务员队伍会有多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7-02 15:07:24 摘录
    因为王小波的书没有带来,只能翻身边的库存书。就是这本啦~~ 暂时解解焦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25 21:56:04 摘录自237页
    放弃是魔鬼思考的核心。如果这个词依然令你恐惧,那么让我们用“放下”一词代替吧。放下那些折磨着我们的传统认知,放下束缚着我们的人为限制,放下对承认不知道的恐惧,放下指使我们把球踢向球门一角而非中心的习惯性思维,即便踢向中心的命中率更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25 21:52:57 摘录自217页
    至少有三个原因让我们先入为主地不愿放弃。第一,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被那些想当丘吉尔的人们告诫:放弃是失败的标志。

    第二个原因是有关沉没成本的。……我们很容易相信,一旦深入投入某事,放弃便是不合理的。

    第三个原因是人们往往把过多注意力放在了实际成本而不是机会成本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25 21:49:53 摘录自207页
    故事为何那么有价值?
    首先因为故事发挥的力量超越了显而易见的真相、事件和背景,它能使整体远远大于部分之和。

    故事还能触动人们的自恋情结。

    或许讲故事的最大好处就是:它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所以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7-04-25 21:46:52 摘录自206页
    故事能描绘出全貌。它利用统计等数据带给对方程度和规模的意识,没有数据我们便不知道故事与大局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故事还包括时间的推移,从而展现事情的恒定性或变化程度;没有时间范围,我们便无从判断面对的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还是不规则的暂时现象。而且故事能铺展开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展现导致某一状态的各种原因以及其所带来的结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2
  • 2017-04-25 21:43:16 摘录自196-203页
    你要如何才能建立确实能够改变一些观念的论点呢?
    * 与我无关,都是为了你。
    * 别以为自己的论点是完美的。
    * 要肯定对方论点中的合理之处。
    * 把那些辱骂留在自己心里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