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
……
[ 展开全部 ]
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向我们娓娓道来——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 收起 ]
作者:迟子建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24.00
ISBN:978702009711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5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七淼
2021-01-21 22:58:06 摘录
书中关于与自然如何相处的话题,我觉得我应该是感触比较深的,稍稍不算深的租略的见识了大都市的繁华绚丽之后,我反而觉得回归山林,亲近自然反而能够给人内心的踏实与亲切。我太喜欢那样站在山上,背靠着满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像着夺目却并不耀眼的太阳,比出一个耶的时候的那种感觉了。这才是自然给予人类最真实淳朴的感情呀。“我”最后也不愿意下山,说是离不开跟了一辈子的火和驯鹿,离不开白桦树,即使是只是去山下的移民安置点都不行。鄂温克人坚持自己万物皆有灵的生活理念,信仰神明、敬畏自然。“我生长在大兴安岭,受鄂伦春人‘万物皆有灵’论的影响,我把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看做是生命的伙伴”。这是桑克《作家迟子建访谈:在厚厚的泥巴后面》中的一段话,我也觉得用“万物皆有灵”来解释额尔古纳河右岸十分恰当。
“我是风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厂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我不愿睡在没有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七淼
2021-01-21 22:47:02 摘录
这个故事本来故事由我开始“我”出生在寒冬,有一个姐姐也出生在严冬,但因狂风掀了母亲生产用的希楞柱,姐姐受了风寒,出生两天后就死了。自然赋予鄂温克人一切,也会不时残酷地收回它的恩惠,“我”的父亲林克死于雷电,姐姐列娜、第一任丈夫拉吉达在风雪中永远地睡眠,第二任丈夫瓦罗加被熊揭开了脑壳。
即使自然很无情,但鄂温克人并不愿意离开森林。可是现代文明在“侵袭”,伐木工进驻森林,铁路公路伸进深山,动物四处逃散。鄂温克人下山定居,依旧的游牧生活又将他们带回森林,定居点激流乡最终成为一座空城。只是人心开始浮躁,有的年轻人甚至走上歧途,如孙子沙合力因盗伐天然林被判刑三年;外孙女索玛不停地与不同的男人幽会,然后不停地流产,无法出嫁。为了孩子们,女儿达吉亚娜筹建了新的定居点布苏,可是“我”觉得他们终有一天还是会回到山林里。
在人与自然的大主题下,人与人的故事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里面有数段美丽的爱情。如母亲达玛拉,在年轻时与兄弟俩相遇,兄弟俩都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以射箭一决胜负,最终林克成了达玛拉的丈夫,而伯父尼都萨满孤独终生。在林克去世后,尼都萨满再次追求达玛拉,可是弟媳不能嫁哥哥这一族规,扼杀了两人的爱情,也让两人的生命日渐枯萎。
而姑姑依芙琳的爱情则是一场悲剧。她嫁给了不爱她的坤德,怨恨充斥其一生,她甚至讨厌自己的儿子金得,认为金得如坤德般懦弱。她为儿子安排了一场婚事,金得反抗不得,上吊自杀了。坤德令依芙琳再次怀孕,可是依芙琳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流产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七淼
2021-01-21 22:41:52 摘录
时间来到了1998年,那年春天,天气异常干燥,山中发生了大火。凶猛的火势蚕食了一片又一片树林。
没有雨,这火怎么灭?
妮浩最后一次披挂上神衣、神帽、神裙,手持神鼓,开始了跳神求雨。
妮浩老了,她的腰弯了,她的脚步也不像过去那么灵活,她跳着跳着,就会咳嗽一阵。
妮浩艰难地跳着,她跳了一小时后,空中开始出现阴云;又跳了一小时后,浓云密布;再一个小时过后,闪电出现了。
妮浩停止了舞蹈,雷声和闪电交替出现,大雨倾盆而下。
妮浩在雨中唱起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支神歌,可她没有唱完那支歌就倒在了雨水里……
额尔古纳河啊,
你流到银河去吧,
干旱的人间……
山火熄灭了,妮浩走了。她这一生主持了很多葬礼,但她却不能为自己送别。
妮浩走完了她悲壮的一生,萨满的使命就是用生命在跳舞。
鲁迅曾说: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去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
妮浩萨满,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换来了别人生的可能,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幸福带给世界。
可是真的值得吗?我真的只想问出这一句。她牺牲了这么多,为了这个世界,可是她最后有什么?我记得当时白子画死的时候抱着花千骨说,他说他错了,长留覆灭干他何事,那些人的生死又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只想带小骨走,随便她做什么都行,可是太晚了,小骨已经死了,即使最后的结果摩严是一命换一命换回来了小骨,可是那有什么用呢?但是好歹人还是回来了,可是妮浩呢?什么都没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七淼
2021-01-21 22:26:26 摘录
我是萨满,我怎么能够见死不救呢?可是妮浩啊,你也是母亲啊,可能我自己骨子里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自私凉薄的人,我接受不了那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价值观念,所以我也认同不了妮浩那种牺牲自己的孩子去救别的不相干的人的壮举,关键还不止一次,一次又一次。
“妮浩颤抖着,什么也没有说,她的举动大家都明白,如果救了马粪包,她可能会失去可爱的女儿交库托坎。
最终妮浩还是披挂上了神衣,那些神衣对她来说一定比一座大山还要沉重,她戴着的神帽一定是荆棘编就的,扎得她的头颅满是伤痕。
妮浩一旦跳起神来,她就不再是她自己了,之前的柔弱看上去充满激情。”
从可爱的少年果格力,花儿一样的交库托坎,到为了救妮浩而死的耶尔尼斯涅,还有本该出生的那个孩子,以及马克辛姆,那么可爱的孩子们就一个个这样失去了生命,
“当族人哈谢需要救治时,当鲁尼泪眼汪汪地看着妮浩,又看了一眼一双儿女,妮浩犹豫了。
女儿贝尔娜逃走了,她怕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
妮浩不敢救了,族人也不让她救,哈谢70多岁了,他挣扎了几天,痛苦地走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七淼
2021-01-21 21:57:27 摘录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翻开额尔古纳河的右岸了,高二时期在老师推荐之下,第一次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是在迷茫和混沌之中就翻完了整本书。我对鄂温克族的风俗传承以及生活的种种充满了好奇,当时的我实在是理解不了尼都萨满对“我”的母亲达玛拉的那种热忱和真挚的爱情,更加理解不了的是在妮浩也做了萨满之后的那种一次次牺牲自己的孩子去救别人。这可能也是我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再次翻开额尔古纳河的右岸的原因。明星代孕的事情被传的沸沸扬扬,到这个时候大家已经毫不在意,对此件事情,该明星到底会受到一个什么样的代价,大家更加无比关心的是代孕到底能不能够入刑?为什么可以对孩子做出这样的事?
额温克族游牧部落的生活古老而又神秘,他们的萨满拥有神奇的法力,能让流血的伤口立即复原,能让濒临死亡的人起死回生,能让没有乌云的天空降下暴雨。
“我”的部落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妮浩是在尼都萨满去世之后成为了部落的最后一个萨满,自从被上天选为萨满,她开始用生命唱响那首神歌。
“这年冬天一个男人骑着驯鹿来到他们的营地,他10岁的儿子得了重病,高烧不退,不能进食,男人请妮浩去救救他的孩子。
妮浩犹豫了很久,同意了,临走时回头张望着果格力,很舍不得的样子。
两天后妮浩回来了,可是她看到的果格力,却成了血肉模糊的一团。
果格力从一颗很高的松树上摔下来,坠落的过程中,像被箭射中的大鸟,呼喊着:额尼啊。
妮浩哭着告诉大家,她离开营地的时候就知道她如果救活了那个孩子,她自己就要失去一个孩子。
人们问她这是为什么,妮浩说,天要那个孩子去,我把他留下来,我的孩子就要顶替他去那里。
那你可以不去救他啊。
我是萨满,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上部清晨
中部正午
下部黄昏
尾声 半个月亮
从山峦到海洋(跋)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上部清晨
中部正午
下部黄昏
尾声 半个月亮
从山峦到海洋(跋)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上部清晨
中部正午
下部黄昏
尾声 半个月亮
从山峦到海洋(跋)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我是风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厂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我不愿睡在没有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即使自然很无情,但鄂温克人并不愿意离开森林。可是现代文明在“侵袭”,伐木工进驻森林,铁路公路伸进深山,动物四处逃散。鄂温克人下山定居,依旧的游牧生活又将他们带回森林,定居点激流乡最终成为一座空城。只是人心开始浮躁,有的年轻人甚至走上歧途,如孙子沙合力因盗伐天然林被判刑三年;外孙女索玛不停地与不同的男人幽会,然后不停地流产,无法出嫁。为了孩子们,女儿达吉亚娜筹建了新的定居点布苏,可是“我”觉得他们终有一天还是会回到山林里。
在人与自然的大主题下,人与人的故事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里面有数段美丽的爱情。如母亲达玛拉,在年轻时与兄弟俩相遇,兄弟俩都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以射箭一决胜负,最终林克成了达玛拉的丈夫,而伯父尼都萨满孤独终生。在林克去世后,尼都萨满再次追求达玛拉,可是弟媳不能嫁哥哥这一族规,扼杀了两人的爱情,也让两人的生命日渐枯萎。
而姑姑依芙琳的爱情则是一场悲剧。她嫁给了不爱她的坤德,怨恨充斥其一生,她甚至讨厌自己的儿子金得,认为金得如坤德般懦弱。她为儿子安排了一场婚事,金得反抗不得,上吊自杀了。坤德令依芙琳再次怀孕,可是依芙琳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流产了
时间来到了1998年,那年春天,天气异常干燥,山中发生了大火。凶猛的火势蚕食了一片又一片树林。
没有雨,这火怎么灭?
妮浩最后一次披挂上神衣、神帽、神裙,手持神鼓,开始了跳神求雨。
妮浩老了,她的腰弯了,她的脚步也不像过去那么灵活,她跳着跳着,就会咳嗽一阵。
妮浩艰难地跳着,她跳了一小时后,空中开始出现阴云;又跳了一小时后,浓云密布;再一个小时过后,闪电出现了。
妮浩停止了舞蹈,雷声和闪电交替出现,大雨倾盆而下。
妮浩在雨中唱起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支神歌,可她没有唱完那支歌就倒在了雨水里……
额尔古纳河啊,
你流到银河去吧,
干旱的人间……
山火熄灭了,妮浩走了。她这一生主持了很多葬礼,但她却不能为自己送别。
妮浩走完了她悲壮的一生,萨满的使命就是用生命在跳舞。
鲁迅曾说: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去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
妮浩萨满,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换来了别人生的可能,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幸福带给世界。
可是真的值得吗?我真的只想问出这一句。她牺牲了这么多,为了这个世界,可是她最后有什么?我记得当时白子画死的时候抱着花千骨说,他说他错了,长留覆灭干他何事,那些人的生死又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只想带小骨走,随便她做什么都行,可是太晚了,小骨已经死了,即使最后的结果摩严是一命换一命换回来了小骨,可是那有什么用呢?但是好歹人还是回来了,可是妮浩呢?什么都没有!
“妮浩颤抖着,什么也没有说,她的举动大家都明白,如果救了马粪包,她可能会失去可爱的女儿交库托坎。
最终妮浩还是披挂上了神衣,那些神衣对她来说一定比一座大山还要沉重,她戴着的神帽一定是荆棘编就的,扎得她的头颅满是伤痕。
妮浩一旦跳起神来,她就不再是她自己了,之前的柔弱看上去充满激情。”
从可爱的少年果格力,花儿一样的交库托坎,到为了救妮浩而死的耶尔尼斯涅,还有本该出生的那个孩子,以及马克辛姆,那么可爱的孩子们就一个个这样失去了生命,
“当族人哈谢需要救治时,当鲁尼泪眼汪汪地看着妮浩,又看了一眼一双儿女,妮浩犹豫了。
女儿贝尔娜逃走了,她怕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
妮浩不敢救了,族人也不让她救,哈谢70多岁了,他挣扎了几天,痛苦地走了”
额温克族游牧部落的生活古老而又神秘,他们的萨满拥有神奇的法力,能让流血的伤口立即复原,能让濒临死亡的人起死回生,能让没有乌云的天空降下暴雨。
“我”的部落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妮浩是在尼都萨满去世之后成为了部落的最后一个萨满,自从被上天选为萨满,她开始用生命唱响那首神歌。
“这年冬天一个男人骑着驯鹿来到他们的营地,他10岁的儿子得了重病,高烧不退,不能进食,男人请妮浩去救救他的孩子。
妮浩犹豫了很久,同意了,临走时回头张望着果格力,很舍不得的样子。
两天后妮浩回来了,可是她看到的果格力,却成了血肉模糊的一团。
果格力从一颗很高的松树上摔下来,坠落的过程中,像被箭射中的大鸟,呼喊着:额尼啊。
妮浩哭着告诉大家,她离开营地的时候就知道她如果救活了那个孩子,她自己就要失去一个孩子。
人们问她这是为什么,妮浩说,天要那个孩子去,我把他留下来,我的孩子就要顶替他去那里。
那你可以不去救他啊。
我是萨满,怎么能见死不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