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美学》内容简介:李泽厚关于美本质问题的“客观社会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崛起为一大美学流派,体现了学术的创造性与哲学智慧,保证了美学大讨论的学术品质与理论水平,但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赵士林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35.00元
  • ISBN:9787301208908
  • 2019-06-16 07:32:40 摘录
    一、主体性实践哲学的两个理论贡献
    如上所述,主体性人性结构包含三大要素智力结构、意志
    结构和审美结构。从哲学的角度讲,认识论探讨智力结构,伦理学
    探讨意志结构,美学探讨审美结构。从这里可以看出“主体性实践
    哲学”的如下两个理论贡献:
    (一)重新评价康德与黑格尔
    它纠正了黑格尔以来把哲学等同于认识论的片面倾向,批判地继承了康德哲学的丰满组合认识论、伦理学、美学三大部分组成的哲学构架。李泽厚认为:“把一切予以逻辑化、认识论化,像黑格尔那样,个体的存在的深刻的现实性经常被忽视或抹掉了。人成了认识的历史行程或逻辑机器中无足道的被动一环,人的存在及其
    创造历史的主体性质被掩盖和阉割掉了。黑格尔这种泛逻辑主义
    和唯智主义在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留下了它的印痕和不良20O李泽厚:《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见所著《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三联书店,
    5年版,第222页
    主体性人性结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6-15 17:54:21 摘录
    更集中地论述了主体性的主观方面的文化一心理结构问题。
    主体性人性结构的确立,是李泽厚探讨主体性主观方面的重要
    理论成果

    这种主体性的人性结构就是“理性的内化”(智力结构)
    “理性的凝聚”(意志结构)和“理性的积淀”(审美结构)。它们
    作为普遍形式是人类群体超生物族类的确证。它们落实在个
    体心理上,却是以创造性的心理功能不断开拓和丰富自身而成
    为“自由直观”(以美启真)、“自由意志”(以美储善)和“自由感
    受”(审美快乐)。①
    主体性实践哲学的两个理论贡献
    如上所述,主体性人性结构包含三大要素—智力结构、意志结构和审美结构。从哲学的角度讲,认识论探讨智力结构,伦理学探讨意志结构,美学探讨审美结构。从这里可以看出“主体性实践
    哲学”的如下两个理论贡献
    (一)重新评价康德与黑格尔
    它纠正了黑格尔以来把哲学等同于认识论的片面倾向,批判地继承了康德哲学的丰满组合—认识论、伦理学、美学三大部分组成的哲学构架。李泽厚认为:“把一切予以逻辑化、认识论化,像黑格尔那样,个体的存在的深刻的现实性经常被忽视或抹掉了。人成了认识的历史行程或逻辑机器中无足道的被动一环,人的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主体性质被掩盖和阉割掉了。黑格尔这种泛逻辑主义和唯智主义在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留下了它的印痕和不良
    2、李泽厚:《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见所著《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三联书店
    5年版,第222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6-14 09:11:24 摘录
    耐人寻味的是朱光潜对吕荧的批评:“美的观念是否就等于美’呢?说二者相等,就无异于说‘花的观念?就等于花’。谁都可以看出,这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尽管你承认‘花的观念’由
    客观决定,这也不能挽救你,使你摆脱唯心主义,因为你毕竟肯定了
    意识(美的观念)就是存在(美),把观念代替了存在。依吕荧的逻辑,
    只要有美的观念,就有美’,我们大可睡在床上把眼睛闭起,让“美
    的观念在脑里打转,于是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等等“万美皆备于
    我’了。”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6-14 09:05:44 摘录
    己关于美本质的见解:“美,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看法,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同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
    人会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
    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
    会认为美。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①
    但值得注意的是,吕荧并不承认自己的这一观点是主观论,他
    认为主张美是一种观念仍可以是客观论,因为美的观念背后有一个社会生活的客观基础。他强调这个基础说:“美是人的一种观念,而
    任何观念,都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观念。‘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它的内容,而法
    律—政治的和宗教的—哲学的发展却是这个内容的思想形式
    是它的上层建筑,美的观念也是如此”e。
    在吕荧看来,美的观念为社会存在所决定,“这就是美的观念的
    客观性”③
    吕荧的分析显然有一个逻辑错误,就是把观念来源的客观性当成观念的客观性。由于这一逻辑错误,他所理解的“美是观念”的客观论实际上不能成立,“美是观念”实质上是一种有关美的本质的主
    观论。
    我们关注的是,为什么一种对美的本质的显然是“主观论”的理解,偏偏要自觉不自觉地违反逻辑,给自己戴上“客观论”的帽子呢?这是因为,在当时的主流话语中,主观论往往就相当于唯心主义,客观论则相当于唯物主义。吕荧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总之是要避免
    唯心主义的嫌疑,才将自己的“主观论”硬说成是“客观论。”
    ①吕荧:《美学书怀》,作家出版社,195年版,第117页。
    ②同上。
    ③《文艺报》编辑部:《美学问题讨论集》(第四集),作家出版社,1960年版,第5页。
    吕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