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独具见识,富于想象且细致的考辩和大胆的推论,从◆外婚制◆农业◆文字◆纸张◆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些人类早期的最伟大发明,来思考人类文明的产生。 人类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郑也夫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42.00元
  • ISBN:9787508655024
  • 2018-05-25 23:47:18 摘录
    大印量或会再版重印的,选雕版。 极小印量的,用手抄。 小批量的,用活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4 13:34:50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4 13:34:11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2 10:55:30 摘录
    篆文是先秦琢于金石的文字,是为顶级礼仪服务的;吏同隶,乃贱官,被罚参与修长城的狱吏程邈,钱少事多离家远,所以变篆为隶。高级官员用小篆,低级官员用隶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1 23:27:0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1 23:12:30 摘录
    汉字的起源独立于口语系统,它不是语音的记录,而是外物形象的模拟,所谓象形。它源于卜辞,演至史官对国家大事的记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1 23:06:25 摘录
    自东汉始,孝道大行其道,其中一个要素是东汉的选士兼顾道德与学问。前者为孝廉,后者是经学。显示孝道的一个手段是厚葬父母,而墓碑和碑诔(悼文)是厚葬礼仪中的明珠。即便青铜器未告衰微,也没有墓碑那样曝光显眼的广告效应。
    始皇帝在位14年七次刻碣石,东汉初期碑文为帝王铭功,然后为墓碑走向民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1 01:24:09 摘录
    汉字文体的演变,既受权力的左右,又同书写工具的演变相关联。秦始皇将文字定于李斯所创小篆。小篆华丽美观,但撰写吃力。庞大官吏系统中的寻常刀笔吏哪有那份造诣、耐心和雅兴,故秦代官僚程邈创隶书,即“臣隶”使用的文体。以后篆字便专属秦皇帝,从皇家下放之后专用于碑额,终不坠其高贵地位。汉代纸张的发明,为文字开拓了宽阔的平台。纸张、毛笔合成的书写方式导致楷书字体的流行。没有纸张,推行科举是不可思议的,而隋唐科举一兴,汉字的繁荣便达同期世界之巅峰。
    汉字与工具的关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1 01:20:19 摘录
    公元前753年罗马人从二传手伊特拉斯坎文学到了字母。公元前一世纪,严整的拉丁字母表产生。以后随着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两大力量的扩张,拉丁文成为通行全欧洲的文字。这也使它在一个维度,即其统治的版图内文字与语言的脱节上,超过汉唐宋元明清的东方帝国。且因汉字自殷周一脉相传,它与其帝国内的各地语言毕竟有一定的相关并制约着各地语言的进一步离散。而拉丁文是在公元纪年的前后才开始支配欧洲,它与民族语言的脱节是彻头彻尾的。
    千余年后,当欧洲各民族的文字产生后(法文产生于10世纪,中古英语起始于12世纪,德语产生于16世纪)拉丁文被架空,最终成为死文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1 01:18:07 摘录
    殷代近二百年间创造出的甲骨文能成为汉字的基石,而未随风而逝,直接原因是西周王朝取代殷王朝后,文字上不另起炉灶,而是忠实地继承股代文字。
    周公设计了中国历史上最庞大和严谨的封建制。虽行分封制,各个封国中的史官却是周天子派遣,故在一个分封的国度中,文字高度一致。自东周至春秋战国,分裂500年的历史中,文字渐生变异。在其行将分化破碎之时,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立即实施书同文。以后汉代继承秦制,其管理与文牍高度结合,汉代的文武官员将汉字带到其管理所及之地。
    秦始皇的书同文,即汉字受政权的左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09 19:55:28 摘录
    所谓二态性,就是两性在性器官之外的身体差异。比如个头、毛色、副性征等等。
    有些物种的二态性很大,有些则很接近。
    学者们发现,一般而言灵长目动物中,二态性大的物种多采取群婚制,如黑猩猩;二态性最小的长臂猿,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
    人类的二态性不大,也非最小,而是在灵长目动物连续谱中偏于小的一端。人类的婚配方式刚好是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以多偶为辅,上述是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道理上的猜想是,二态性是性选择的结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09 19:48:48 摘录
    哺乳类动物共有四千多种。其中婚配方式为一夫一妻制的大约120种,只占很小的比例:3%。灵长目动物中以一夫一妻制为婚配方式的则占18%。
    家庭是从“高级灵长类原种那里继承下来的遗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