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苏轼一生的经历与他一生璀璨的作品相互编织,讲述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诗词后面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全面的为读者解读了苏轼的思想性格、生活风貌及心态意趣,使读者于诗词中读传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王水照 崔铭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定价:54.00
  • ISBN:9787201084053
  • 2018-12-07 10:34:10 摘录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敏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07 10:32:58 摘录
    《水调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06 23:47:46 摘录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将夜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亭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06 23:38:31 摘录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声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06 23:27:53 摘录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06 23:26:47 摘录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06 23:24:47 摘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06 23:22:35 摘录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06 21:08:43 摘录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小女子亦有大见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06 20:26:38 摘录
    《卜算子·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疏”“断”“独”“孤”“惊”“恨”“无”“寒”“冷”,每一个字都透露凄凉,但依然能够做到“不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05 23:27:02 摘录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灵壁张氏园亭记》
    大境界。随遇而安,随性而为,不苛求,不偏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30 22:19:17 摘录
    《江城子·乙卯(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30 21:44:01 摘录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自注:往日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0 23:23:21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8 12:35:14 摘录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自注:往日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和子由渑池怀旧》

    徘徊在奉闲和尚的舍利塔下,苏轼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整个世界生生灭灭,变化不已,没有常性;人生有生、老、病、死诸种变化,也无常性。“无常”二字主宰着宇宙的一切,这才是生活最真实的底奥!他仿佛看到:茫茫雪原上,一只飞鸿疾速掠过,偶一起落之中,留下一星半点的痕迹。鸿飞千里,早已不知去向,而雪花依然在纷纷飘落,不一会儿的工夫,那雪地上的痕迹也悄然泯灭,不见踪影,天地依旧是苍茫一片……这便是充满了偶然性的、变幻莫测的人生!一种空漠之感在他年轻的心中油然生出。
    这种空漠、无常的哲学思考,固然表现了苏轼初入仕途时的人生迷惘,对前途的不可把握,但是,并没有将他导向消极颓废态。“雪泥鸿爪”的比喻,透露出他把人生看作悠长途,所经所历不过是鸿飞千里行程中的暂时歇脚,不是终点和目的地,总有未来和希望;况且,无常的觉悟更使他具有了漠视一己得失利禄的超然品格,这种品格和他固有的积极用世、舍身报国的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他步入仕途的思想起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