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本书是一本探讨“民族主义”的经典之作。作者扬弃了固有的研究途径和教条,以哥白尼精神寻找新的理论典范,为民族主义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作者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
……
[ 展开全部 ]
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他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来探讨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作者将民族主义放在比政治史或政治思想史更广阔的“文化史”和“社会史”的背景中来理解——民族主义不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政治
[ 收起 ]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18.00
ISBN:978720804262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很慢的芒果
2018-05-12 16:10:20 摘录
第八章 爱国主义和种族主义
讽刺的是,也许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诠释被感受(而不是被理性思考)成是对无法逃避的必然性的表现,这些历史诠释也产生了一种纯粹与无私的气息。
从一开始,民族就是用语言——而非血缘——构想出来的,而且人们可以被“请进”想象的共同体之中。所以今天就算是最独立的国家,不管他们在实际上把手续弄得有多困难,也还是接受了归化( naturalization)(多么美好的字眼!)的原则。
由于被视为既是历史的宿命也是经由语言想象出来的共同体,民族因此同时将自身表现为既是开放的,也是封闭的。
事实上民族主义乃是从历史宿命的角度思考的,而种族主义所梦想的却是从时间开始经由一系列永无止境而令人作呕的交配传递下来的永恒的污染一一这是发生在历史之外的。
种族主义的梦想的根源事实上存在于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不是民族的意识形态之中:特别是统治者对神命与“蓝色”或“白色”血统的主张,以及贵族对“教养”的主张。
整体而言,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并未跨越民族界线,而是在民族界线之内现身的。换言之,它们所欲正当化者,与其说是对外战争不如说是对内的压迫与统治。
民族主义——语言 种族主义——血缘——阶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很慢的芒果
2018-05-12 15:27:54 摘录
第七章 最后一波
从这个模式中,殖民政府( colonial-ste)2微妙地,若隐若现地,逐步地转型成民族国家( national-sat)而这个转型之所以可能,不仅因为国家人员有着坚实的连续性,也因为经由那些既定的,杂沓纷乱的旅程,官员们得以经历到他们的国家。
关于语言,最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够产生想象的共同体,能够建造事实上的特殊的连带(particular solidarities)
语言不是排除的工具( instrument of exclusion))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恰好相反的是,它根本上是具有包容性的( inclusive)。它所受到的惟一限制是巴别塔( Babel)的宿命:没有人的生命长到足以学会所有语言。发明民族主义的是印刷的语言,而不是任何一个特定的语言本身。
翻译和视野迫使我放弃细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很慢的芒果
2018-05-12 14:07:53 摘录
第六章 官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
语言(至少在欧洲)可以说是相当特定的集团——每天讲这种话,读这种语言的人一一的个人财产,而且,这些被想象为共同体的集团有权在相互友爱的对等集团之间占有一个自主的位置。
一方面,这些新的认同撑住了在资本主义、怀疑主义和科学的年代里,越来越难以在推定的神圣性与纯粹的古老这两个基础上安稳立足的政权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它们画造成了新的危险
“官方民族主义”(official nationalism )最好的诠释是,将之理解为一种同时结合归化与保存王朝的权力,特别是它们对从中世纪开始累积起来的广大的多语领土的统治权的手段,或者,换个表达方式来说,是一种把民族那既短又紧的皮肤撑大到足以覆盖帝国庞大的身躯的手段。
「日本的民族主义」
最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民族主义甚至在统治圈之外也会开始带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性格的,是以下两个因素:日本长期孤立的遗泽,以及官方民族主义模式的威力。
“欧洲的”民族意识因此从诞生之际就是以国际( International)社会的意识为其基底。
然而,日本几个世纪的孤立意味着:
对国际事务中的对等性完全无知。“攘夷论者”以基于国内的阶层支配体系( hierarchy)的视角来看待国际关系,因此,“国际”问题从一开始就被简化成一个二择一的问题:征服乃至并吞对方,或者被对方征服和并吞。如此,由于没有意更高的约束国际关系的规范意识,依照权力政治的准则,在昨天还是消极的防卫意识,到了明天就突然变成了无限制的扩张主义。
第二,藩阀政权据以学习的主要模式是自我归化的(selfnaturalizing)欧洲王朝。如果这些王朝一方面越来越从民族的角度界定自我,而同时另一方面又向欧洲之外扩张权力,这个模式竟会被作帝国式的理解就不足为奇了。
几乎在每一个个案中,官方民族主义都掩盖了民族与王朝的矛盾。
从官方民族主义到帝国主义 有异化过程,然而我只看懂日本的个案 可能需要狂补历史才能看懂这本书 初高中历史课本基本什么都cover不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很慢的芒果
2018-05-12 11:30:21 摘录
第五章 旧语言,新模型
美洲成功的民族解放运动——欧洲的民族主义年代
「先行者提供了可见的模式」
民族”因此变成了某种从最初开始就能够有意识地渴求的事物,而不再是一个慢慢清晰起来的视像。
对闪族语言研究的进展动摇了认为希伯来文是独一无二的古老语言或者有着神圣起源的想法。再一次,人们在构想着只能和同质的、空洞的时间概念相容的文明的系谱。语言变得不再是个外在权力与使用语言的人类之间的联系,而是由语言使用者在他们自己之间所创造、成就出来的一个内部领域( internal field)
同时,十分明显的是,所有这些字典编纂者、语言学家、文法学家、民俗学家、政治评论家和作曲家并不是在真空中从事他们的革命活动的。毕竟,他们是印刷出版市场的生产者,而且,通过那个寂静的市集,他们和消费大众被联系起来了。这些消费者是谁?以最一般性的意义而言,他们是阅读阶级( reading classes)的家庭。
所谓“阅读阶级”指的是拥有一些权力的人。除了贵族和地主士绅,廷臣与教士等旧统治阶级外,还包括了平民出身的下级官吏吏专业人士以及商业和工业资产阶级等新兴的中间阶层。
资产阶级兴起之前的统治阶级的内聚力,就某个意义而言,是在语言一或者至少是印刷语言—之外产生的。
传统贵族相对较少的人数,他们固定的政治基础,以及隐含在性交与继承之中的政治关系的个人化,意味着他们作为阶级的内聚力既是想象的也是具体的。然而资产阶级行吗?
从世界史的角度观之,资产阶级是最先在一个本质为想象的基础上建立内部连带的阶级。
换个方式说,个人和谁上床都可以但他只读得懂某一群人的话语。
民族主义的新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必须邀请群众进入历史之中而且这张邀请卡得要用他们看得懂的语言来写才行。——奈伦
法国大革命的经历被数以百万计印刷出来的字塑造成一个印在纸上的“概念” (concept),而且,当时机一到,再变成了一个模式。
印刷语言的重量。 民族主义不是天然存在,而是通过想象和构建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第二版序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文化根源第三章 民族意识的起源第四章 欧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第二版序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文化根源第三章 民族意识的起源第四章 欧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第二版序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文化根源第三章 民族意识的起源第四章 欧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讽刺的是,也许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诠释被感受(而不是被理性思考)成是对无法逃避的必然性的表现,这些历史诠释也产生了一种纯粹与无私的气息。
从一开始,民族就是用语言——而非血缘——构想出来的,而且人们可以被“请进”想象的共同体之中。所以今天就算是最独立的国家,不管他们在实际上把手续弄得有多困难,也还是接受了归化( naturalization)(多么美好的字眼!)的原则。
由于被视为既是历史的宿命也是经由语言想象出来的共同体,民族因此同时将自身表现为既是开放的,也是封闭的。
事实上民族主义乃是从历史宿命的角度思考的,而种族主义所梦想的却是从时间开始经由一系列永无止境而令人作呕的交配传递下来的永恒的污染一一这是发生在历史之外的。
种族主义的梦想的根源事实上存在于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不是民族的意识形态之中:特别是统治者对神命与“蓝色”或“白色”血统的主张,以及贵族对“教养”的主张。
整体而言,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并未跨越民族界线,而是在民族界线之内现身的。换言之,它们所欲正当化者,与其说是对外战争不如说是对内的压迫与统治。
从这个模式中,殖民政府( colonial-ste)2微妙地,若隐若现地,逐步地转型成民族国家( national-sat)而这个转型之所以可能,不仅因为国家人员有着坚实的连续性,也因为经由那些既定的,杂沓纷乱的旅程,官员们得以经历到他们的国家。
关于语言,最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够产生想象的共同体,能够建造事实上的特殊的连带(particular solidarities)
语言不是排除的工具( instrument of exclusion))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恰好相反的是,它根本上是具有包容性的( inclusive)。它所受到的惟一限制是巴别塔( Babel)的宿命:没有人的生命长到足以学会所有语言。发明民族主义的是印刷的语言,而不是任何一个特定的语言本身。
语言(至少在欧洲)可以说是相当特定的集团——每天讲这种话,读这种语言的人一一的个人财产,而且,这些被想象为共同体的集团有权在相互友爱的对等集团之间占有一个自主的位置。
一方面,这些新的认同撑住了在资本主义、怀疑主义和科学的年代里,越来越难以在推定的神圣性与纯粹的古老这两个基础上安稳立足的政权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它们画造成了新的危险
“官方民族主义”(official nationalism )最好的诠释是,将之理解为一种同时结合归化与保存王朝的权力,特别是它们对从中世纪开始累积起来的广大的多语领土的统治权的手段,或者,换个表达方式来说,是一种把民族那既短又紧的皮肤撑大到足以覆盖帝国庞大的身躯的手段。
「日本的民族主义」
最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民族主义甚至在统治圈之外也会开始带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性格的,是以下两个因素:日本长期孤立的遗泽,以及官方民族主义模式的威力。
“欧洲的”民族意识因此从诞生之际就是以国际( International)社会的意识为其基底。
然而,日本几个世纪的孤立意味着:
对国际事务中的对等性完全无知。“攘夷论者”以基于国内的阶层支配体系( hierarchy)的视角来看待国际关系,因此,“国际”问题从一开始就被简化成一个二择一的问题:征服乃至并吞对方,或者被对方征服和并吞。如此,由于没有意更高的约束国际关系的规范意识,依照权力政治的准则,在昨天还是消极的防卫意识,到了明天就突然变成了无限制的扩张主义。
第二,藩阀政权据以学习的主要模式是自我归化的(selfnaturalizing)欧洲王朝。如果这些王朝一方面越来越从民族的角度界定自我,而同时另一方面又向欧洲之外扩张权力,这个模式竟会被作帝国式的理解就不足为奇了。
几乎在每一个个案中,官方民族主义都掩盖了民族与王朝的矛盾。
美洲成功的民族解放运动——欧洲的民族主义年代
「先行者提供了可见的模式」
民族”因此变成了某种从最初开始就能够有意识地渴求的事物,而不再是一个慢慢清晰起来的视像。
对闪族语言研究的进展动摇了认为希伯来文是独一无二的古老语言或者有着神圣起源的想法。再一次,人们在构想着只能和同质的、空洞的时间概念相容的文明的系谱。语言变得不再是个外在权力与使用语言的人类之间的联系,而是由语言使用者在他们自己之间所创造、成就出来的一个内部领域( internal field)
同时,十分明显的是,所有这些字典编纂者、语言学家、文法学家、民俗学家、政治评论家和作曲家并不是在真空中从事他们的革命活动的。毕竟,他们是印刷出版市场的生产者,而且,通过那个寂静的市集,他们和消费大众被联系起来了。这些消费者是谁?以最一般性的意义而言,他们是阅读阶级( reading classes)的家庭。
所谓“阅读阶级”指的是拥有一些权力的人。除了贵族和地主士绅,廷臣与教士等旧统治阶级外,还包括了平民出身的下级官吏吏专业人士以及商业和工业资产阶级等新兴的中间阶层。
资产阶级兴起之前的统治阶级的内聚力,就某个意义而言,是在语言一或者至少是印刷语言—之外产生的。
传统贵族相对较少的人数,他们固定的政治基础,以及隐含在性交与继承之中的政治关系的个人化,意味着他们作为阶级的内聚力既是想象的也是具体的。然而资产阶级行吗?
从世界史的角度观之,资产阶级是最先在一个本质为想象的基础上建立内部连带的阶级。
换个方式说,个人和谁上床都可以但他只读得懂某一群人的话语。
民族主义的新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必须邀请群众进入历史之中而且这张邀请卡得要用他们看得懂的语言来写才行。——奈伦
法国大革命的经历被数以百万计印刷出来的字塑造成一个印在纸上的“概念” (concept),而且,当时机一到,再变成了一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