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
……
[ 展开全部 ]
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 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侯,就会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骗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骗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 收起 ]
作者:〔苏〕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28
ISBN:978702005308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2:09:10 摘录
我们是战前结婚的,战争爆发的两年前。我们刚按照我们的理智生活,刚刚建立起自己的家,便宣战了。我现在深信,所有的一切,随之而来的,至今仍落在我们这一代头上的不幸,都应归咎于战争。我清晰的记得童年的生活。我还赶上了上个世纪的和平。信赖理性的声音是愉快的。良心所揭示的被认为是自然而需要的。一个人死在另一个手里是罕见的,是极端例外的,不寻常的现象。拿谋杀来说吧,只在悲剧里,侦探小说里和报纸新闻里才能遇见,而不是在日常生活里。
可突然一下子从平静的,无辜的,有条不紊的生活跳入滴血和哭号中,跳入每日每时的杀戮中,这种杀戮是合法并受到赞扬的,致使大批人因发狂而变得野蛮。
大概这一切绝不会不付出代价。你大概比我记得清楚,一切是如何一下子开始崩溃的。列车的运行,城市的粮食供应,家庭生活方式的基础以及意识的道德准则如何崩溃于一旦。
那是谎言降临到俄国的土地上。主要的灾难,未来罪恶的根源,是丧失了对个人见解价值的信念。人们想象,听从道德感觉启示的时候过去了,现在应当随声附和,按照那些陌生的,强加给所有人的概念去生活。兴起了辞藻的统治,先是君王的,后是革命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1:55:34 摘录
真正宏伟的事物是没有起点的,这也像宇宙一样。它一下子就出现在你面前,仿佛一向就有或者从天而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1:54:09 摘录
战争进行到第三年,老百姓逐渐相信前方和后方的界限迟早要消失,血的海洋会逼近到每一个人脚下,溅在所有企图逃避,苟且偷安的人身上。这场血的洪流就是革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1:51:37 摘录
你看,这够多深刻,多俏皮!不过他为什么要迁怒于大炮?要求大炮打出新花样来,太自命不凡了!为什么对大炮感到奇怪,而不对他自己每天发射大量的用逗号隔开的流水账似的词句感到奇怪呢?为什么不停止这种像跳蚤蹦跳一样匆忙发射出来的字面上的仁慈呢?他应该明白,不是大炮而恰好是他才应该有新面貌,不要旧调重弹;靠笔记本记下大量言之无物的东西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内容;如果没有自己的见地,如果缺乏那么一点奔放的天才或是某种传奇的色彩,事实也就失去了意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列人
2017-07-29 08:21:27 摘录
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列人
2017-06-29 16:07:48 摘录
夕阳无限忠诚卫士成功标记
写得很深刻啊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列人
2017-06-21 16:59:51 摘录
路路口雅薇my 脱裤具体某
鲁尼却困OK图沐浴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列人
2017-06-20 09:59:20 摘录
扣我利润啦阁楼我了哦哭我了
罗莱罗DJ挂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列人
2017-06-20 09:57:07 摘录
尼古拉耶夫娜教给他的那样为自己那渺无音信的父亲祈祷。
可是一时的昏迷过后,他觉得心情很好,不愿失掉这种轻快的感
觉。他想,如果下次再替父亲祈祷,也不会有什么不好。
“他会耐心等着的。”尤拉这么想着。对自己的父亲,他几乎没有
任何印象。
七
在火车的一间二等卧车厢里,坐着从奥伦堡来的中学二年级学唱声空法力地呼峥
的
在
生米沙·戈尔东和他的父亲戈尔东律师。这是个十一岁的男孩子,沉
思的面孔上长着一对乌黑的大眼睛。父亲是到莫斯科供职,孩子随
着去莫斯科念中学。母亲和姐妹们已经先一步到达,正忙于布置新
居
男孩和父亲在火车上已过了两个多昼夜。
被太阳照得像石灰一样白的灼热的尘雾中,俄罗斯、田野、草原、
城市和村庄,飞快地掠过。大路上行驶着络绎不绝的大车,笨重地拐
向铁道路口,从飞驰的列车上看去,车队仿佛是静止的,只见马匹在
原地踏步。
每到一个大站,乘客们便忙不迭地跑向小卖部,西斜的太阳从车
站花园的树林后边照到他们匆匆移动的脚步,照亮车厢下的车轮。
世界上任何个人的独自活动,都是清醒而目标明确的,然而一旦
被生活的洪流汇聚在一起,就变得混沌不清了。人们日复一日地操
心、忙碌,被切身的利害所驱使。不过要不是那种在最高和最主要意
文上的超脱感对这些作用进行调节的话,这作用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这个超脱感来自人类生存的相互关联,来自深信彼此之间可以相互
变换,来自一种幸福的感觉,那就是一切事物不仅仅发生在埋葬死者
的大地上,而且还可以发生在另外的某个地方,这地方有人叫作天
国,有人叫作历史,也有人另给它取个名称。
对这条法则来说,这个男孩却是个伤心而沉痛的例外。忧郁始
终左右着他,无牵无挂也不能使他轻松和振作。他自知身上有着继
承下来的特性,常常以一种神经过敏的警觉在自己身上捕捉它的征
13
666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上卷
第一章 五点的快车
第二章 来自另一个圈子的姑娘
第三章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晚会
第四章 不可免的事已臻成熟
第五章 告别旧时代
第六章 莫斯科宿营地
第七章 旅途中
下卷
第八章 抵达
第九章 瓦雷金诺
第十章 在大路上
第十一章 林中战士
第十二章 荒漠中的花楸树
第十三章 带雕像房子的对面
第十四章 重返瓦雷金诺
第十五章 结局
第十六章 尾声
第十七章 尤里·日里戈的诗作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上卷
第一章 五点的快车
第二章 来自另一个圈子的姑娘
第三章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晚会
第四章 不可免的事已臻成熟
第五章 告别旧时代
第六章 莫斯科宿营地
第七章 旅途中
下卷
第八章 抵达
第九章 瓦雷金诺
第十章 在大路上
第十一章 林中战士
第十二章 荒漠中的花楸树
第十三章 带雕像房子的对面
第十四章 重返瓦雷金诺
第十五章 结局
第十六章 尾声
第十七章 尤里·日里戈的诗作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上卷
第一章 五点的快车
第二章 来自另一个圈子的姑娘
第三章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晚会
第四章 不可免的事已臻成熟
第五章 告别旧时代
第六章 莫斯科宿营地
第七章 旅途中
下卷
第八章 抵达
第九章 瓦雷金诺
第十章 在大路上
第十一章 林中战士
第十二章 荒漠中的花楸树
第十三章 带雕像房子的对面
第十四章 重返瓦雷金诺
第十五章 结局
第十六章 尾声
第十七章 尤里·日里戈的诗作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可突然一下子从平静的,无辜的,有条不紊的生活跳入滴血和哭号中,跳入每日每时的杀戮中,这种杀戮是合法并受到赞扬的,致使大批人因发狂而变得野蛮。
大概这一切绝不会不付出代价。你大概比我记得清楚,一切是如何一下子开始崩溃的。列车的运行,城市的粮食供应,家庭生活方式的基础以及意识的道德准则如何崩溃于一旦。
那是谎言降临到俄国的土地上。主要的灾难,未来罪恶的根源,是丧失了对个人见解价值的信念。人们想象,听从道德感觉启示的时候过去了,现在应当随声附和,按照那些陌生的,强加给所有人的概念去生活。兴起了辞藻的统治,先是君王的,后是革命的。
可是一时的昏迷过后,他觉得心情很好,不愿失掉这种轻快的感
觉。他想,如果下次再替父亲祈祷,也不会有什么不好。
“他会耐心等着的。”尤拉这么想着。对自己的父亲,他几乎没有
任何印象。
七
在火车的一间二等卧车厢里,坐着从奥伦堡来的中学二年级学唱声空法力地呼峥
的
在
生米沙·戈尔东和他的父亲戈尔东律师。这是个十一岁的男孩子,沉
思的面孔上长着一对乌黑的大眼睛。父亲是到莫斯科供职,孩子随
着去莫斯科念中学。母亲和姐妹们已经先一步到达,正忙于布置新
居
男孩和父亲在火车上已过了两个多昼夜。
被太阳照得像石灰一样白的灼热的尘雾中,俄罗斯、田野、草原、
城市和村庄,飞快地掠过。大路上行驶着络绎不绝的大车,笨重地拐
向铁道路口,从飞驰的列车上看去,车队仿佛是静止的,只见马匹在
原地踏步。
每到一个大站,乘客们便忙不迭地跑向小卖部,西斜的太阳从车
站花园的树林后边照到他们匆匆移动的脚步,照亮车厢下的车轮。
世界上任何个人的独自活动,都是清醒而目标明确的,然而一旦
被生活的洪流汇聚在一起,就变得混沌不清了。人们日复一日地操
心、忙碌,被切身的利害所驱使。不过要不是那种在最高和最主要意
文上的超脱感对这些作用进行调节的话,这作用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这个超脱感来自人类生存的相互关联,来自深信彼此之间可以相互
变换,来自一种幸福的感觉,那就是一切事物不仅仅发生在埋葬死者
的大地上,而且还可以发生在另外的某个地方,这地方有人叫作天
国,有人叫作历史,也有人另给它取个名称。
对这条法则来说,这个男孩却是个伤心而沉痛的例外。忧郁始
终左右着他,无牵无挂也不能使他轻松和振作。他自知身上有着继
承下来的特性,常常以一种神经过敏的警觉在自己身上捕捉它的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