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于1854年出版的名著,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译者仲泽的翻译更是在尊重原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亨利·戴维·梭罗
  •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 定价:38.00元
  • ISBN:9787541138768
  • 2018-10-21 16:35:22 摘录
    人只要气度恢宏,处身微贱也能守住自己。过量的财富只能买过量的物品,对满足灵魂的需求,金钱没有用武之地。
    身为行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21 14:36:59 摘录
    如果我们能始终生活在当刻,将落在我们身上的一切善加利用,像草叶一样显出哪怕微不足道的露珠给予的沾润;如果我们不花时间去弥补因疏忽失去的机会,而放下这种所谓责任,那么,我们就是有福之人。就在我们徘徊于冬日的时候,春天早已降临。在一个欢欣的春晨,所有人的罪孽都能获得宽恕,这是洗刷恶行的日子,这时候,在强劲灼热的阳光下,最邪僻的罪人也会回头。
    让一切都在春天的阳光下得到溶解和宽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7 19:39:43 摘录
    如果看到野兔或鹌鹑四散而去,你几乎不会认为自己见到了什么野居的生灵,在你看来,一切那么自然,一如叶子的窸窣。即便沧海桑田,鹌鹑和野兔绝对会再次繁荣兴旺,就像真正土生土长的一切一样。如果森林被砍伐,那些萌发的芽蕾和腾起的树丛也足以让它们庇身,会让它们较之往昔更加兴盛。如果连一只野兔也无法生存,那样的田野可真够可怜。我们的森林里到处是它们的身影,在沼泽侧畔,随处可以见到鹌鹑和野兔,它们在牛仔拿嫩枝编就的藩篱和马鬃织成的罗网间漫步。
    对不起梭罗老头,我们的田野里已经寸草不生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3 11:08:23 摘录
    玷染人的并非那入口的食物,而是促使他咀嚼吞咽的欲望;既非食物的数量,亦非其质量,乃是对感官滋味的热衷;如若所食之物既非为了肉体的给养,亦非为了智性的激发,而是为了提供给寄生于我们身上的蛆虫,这也是对人的玷污。如果猎手对麝鼠、淡水龟等类似的野味有口腹之需,如果风姿绰约的女士纵容自己对小牛蹄所做的冻子或是漂洋过海而来的沙丁鱼的欲望,那么她跟前者不相上下——一个把弄钓竿,一个摆弄肉坛。让人困惑的是,他们,还有你、我,怎么能够在吃喝之际,过一种稀拉黏糊的禽兽生活?
    直指人心!可是管不住嘴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2 21:09:23 摘录
    “……狂吞滥咽的毛虫一旦蜕变为蝴蝶”……“饕餮而食的蛆等到发育为苍蝇”,一两滴蜜汁或是其他甘甜的液体就足以支撑生命。蝴蝶双翼下面的腹身依然显露出它的幼虫特征,正是这道美味招惹了它沦入食虫昆虫口中的宿命。饕餮食客则是处于幼虫形态的人类,世间不少的国度和族类都处于这种状态,他们想象贫乏,一无爱好,那个便便阔腹道出了个中秘密。
    住口吧人类,不然连毛虫和蛆虫都不如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0 18:45:55 摘录
    傍晚时分,人们无精打采地挨进了家门,他们准是从近处的田地或是街巷回来的,那些地方也被家计艰辛的阴影所笼罩。他们心力交瘁,因为永远呼吸着自己呼出的那缕气息。不论是拂晓还是傍晚,他们的脚步终究难以跨出自己的身影。我们每天本该来自远方,来自奇遇,来自冒险,来自探索,带着新的人生体验,新的人格进益。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原始出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09 21:21:42 摘录
    墙上的一块地方掏了进去,里面高高地放着炉灶,菲尔德勇敢的妻子不知在那里一顿接着一顿,做过多少顿饭了!她油乎乎的圆脸,敞着胸脯,始终巴望着没准哪一天日子会好起来。她拖把从未离手,但又看不出它曾在哪里发挥过作用。几只小鸡也被雨追进了屋里,它们在地上大大咧咧地走着,好像也是家中的一员,它们那样通人性,我想,把它们抓来烤了真不忍心。
    梭罗实在是太逗了!仲泽老师翻译的也是无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09 18:21:19 摘录
    就在路上,一场大雨倾盆而至,我被逼到了一棵松树下面站了半小时。我在上方垒了些松枝,把手巾裹在头上遮挡雨水。最后,我索性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在一片梭鱼草中开始垂钓。正在此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一块阴云的下方,而雷霆开始了狂暴的轰鸣,而我除了恭听还能怎样?当劈叉的闪电在摆弄我这个无所防备的可怜渔夫时,我心想,天神一定是神气活现的样子。
    这个天神也真是无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18 20:25:19 摘录
    我每次散步穿过镇子,几乎都会看到这些名流,他们排列成行,或者坐在梯子上享受太阳,向前探着身子,双眼在路上扫视,一遍又一遍地,从这条路到那条道,一张期盼的面孔,寻找着刺激;要不就靠着谷仓,背墙而立,两手插在兜中,像宫殿走廊上的女像柱,似乎在撑着墙壁。他们通常都在户外,打探着风中的任何响动。他们是加工粗料的磨坊,所有的流言蜚语先在这里经过第一道工序,草草吞下,弄碎,再倾倒给屋内设计精巧的料斗进行深加工。
    这些“名流”既是蜚短流长的传播者也是制造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12 23:54:57 摘录
    青春不再、意气顿消的青年则得出结论:依循旧例找个事做,只要风险最小便是坦途,——这些人普遍认为,在我这样的处境里不可能有多大好处。唉,难就难在这里!年长者、体弱者和胆小者,不论年龄和性别,萦绕在心的多是疾病、意外和死,在他们眼里,生命似乎充满风险——若非庸人自扰何来风险?
    一个畏惧风险的社会还会有什么活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03 13:57:28 摘录
    每每想到四季如同与我有约,定时轮回,我便享受着怡然的喜悦,生命的旅程又怎会成为一种负累?绵绵细雨任情播撒,滋润着我的豆田,也让我整日待在室内,它不会给我的心灵染上灰暗和忧伤,我同样因之深感欣慰;尽管它让我无法劳作,但它沾溉万物岂不更加重要?即便是连日阴雨,泡烂了种子也损坏了洼地的土豆,可它依然在滋润高处的草木,既然如此,我又有什么理由不为之欢欣?
    春风春雨愁煞人?NoNONO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28 16:42:53 摘录
    有时,在礼拜天,宜人的清风会带来阵阵钟声,从林肯、安科顿、柏得福特或康科德传来,那旋律缥缈、甜美、浑然天成,配得上融入茫茫旷野。这旋律在林地上空获得了共鸣,拂过地平线上好似竖琴丝弦那样的一脉松针。极远地方传来的声音会产生一种相同的效果,那就是宇宙的里拉琴鸣响了真正的天籁之音,恰似遥远的群山,因为居间的大气层而着上了苍穹的蔚蓝,让人悦目赏心。这种时候,我就感到,那是空气滤过的旋律,它会跟林中的每一片树叶,每枚松针喁喁倾谈,那是大自然的和鸣,她将音效加以调整,在千山万壑间回响。某种程度上,这回音也是一种原声,它有一种磁性和魔力,它不只是值得回应的钟声,也是林子本身的一份吟唱,每一个字眼,每一个音调,都是林间仙子的歌咏。
    太美妙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15 14:48:34 摘录
    在很多人眼里,阅读只是为了自己能求得些微方便而已,正像他们认识数字仅仅为了记账,或是做买卖时不会上当一样,至于阅读之作为一项高贵的智力训练,他们则知之甚少乃或一无所知。然而,在更高的意义上,只有这样才算是阅读:并非视为奢华以求抚慰,亦非让高贵的智性陷入昏睡,而是那种需要我们踮起脚尖、屏气凝神,需要我们无比警觉,时刻清醒的方式。
    阅读是一种更高的追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10 14:56:21 摘录
    人们有时会透露一种想法:古籍与经典的攻读似乎最终会让位于更为现代和实用的研究。但真正富有胆气的学子会始终研读原典,不管它们由何种文字写定,也不管它们多么古老,因为,除了人类最高贵思想的记录,还有什么堪当经典的美誉?它们是唯一不朽的圣谕,其中就为最具现代意味的质询提供了答复,这些答复连特尔菲与多多那神庙都无法提供。大自然过于古老,我们不妨先放下对她的解读。有质量的阅读,亦即对那些真正的书籍发乎真意的阅读,是一项高贵的练习,它需要耗费巨大的气力,远甚于被时流所认可的其他练习,因为它所需要的是运动员所经受的那种训练—对认定的目标拿毕生之力予以永不改易的关注。
    追畅销没错,但永远不要忘记阅读经典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03 10:50:27 摘录
    农夫在占有房子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因之更富,相反却为之更穷——是房子占有了他。正如我所理解,摩穆斯对密涅瓦所造的房子予以反对有理有据,因为她“将房子建造得无法移动,因为只有移动才能躲开糟糕的邻居”。这一反对现在亦然有效,因为我们的房屋是如此笨重的一宗财产,以至于不是我们住在里面,而总是遭到它的囚禁,所能够躲开的恶邻也仅仅是我们卑劣的自身。
    人类啊,历史还在重复,何时醒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