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作者分成三个部分。首先他对于爱是否是艺术的问题做了说明,将学习艺术的程序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二是实践。在爱的理论方面,作者由人类生存的关键来谈爱,并将生活中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艾里希·弗洛姆
  •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 定价:20.00元
  • ISBN:9787807241041
  • 2020-05-06 20:40:51 摘录
    我们也会
    发现,在我们的意识中以为自己是在害怕不被人爱,但实际上,在
    我们意识不到的潜意识里,我们真正害怕的是去爱人。爱一个人是要不求回报地献出自己,但相信自己的爱一定会唤起对方的爱。爱哲是由信仰支持的一种行动,信仰少的人也必定爱得少。在培养信仰字
    爱别人也是由信仰支持的行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6 20:35:43 摘录
    爱与被爱都需要勇气,当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事物在生活中出现时,要有能当机立断做出判断的勇气,要有敢于行动的勇气,要有为了实现自己的渴望即使牺牲一切也在所
    不惜的勇气
    爱与被爱都需要勇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6 20:31:29 摘录
    是否有信心就构成了“教育”和“操纵”之间的差别。教育是相信孩子拥有这些可能性,我们所做的只是帮助孩子发现并开发自己所蕴藏的潜能。而操纵则是不相信孩子自身蕴含的可能性,认为只有把自认为正当的东西灌输给孩子,并且把自认为不正当的东西压抑下去,孩子才不会出差错。人,不需要对机器人有信
    教育与操纵之间的差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6 20:28:08 摘录
    在同样的意义上,我们也要对我们自己有信心。我们应该意识

    自我的存在,意识到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无论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人格结构的核心始终是稳定的。人格核心就是“我”的概念背后隐藏着的真实存在。我之所以是我,我之所以认同自我,就是建立在这个人格核心的基础上。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就会动摇我们对自我的认同感,我们就变得依附于他人,而他人看法就成为我们内心里自我认同的基础。只有信任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对别人遵守信用,因为他自己就可以做出承诺,他将来会保持不变,他将来就会如同他今日承诺的那样去感受、去行动。信任自己是我们能够做出承诺的前提条件,如果像尼采所说的那样,人可以由他履行诺言的能力来定义,那么信仰就是人生存的一个条件。就爱而言,就是指我们对自己的爱有信心,相信这种爱能够唤起别人的爱,相信这种爱是稳定可靠的。所以,相信自己
    是爱的一个必备条件。
    认同自己相信自己的爱是爱的一个必备条件、我才能更像我而不是别人所希望的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6 20:19:30 摘录
    这表现在爱的艺术的实践上,就是:能否学会爱取决于人的自
    恋程度,以及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谦逊、客观性和理智。为了实践好
    爱的艺术,我们应该一生都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像我们不能给爱设
    定范围一样,我们也不能为客观和理智设定范围。如果我不能客观地对待陌生人,那么我也不能真正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家人。反之亦
    然。如果我们想掌握爱的艺术,那么我就必须在任何情况下努力使
    自己不带偏见,努力使自己更加客观。我还要能够认识到自己在什
    么情况下失去了客观,并对此保持清醒的态度。关于我对别人的看
    法,我应该能够认清哪一个是这个人的真实面貌,是不受我的利益
    困难和恐惧干扰的真实的他;哪一个又是受我的自恋倾向扭曲的想
    象的他,我应该努力去分清这二者的差别。学会保持客观和理智,意味着在学习爱的艺术的方面已经成功了一半。人们应该对自己接触到的所有人都保持客观和理智。如果我们只对自己的所爱之人保持客观,以为对其他人就不需要保持客观,那么他很快就会发现他既不能处理好与所爱之人的关系,也不能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
    怎样学会爱,应该努力保持乐观和理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6 20:14:49 摘录
    获得爱的能力的主意条件是克服自恋。自恋倾向是人的一种态度,对于具有这种态度的人来说,他所体验到的现实只有自己的内心活动。由于他的内心充满了贪婪和恐惧,所以外部世界只有那些对他有利或有害的事物才是有意义的,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获得爱的主决条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6 20:12:45 摘录
    例如,当我们疲倦和沮丧的时候,不应该听之任之,也不应该用随时会出现的消沉的想法去加重这种感受,我们
    可以去认清它,去间一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消沉?”同样的,在我们气愤的时候,在我们困惑的时候,在我们想
    人非非地想去逃避现实的时候,都应该这样问一问自己。面对这样
    的消极情绪,重要的是要察觉内心的想法,而不是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去掩饰它。
    要察觉内心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消极的情绪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6 19:46:06 摘录
    在专心致志投入之后,就会对事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学习专注,要尽可能地避免琐碎无聊的谈话,也就是那些毫无意义的谈话。谈话有没有意义,并不依据话题的大小来判断。即便是谈论两人都熟悉的一棵树的生长情况,或者是回忆一起合作的工作经历,或者仅仅是对刚刚吃过的面包的味道说说看法,只要他们在说自己的真实的感受,而不是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这种谈话就是有意义的。但反过来说,即便谈论的话题是宗教、政治这样的大问题,如果两个人不是在说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是老生常谈,这样的谈话仍然可以说是琐碎的,无意义的。在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不仅要
    避免无聊琐碎的谈话,而且还要尽量避免同那些“坏朋友”交往,这里所说的“坏朋友”不光是说那些心术不正的危险分子,这样的人我们当然要唯恐避之不及,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伤害。我所说的“坏朋友”还是指那些没有自己思想的行尸走肉,他们的身体尽管活着,但灵魂却已经失去了活力。这些人的思想和谈话没有半点价值,他们只会喋喋不休讲着陈词滥调,但从来没有自己的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当然不可能回避所有这样的人,而且有时也不需要一定这样做。在和他们交往的时候,你可以不像他们那样说一些陈词滥调,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友善而直率地表达
    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时你可能会看到他们突然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这一方面是因为你的直率让他们大吃一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
    从你的直率中获得了帮助,帮助摆脱他们自己也不喜欢的陈词滥调。
    要避免毫无意义的谈话,而有没有意义要看这种谈话中是否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6 19:42:15 摘录
    除了进行这样的练习外,为了培养专注的能力,我们还需要学会专心致志地做每一件事情:专心致志地听音乐、专心致志地读书专心致志地交谈、专心致志地欣赏景色。无论做什么都要意识到现在正在做的事是自己惟一要做的事,我要把全部的自我投入在其中如果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做什么事情就无关紧要了,不管是重要的事情还是不重要的事情,都会给人一种从未经历过的新感觉,因为在专心致志投入之后,就会对事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全神贯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6 19:26:02 摘录
    但是,最关键的是,自律绝不是受外界力量强加而被迫接受的约束,而应该成为自我意志的体现,我们要把自律看成是一种愉快的事情,并且逐渐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一旦懈怠了自律,就会觉得生活中失去了某些东西。
    自律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6 19:21:41 摘录
    学习爱的艺术所需要的必备条件:自律、专注和耐心,最后是极大的热情
    学习爱的艺术的必备条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2 18:39:49 摘录
    一个好母亲的爱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也不应该助长孩子的依赖性。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不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鼓励孩子最终能够离开自己。父亲的爱应该坚持某些原则并对孩子提出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专横而粗暴。父爱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建立自信,最终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摆脱父亲的影响。
    一种好的父母的爱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2 18:36:33 摘录
    从另一个角度看,那种通过努力才得到的爱往往令人心存疑虑。因为,如果我没有使我要取悦的那个人满意,如果出现
    了意外,对方还会爱我吗
    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而且,通过努力得到的爱往往叫人有心底的隐痛: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因为我是我,也就是说,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人们想得到的爱只是因为她爱我而不是她需要我而爱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2 18:25:44 摘录
    唐·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总是要在性方面证明自己
    男性的力量,这恰恰是因为他对自己成熟男性的身份缺乏自信的反
    应。如果一个男人对自己男性特征极端的不自信,那就很容易导致
    他采用暴力—也就是施虐
    的方式来作为自己男性特征的替代
    而如果女性的性别特征的减弱或缺失的话,就容易导致受虐倾向
    SM的深层原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01 14:47:08 摘录
    只有在了解对方、认识对方之后,人们才可能去尊重对方,如
    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感就是盲目的:如果不是从美心的
    角度出发去了解对方,这种了解也是空润的,了解的方式有很多种,
    作为爱的要素的了解,是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了解其本质,而不四盖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只有当我关心他超过关心自已,并且以他的眼光来审视他的时候,我才能够真正了解他。比如说,即使一个人没有怒形于色,但我也可以觉察出来。但如果我更深入地去了解他,边就会知道,在他生气的背后,隐藏着焦躁和恐惧,他孤独寂寞,内
    书系
    心还充满着负罪感。于是,我知道了他的愤怒只不过是他内心深处某些情绪的一种反应,这时,我眼中的他就不再是一个怒火中烧的
    人,而是一个深受恐惧和焦躁不安情绪折磨的人
    以他的眼光来审视他的时候,我才能真正的了解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