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孙瑞雪
  •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 定价:38.00元
  • ISBN:9787512705739
  • 2022-09-13 23:59:28 摘录
    真正的关系是在跟某个人产生连接的过程中发生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13 23:49:02 摘录
    当父母给孩子建立了错误的概念或没有给孩子说清一个概念时,会给孩子带来恐惧和混乱。
    生儿育女是人类的天赋能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13 23:46:24 摘录
    生命和生命的连接才是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13 23:45:50 摘录
    你可以尝试着把孩子自身和孩子做的事区别对待:你是爱孩子的,但你不喜欢他这样做。让孩子感觉到这点,孩子就会安心和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行为。
    该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友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
    首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凡是对自己和他人身心无害的事都不能算错。其次,儿童是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成长的。
    有时孩子会故意犯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成人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经过这个过程他就知道什么是错误,犯错误是什么感觉,然后他会改正这个错误。
    如果成人爱孩子,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儿童就会使用正确的做法而放弃错误的做法。这是正常的良好的成长模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13 23:38:01 摘录
    遵守规则是儿童的天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13 23:35:54 摘录
    儿童是通过皮肤来思考,也是通过皮肤来获得爱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09 12:18:35 摘录
    自我形成的早期,一定是从占有可触摸的物开始的。这是区分“我的”的自然方式。如何感觉“我”,当然从“我的东西”开始感觉,然后一步步建构从具体的“我的”,到意识的“我的”,到一个完全无形的自我…所以,占有的目的是获得占有物背后的含义,
    不是占有占有物本身。
    就像其后,儿童拥有某一物是为了获得某物背后的意义。如果获得得太难,儿童就忘记了获得物背后的东西,而把注意力放在了获得物本身上,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占有了,占有就成为一种心理障了。蒙特梭利将这称为“儿童的歧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09 12:00:56 摘录
    孩子的烦恼表现在他的显意识,孩子的压抑表现在他的潜意识。显意识通过话语表达,潜意识则在睡梦中流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09 00:30:45 摘录
    秩序敏感期三阶段:1、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2、为了维护秩序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3、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开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09 00:22:41 摘录
    没有自我,不能归属于自己,必归属于他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09 00:19:09 摘录
    0-6岁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激情和全部的投入,婴儿就永远无法形成自我,最后也无法走出自我,成人后就真的以“自我为中心了”,也就丧失了“我”与他人、社会分离的机会和界限。成人世界许许多多的纠葛,就是无界限造成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09 00:15:07 摘录
    表达喜爱之情,身体语言比用口头语言要真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09 00:13:05 摘录
    如果我们保护了儿童审美成长的整个历程,我们就保护了自身的道德。因为道德品质不来自于道德自身,而来自于人类最早期建构的审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08 06:15:26 摘录
    认知是以逻辑的秩序表现的,精神是以法则的秩序表现的,心理是以规律的秩序表现的,统合起来我们说内在的秩序是以智慧表现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9-08 06:13:48 摘录
    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