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全心奉献给:为孩子要不要上英语班而困惑的家长、为上了英语班没有提高而心急的家长、为找不到孩子英语启蒙路线而发愁的家长、以及所有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安妮鲜花
  •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定价:39.00元
  • ISBN:9787513508841
  • 2018-07-26 10:44:15 摘录
    从这一点上来说孩子的英语学习是不是能上轨道,和妈妈的英语水平没关系,倒是和妈妈理解英语教育的理念、方向、方法有关,和妈妈在研究这个体系框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有关。
    很多妈妈担心自己英语水平不好,不敢瞎给孩子做英语启蒙,也错过了一些机会和黄金时间。 还有的妈妈,虽然英语水平不错,但是选错了方法,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甚至反面的效果。 这本书能给家长带来的启发是只要方法,方向是对的,中间肯努力,孩子的学习可以走向正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26 09:54:39 摘录

    为什么会想要翻译过来?不是我想翻译,而是因为我脑子里的储备不够用,这是产生中式英
    正的原因。所谓的思维,需要对应的就是场景。当你对一种场景下的表达熟悉的时候,你脑子里有的是现成可用的句子,根本不用翻译。而如果没有这
    样的场景,脑子中都是孤立的单词和句型,那就只能用单词套句型,最后就是翻译出来的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翻译英语产生的原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26 09:51:59 摘录
    孩子不是因为他先知中文,然后听你说中文了,再去翻译成英文。其实,他是在看一种场景。如果这个场景和他在幼儿国见到的一样,知道在那个场景下,老师怎么说的英文,他就对应上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很多孩子的口语问题。有位英语老师说,她接触很多孩子,在你和他说话的时候,头两句还可以,你能感到那个句型他很能够脱口而出。但是往下说,孩子就要磕巴,从这个磕巴的过程你就能他在想中文的说法,然后再翻译成英文。
    孩子学英语的正确过程应该是如作者所说。结合接触到的情境触发。 而目前很多孩子的英语状况和成人一样,反应出的问题就是中式英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25 11:34:58 摘录

    其实,没有大量阅读的支撑,尤其在中国这种没有日常口语环境下,仅仅你学习口语,是不可能把口语学好的。听说读写是密不可分的。听说到了一定阶段,没有阅读量的支撑,脑子里学会的固定套路用完了,再想用口语表达就只能搜历刮肚地造句了。
    而海量的书里,则有各种各样的切再表达,可以作为口语脱口而出的储备。其实这和中文是一样的,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本身,阅读中所接触到的大量的情境,和动画片中的场景一样,都是口语输出的基础。
    英语学习的关键,不仅仅是口语,阅读更重要。 某一方面,它和动画片一样,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作为孩子口语输出的基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25 11:24:23 摘录
    大量阅读是国处的主流观点。每一本书都有值得吸收的优点,尤其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童真、童
    趣、想象力有的时候比思想性更重要。而能够吸引孩子大量阅读至重复阅读,让孩子流利地读出来,本身就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了这个能力,孩子以后的自我学习能力就会超强。站在这个角度,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北美教育中,阅读能力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了。
    国内的家长太在意孩子阅读的是不是名著经典,而在国外似乎不是这样的。 这一年也开始感受阅读对人的重要性。如今拾起,相信不晚。 而本书中关于孩子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性,也让我明白了其重要性。 孩子的阅读,重要的是拓宽他们的想象力。 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未来的成长,成人过程中将转变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25 11:18:48 摘录

    国内流利阅读不受重视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家长过于看重读书后能够学到多少东西。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比如这本书是让孩子懂得团结友爱
    道理,那本书是教育孩子面对困难要坚持不懈,等等。可是多数人认为读到了书中直白的道理宣示后,这本书就没有再读的价值了。这恰恰忽略了重复阅读对流利阅读能力的作用。国外的儿童读物,非常生活化,孩子很喜欢,都会一遍一遍地读,很多道理上的东西随着孩子积累的增多自己慢慢就会体会出来,而重复的过程则训练了阅读的流利性。

    国内的家长过度重视一本书读完孩子学到了什么。可是有些东西是语言不断的重复随着孩子的积累慢慢机会的。重复有必要的。这也符合成人阅读里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的阅读大抵也应该如此。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24 10:08:10 摘录
    造成哑巴英语真正的原因在于输入环节中原汁原味的英语听力输入量不够、中英互译的思维模式以及死背单词语法所造成的情境对应能力的不足。
    听力不足,听音辫音能力不强 中式翻译思维 情景对应不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