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风靡国际的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与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回避了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将日常生活中纷繁复杂、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些 …… [ 展开全部 ]
  • 作者:保罗·海恩 (Paul Heyne)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 大卫•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 定价:CNY 79.00
  • ISBN:9787111511601
  • 2018-02-26 21:48:32 摘录
    利息是现在和未来之间商品价值的差额。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可以用预期的资本生产率来解释。不仅如此,人们还表现出正的时间偏好率:我们往往认为当下的快乐比未来遥远的快乐更有价值。我们经常将未来打折,哪帕只有一点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3 22:25:36 摘录
    所有机会成本都是边际成本,而所有边际成本也都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是一回事,只不过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罢了。机会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所放弃的机会的价值,而边际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会使现在的境况发生怎样的变化。和决策有关的任何成本,全名就是边际机会成本。

    所有这样的成本都是行为或决策的成本,都和某个具体的人相关,并会在将来发生。
    经济学理解的成本是做这个事情放弃了其他的价值。如,买这个土地时,这个地值多少钱是要看,这个地假如用作其他用途时价值有多大,这才是你买地的成本。 所有成本都是将来的事,只有行为才有成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3 22:04:32 摘录
    你付的价钱正是经济学家所谓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与经济决策无关的。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决策过程中唯一重要的成本是边际成本,即额外的成本,而且边际成本都是将来的事。和你那5美元一样,在刚才的例子里,玛丽婚宴中那不能退的5000美元押金在支付之后也是沉没成本。把它作为人生的一个重大教训记下来吧,现在你站在一个新的岔路口上。
    当然,在我们决定把某项成本看作与决策无关之前,先要确定它是否真的或完全是沉没成本。一个学生花了100美元买了微积分教材,期中以后又去退课,即使他通读全书,他也无法取回这笔钱。但是他可以把书再卖给学校的书店,比如说卖了20美元。这就是他现在面临的选择:继续拥有这本书,还是把所有权转让给学校的书店。这个学生的沉没成本不是100美元;其中20美元是可挽回的,他的沉没成本是80美元。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沉没成本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它可能会让你(对微积分老师、书店或你的大学生活)感到遗憾或悔恨,但它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再是一个与当下决策相关的“成本”。它只是一个信息,或是生活中的一个教训。别误会我们的意思,教训本身当然不能说是不相关的,只是这项成本已经与现在无关了。问题是,你现在该干什么?
    这个道理举诸如书中的例子时显然是显而易见,非常好理解的:尽量减少沉没成本,然后忘记沉没成本这回事,站在新的岔路口,新的边际点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当我们遇到一些挫折或者面临一些抉择时有时却未能想到这一点,或者说未能足够成熟地去根据这个理论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以此勉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3 21:50:56 摘录
    在分析成本的时候,最常见的错误是把以前发生的成本和边际成本(即额外成本)搞混了。在计算成本时,正确的立场不是往回看,因为过去的都是沉没成本,是不可恢复的。正确的立场是往前看,立足当下的机会。
    这个观点恰恰证明了经济学思维在生活中一样也适用。小至日常生活点滴,大至人生重要抉择,我们常常也会犯这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错误,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搞清楚边际成本与沉没成本。在做抉择的时候,不应该将重点放在过去了的沉没成本,那都是不可恢复的。应该是往前看,立足当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3 21:37:34 摘录
    我们在本章的讨论中从来没有暗示说,对于购买者而言,在他们花钱购买某种东西的时候,以货币表示的价格就是衡量成本的全面尺度。有的时候,货币价格确实是一个不充分的尺度。在这点上,经济学家懂得并不比其他人要少。需求的概念绝对没有向人们暗示,金钱是对人唯一重要的东西。
    认定人们在价格上涨的时候会少买某种东西,这并
    不意味着入们仅仅看重钱,也不意味着入们是自私的,同样也不意味着对社会福利的关注不会影响入们的行为。
    经济学的思维建议对这个问题持如下的看法:一项行为的机会成本上升时,选择者会倾向于少发生这种行为,反之亦然。人们不仅对期望的收益变化做出反应,还会比较期望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无论他们以什么方式来估算成本,在商业化的市场经济中,货币是一个通用的度量单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3 21:29:23 摘录
    需求法则现在可以用弹性来表述:对整个价格范围而言,不存在完全无需求弹性的东西。大多数购买者对于购买成本的变化至少会做出一点点反应,对于足够大的成本变化,所有购买者都会做出反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5 00:03:13 摘录
    亚当·斯密的老师之一,亚当·弗格(AdamFerguson)在他1767年出版的著作《文明社会史论》( 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中的观察是正确的:“国家现行的体制往往源于偶然的发现,这当然是人类行为的结果,但并非任何人类设计的执行。人类社会常常经历最伟大的变革,而这些变革的本意往往并非求变,甚至政府官员也并不总是知道,他们的计划会把国家引向何方。
    这里的经济学有点类似于社会学。这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偶然性最终成就历史,研究这些偶然性正是经济学有趣的地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4 23:52:34 摘录
    我们习惯于把实际情况和虽然更好但并不存在的情况相比较,对中间人的不良评价很大程度上是由此造成的。
    我们所作的交换有时对我们不大有利,当然要是我们什么都知道,我们就能做更有利的交换。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中间人利用了我们的无知。但为什么要这么看呢?用同样的论证,你可以说医生利用了你的病,他们不应该收钱,因为如果你一直不生病,他们就一分钱也挣不到。这没错,但和我们的问题无关。我们既不可能一直不生病,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医生和中间人都是真正的财富生产者,因为他们给我们创造了更多令人满意的选择机会。
    因此也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中介,他们是为我们的交换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及专业的服务。我们常常忽略这一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3 22:19:01 摘录
    专业化是“追求比较优势”的另一种说法。现在我们要理解专业化的动机。人们追求专业化是因为这样做能增加他们的财富。专业化使得生产者能通过贸易获得那些若他们自己生产要花费更多的产品,从而扩大其生产可能性,市场经济的规则允许入们用这种方式交换他们的私有产权。这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经济学家把这叫作“比较优势法则”。比较优势解释了专业化的动机,也解释了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
    文中例子: 琼斯的工厂: 10淡啤酒或5黑啤或组合 布朗的工厂: 3淡啤酒或4黑啤酒或组合 分析机会成本: 琼斯 淡: 1/2黑机会成本 黑:2淡啤酒机会成本 布朗 淡:4/3黑啤酒机会成本 黑:3/4淡啤酒机会成本 因此琼斯应该生产淡啤酒,布朗应该生产黑啤酒。 假设他们生产完之后约定3淡换3黑,则他们交换回来之后都扩展了财富,即消费可能性边界。 总结: 1、交换增加财富 2、专业化扩大生产可能性--追求比较优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2 12:10:30 摘录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其间人们根据各自期望的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只有个体进行选择,他们可能会自己做决定,也可能因为在集体(家庭、企业、政府机构等)中与他人协作而做出决定。但是这不应该使我们忽略下述事实:以集体名义的选择实际上是由个体做出的,他们在追求自己目标和计划的过程中衡量取舍并进行优化。人们因为资源稀缺进行优化,这为他人创造了多种选择机会,他们的行为产生不断变动的净收益,而对此净收益持续的相互调整过程协调了个体间的互动。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研究个体的选择而不是一集体。比如你选择了某学校,不是这学校的任何老师,机构选择了你,而是人作为个体做出的选择。这是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基本假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