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心不动杂念,则过不生。 只需要一心向善,正义的念头就会出现在面前,那些歪门邪念就会自动被摒弃。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又闻而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诽谤自停,不必生气,除了无益还会有害。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要是有人做出违背道理的事情,那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原本就不是什么值得生气的。不管别人的错事,不操心也不生气因为和自己无关。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祸福自定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既然知道过去是错的,那就要改正自己的错误,过去已经过去,但是今日应当有崭新的开始。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又是个直肠子,全凭心做事,说话也总是很轻视狂妄。这样的习惯和做法都是福薄的表现,对于这点我也有错误,应当讲真话,但是应当斟酌话的场合是否适当,应当顾虑别人听的时候的感受,主要是考虑内容或者语气对听话人带去的影响,做事应当遵从本心,但不是随心所欲,要讲求场合适当,方法适当,不要仗强欺人,不要炫耀自己。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若不反躬内省③;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但是如果一个人只顾着追求外在,而不追求内在的话,就算不择手段地得到了,最终也会内外都失去的,这样是没有用的。”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成与败全看我行事如何,不看已定命数,凡人有妄心,被命数限制,但若修得福报,何愁不可改变命数,或者说命数不为上天所定。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